束身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10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束身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身带,带体,间隔设有锁孔;第一锁固件,包括底座和形成于所述底座上的柱体,所述柱体上设有一环状凹槽;第二锁固件,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通孔、设于内部的一对夹持件、以及设于所述夹持件下方的顶撑件,一对所述夹持件均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内壁,所述顶撑件为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大的锥形铁件,所述顶撑件的顶端置于一对所述夹持件形成的空隙内,所述顶撑件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底部,所述顶撑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开锁帽,盖设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开锁帽内设有磁铁;本实用新型的束身带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防止病人伤害他人,还能够保持最大的舒适和自由。
【专利说明】束身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绑扎带,尤其涉及一种束身带。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精神异常的病人,在医疗护理中,为防止病人对自身的伤害或者对他人的伤害,常常需要限制病人的正常活动,现有技术中,常用绳索将病人绑固在床上,达到限制病人活动的目的,但是绳索捆绑给病人带来很不舒服的感觉,绳索绑扎的太松容易使得病人挣脱,太紧又会对病人造成伤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束身带,解决现有采用绳索限制病人活动时带来的不舒服、对病人造成伤痛等问题。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束身带,包括:带体,间隔设有锁孔;第一锁固件,包括底座和形成于所述底座上的柱体,所述柱体上设有一环状凹槽;第二锁固件,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通孔、设于内部的一对夹持件、以及设于所述夹持件下方的顶撑件,一对所述夹持件均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内壁,所述顶撑件为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大的锥形铁件,所述顶撑件的顶端置于一对所述夹持件形成的空隙内,所述顶撑件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底部,所述顶撑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开锁帽,适配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开锁帽盖设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开锁帽内设有磁铁;其中:所述第一锁固件的柱体穿设所述带体上的锁孔,所述第二锁固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插设于所述柱体上,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弹簧夹持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第一锁固件配合处于锁止状态,以供将所述带体锁固;所述开锁帽盖设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磁铁吸引所述顶撑件向上运动,所述顶撑件驱使所述夹持件向两边运动,使得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第一锁固件处于解锁状态,以供将所述带体打开。
[0006]通过束身带捆绑病人于床上,该束身带相较于绳索可以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通过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的配合将病人锁住,该第二锁固件夹持于所述第一锁固件的环状凹槽内,病人通过按拔第二锁固件不能够将锁固解除,确保了锁固的牢固性。医护人员通过开锁帽可以轻松将第二锁固件的锁解开,将开锁帽盖设在第二锁固件上即可,就可以将第二锁固件的夹持解开,达到解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束身带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对病人进行限制,防止病人伤害他人,还能够保持最大的舒适和自由。
[0007]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带体包括设于中部的绑扎带。
[0008]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绑扎带上间隔设有所述锁孔。
[0009]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锁固件的底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锁固件上设有圆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圆孔之间设有连接绳索。
[0010]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锁帽的顶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一圆环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将带体锁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第一锁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第二锁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开锁帽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第一锁固件、第二锁固件、以及开锁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束身带中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将带体锁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束身带通过带体将病人或患者锁固在床上,带体上设有间隔的锁孔,通过将带体两端的锁孔对齐,然后将第一锁固件穿设该锁孔,将第二锁固件通过第一通孔插设于第一锁固件上,第二锁固件内的夹持件夹持在环状凹槽内,实现带体的锁固。第二锁固件套设在第一锁固件上,无法拔除下来,防止了病人或者患者自己的解除操作,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通过带体限制病人的运动,防止了病人伤害他人。医护人员要解开带体的束缚时,通过开锁帽盖在第二锁固件上,即可解除第二锁固件与第一锁固件之间的锁止,将带体打开,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束身带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对病人进行限制,防止病人伤害他人,还能够保持最大的舒适和自由。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0019]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束身带进行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束身带包括带体10、第一锁固件20、第二锁固件30,结合图5所示,束身带还包括开锁帽40。
