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43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罩,克服现有技术中鼻罩尺寸统一使得部分用户佩戴时体验较差的不足。该鼻罩包括: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的衬垫和主支架,所述衬垫包括与使用者的鼻腔配合的鼻腔接口,所述主支架上设有排气孔以及可与供气设备连通的进气接口;其中,所述衬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接口与鼻腔接口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鼻罩,可以容易地将衬垫从主支架上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佩戴的需求很方便快捷地对衬垫进行更换以及可以定期地将衬垫从主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消毒,从而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专利说明】—矛中ft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机的鼻罩。

【背景技术】
[0002]鼻腔是人体呼吸道的门户,虽然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门户也能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但由于鼻腔的特殊结构对吸入空气具有调温、湿润及清洁作用,因此从维护呼吸系统正常功能和保护下呼吸道的角度来看,鼻腔才是气体出入人体的主要通道,也应是气体吸入的必经通道。目前,患有呼吸障碍的人们会用到鼻罩来作为辅助呼吸。
[0003]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宄后发现,由于人种、年龄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患者的鼻孔大小是不同的,因而持续正压通气(CPAP)鼻罩(鼻垫面罩)需要满足不同患者的佩戴要求。然而,现有鼻罩的大小、尺寸、形状等都是固定的,只能提供统一尺寸的鼻罩,无法针对不同人种、不同五官比例、不同鼻型等的用户提供舒适的产品,部分用户佩戴时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鼻罩尺寸统一使得部分用户佩戴时体验较差的不足。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鼻罩,包括: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的衬垫和主支架,所述衬垫包括与使用者的鼻腔配合的鼻腔接口,所述主支架上设有排气孔以及可与供气设备连通的进气接口 ;其中,所述衬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接口与鼻腔接口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
[0006]优选地,所述框架连接所述衬垫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衬垫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连接构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框架通过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至少两个卡扣件,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接孔。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朝向所述主支架延伸出的钩状凸起,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钩状凸起相配合的凸缘。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帽状凸起,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帽状凸起相配合的配合孔。
[0011]优选地,所述配合孔的通道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帽状凸起的弹性卡接板,所述帽状凸起在穿过所述弹性卡接板时,所述弹性卡接板受力变形。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接板上设置有径向尺寸可变的可变形孔。
[0013]优选地,所述可变形孔包括通孔以及从所述通孔向外延伸的条状开口。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带有支脚的弹性扣件,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弹性扣件相配合的卡合孔,所述支脚上设置有钩状尖端。
[00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鼻罩,可用于患有呼吸障碍的患者佩戴使用,该鼻罩可以容易地将衬垫从主支架上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佩戴的需求很方便快捷地对衬垫进行更换以及可以定期地将衬垫从主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消毒,从而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鼻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鼻罩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框架与主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框架与衬垫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框架与衬垫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0021]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弹性卡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鼻罩中框架与主支架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0023]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鼻罩10的结构。