[0021]其中:带体10上间隔设有锁孔101,如图6所示,带体10的中部设有绑扎带102,绑扎带103上间隔设有锁孔,绑扎带102的中部与带体10的中部之间缝合在一起,绑扎带102可以绕缝合部转动,不会对病人的翻身进行限制,使得病人保持最大的舒适和自由,通过绑扎带将病人捆绑住,带体10与床体绑固在一起,实现将病人绑固在床上,限制病人的运动,防止病人伤害他人。带体10和绑扎带102较宽,带身上设有软绵材料,给病人带来舒适感。
[0022]如图2所示,第一锁固件20包括底座201和形成于底座201上的柱体202,柱体202上设有一环状凹槽203,通过环状凹槽203配合第二锁固件30将带体10锁固。底座201上还设有连接孔204,该连接孔204用于穿设绳索与第二锁固件30连接在一起。
[0023]如图3所示,第二锁固件30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通孔301、设于内部的一对夹持件、以及设于夹持件下方的顶撑件,还包括设于侧部的圆孔302,该圆孔302和连接孔204之间连接有绳索303,结合图5所示,通过绳索303将第一锁固件20和第二锁固件30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锁固件20和第二锁固件30因分开而丢失。一对夹持件为夹板,每一夹持件均通过弹簧连接于第二锁固件20的内壁,内壁上对应夹持件设有容置夹持件的滑槽,弹簧顶撑着夹持件置于第二锁固件30的内部,一对夹持件之间留设有空隙,第二锁固件30通过第一通孔301套设在第一锁固件20的柱体202上,进而通过该空隙穿设第一锁固件20上的柱体202,夹持件被柱体202向两侧顶撑,进而产生对两侧弹簧的压力,弹簧受压缩产生弹力,当夹持件运动到环状凹槽203处时,弹簧产生从夹持件向柱体202方向的弹力,使得夹持件夹持于环状凹槽203处,使得夹持件卡在环状凹槽203内,实现了第二锁固件30和第一锁固件20的锁固状态。顶撑件设在夹持件的下方,顶撑件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铁件,顶撑件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大,顶撑件的顶端置于夹持件形成的空隙内,顶撑件的底端置于第二锁固件30的底部,顶撑件对应第一通孔301的位置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供柱体202穿过。
[0024]如图4所示,开锁帽40适配于第二锁固件30,开锁帽40盖设于第二锁固件30上,结合图5所示,开锁帽40内设有磁铁,开锁帽40的顶部设有手持部401,该手持部401为圆环结构,便用操作者使用。开锁帽40的底部设有卡接部402,卡接部402环设于开锁帽40的底部,用于套设在第二锁固件30上。
[0025]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使用过程为:
[0026]通过束身带将病人锁固时,将束身带的带体10铺设在床上,将带体10的两端绕设在床上,调整锁紧状态,将带体端部的锁孔101与带锁合的锁孔101对齐,将第一锁固件20的柱体202穿设锁孔101,第一锁固件20的底座201贴合在带体10上,然后在柱体202的顶端套设第二锁固件30,将第二锁固件30向下压,使得第二锁固件30内的夹持件夹持在第一锁固件20的环状凹槽内,实现了对带体10的锁固状态。按照上述方法将带体两端锁固在床上,然后通过绑扎带102将病人的腰部绑住,通过第一锁固件20和第二锁固件30锁固住绑扎带,病人绑住后,可以在床上随意翻身,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为病人保持了最大的舒适和自由。将病人的束身带解除时,医护人员通过将开锁帽40盖设在第二锁固件30上,开锁帽40内的磁铁对第二锁固件30内的顶撑件产生引力,吸引顶撑件向上运动,因顶撑件为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大的结构,故顶撑件驱使夹持件向两侧运动,夹持件解除了对环状凹槽203的夹持,使得第二锁固件30可以随着开锁帽40 —起拔出,脱离第一锁固件20上的柱体202,使得第二锁固件30和第一锁固件20处于解锁状态,从带体10的底部拿出第一锁固件20,就解除了带体10的锁固,可以打开带体10,解除对病人的限制。
[0027]本实用新型束身带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束身带捆绑病人于床上,该束身带相较于绳索可以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通过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的配合将病人锁住,该第二锁固件夹持于所述第一锁固件的环状凹槽内,病人通过按拔第二锁固件不能够将锁固解除,确保了锁固的牢固性。医护人员通过开锁帽可以轻松将第二锁固件的锁解开,将开锁帽盖设在第二锁固件上即可,就可以将第二锁固件的夹持解开,达到解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束身带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对病人进行限制,防止病人伤害他人,还能够保持最大的舒适和自由。
[0028]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束身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间隔设有锁孔;第一锁固件,包括底座和形成于所述底座上的柱体,所述柱体上设有一环状凹槽;第二锁固件,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通孔、设于内部的一对夹持件、以及设于所述夹持件下方的顶撑件,一对所述夹持件均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内壁,所述顶撑件为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大的锥形铁件,所述顶撑件的顶端置于一对所述夹持件形成的空隙内,所述顶撑件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底部,所述顶撑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开锁帽,适配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开锁帽盖设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开锁帽内设有磁铁;其中:所述第一锁固件的柱体穿设所述带体上的锁孔,所述第二锁固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插设于所述柱体上,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弹簧夹持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第一锁固件配合处于锁止状态,以供将所述带体锁固;所述开锁帽盖设于所述第二锁固件,所述磁铁吸引所述顶撑件向上运动,所述顶撑件驱使所述夹持件向两边运动,使得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第一锁固件处于解锁状态,以供将所述带体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设于中部的绑扎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带上间隔设有所述锁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固件的底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锁固件上设有圆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圆孔之间设有连接绳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身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帽的顶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一圆环结构。
【文档编号】A61F5/37GK204219130SQ20142065587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李强, 刘红星, 莫慕佳 申请人:海南朗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