[0026]本实用新型的鼻罩10的实施例,主要用作为患有呼吸障碍的患者提供辅助呼吸的工具。如图1所示,该鼻罩10主要包括衬垫11、框架12以及主支架13。衬垫11和主支架13分别设置在框架12两侧。衬垫11上设置有可以与使用者的鼻腔相配合的鼻腔接口110以及进气腔,方便使用者佩戴。主支架13上设置有排气孔131以及进气接口 132,该进气接口 132可与呼吸机等供气设备的进气管等相连接。该进气接口 132与鼻腔接口 110形成有气体通道。在本实用新型的鼻罩的实施例与供气设备相连接后,供气设备经由进气管、进气接口 132以及鼻腔接口 110等,向佩戴鼻罩的使用者供给气体。
[0027]制造衬垫11的材料是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等。这样的衬垫11可以使得佩戴者感觉更加舒适,不会受到因为采用质地坚硬的材料制作成的衬垫11的压迫。
[0028]衬垫11上固定连接着框架12,框架12由具有一定强度与韧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塑胶。
[00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衬垫11设置于框架12的第一侧,框架12第一侧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凸部121 (如图4所示),便于实现框架12与衬垫11的固定连接,为衬垫11提供连接基础。具体地,衬垫11与框架12上设置凸部121的侧表面相配合而与凸部121固定连接。
[0030]优选地,凸部121在平行于框架12的开口方向上凸出于第一侧的侧表面,便于衬垫11与框架12相结合的部分可以顺利地以该凸部121为基础进行连接并最终与框架12紧固地连接为一体。其中衬垫11与框架12相结合的部分可以从外部包裹住该凸部121。
[0031]与呼吸机等供气设备的进气管相连接的主支架13位于框架12的第二侧,与框架12相配合且与框架12可拆卸连接。
[0032]在具体的加工工艺(例如包胶工艺)中,可以先将框架12制造完成,然后再利用该框架12作为基础,将衬垫11从框架12的第一侧的侧表面以凸部121为基础制造完成,这样衬垫11的一部分就会与框架12上的凸部121彼此衔接且将凸部121从外围包裹住,实现衬垫11与框架12之间的固定连接。
[0033]主支架13与框架12上可拆卸式地连接,框架12位于衬垫11与主支架13之间。这样,衬垫11、框架12以及主支架13可以围合成一个空腔。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拆分,通过选择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衬垫11,就可以在同一主支架13上安装带有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鼻腔接口的衬垫11,以此满足不同用户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0034]主支架13上设置有连接部,框架12上设置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连接构件。采用连接部与连接构件的机械式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在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主支架13与框架1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缩减安装与拆卸的步骤,节省安装和拆卸的时间。连接构件的数量与连接部的数量相等。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框架12上并朝向主支架13的至少两个卡扣件14,连接部为设置在主支架13上的与卡扣件14相配合的卡接孔15。该卡扣件14具有一钩状的尖端,当将框架12与主支架13进行安装时,卡扣件14上的钩状尖端在越过卡接孔15的后棱边后可以卡扣在主支架13的表面上。这样,卡扣件14就可以将主支架13与框架1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框架12从主支架13上拆卸下来时,只需首先对主支架13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卡扣件14上的钩状尖端脱离与主支架13之间的配合,然后将卡扣件14从卡接孔15中拉出,这样就实现了框架12与主支架13的分离。这样,佩戴者就可以基于同一个主支架13,来选用适合自己鼻腔大小、形状的衬垫11并进行配合使用。而且使用者在需要更换衬垫11时,也无须进行繁复的操作,省时省力,简单高效。卡扣件14的数量与卡接孔15的数量相等。优选地,所有卡接孔15的尺寸不完全相同,这样可以使得佩戴者很容易地进行定位安装,而不会出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反装的情况,安装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0036]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框架12与主支架13通过卡扣件14与卡接孔15连接固定状态。框架12与主支架13连接固定后,与框架12固定连接的衬垫11的一部分111与所述主支架的一部分相接触并形成良好的密封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气体在衬垫11、框架12与主支架13三者围合的空腔内无损失地进行流动,保证了鼻罩10的使用效果。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框架12的一部分朝向主支架13延伸出的钩状凸起16形成连接构件,连接部为主支架13的一部分形成与所述钩状凸起16相配合的凸缘17。该钩状凸起16的轮廓线与框架12的轮廓线相同,围绕框架12上的开口周向间隔或者连续设置。与钩状凸起16相配合的棱边由主支架13的一部分向内收缩形成。
[0038]当佩戴者需要将带有衬垫11的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进行安装时,可以对框架12施加一外力,使得钩状凸起16越过凸缘17的后棱边后与该凸缘17形成卡接状态,这样就可以将框架12与主支架13牢固地连接起来。
[0039]当需要分离框架12与主支架13时,佩戴者可以对框架12施加外力,首先使得钩状凸起16和对应的凸缘17解除卡接状态,然后再稍微用力,将主支架13上的所有凸缘17与钩状凸起16实现分离。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可以更加容易地加工出框架12与主支架13的相关构件(例如钩状凸起16与凸缘17),节约加工成本。该实施例中的钩状凸起1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框架12上并朝向主支架13的帽状凸起18,连接部为设置在主支架13上的与帽状凸起18相配合的配合孔19。帽状凸起18的最大外径大于配合孔19的最大内径,使得帽状凸起18与配合孔19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连接固定。该实施例中的帽状凸起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41]配合孔19的通道上设置有可穿过帽状凸起18的弹性卡接板。帽状凸起18在穿过弹性卡接板时,弹性卡接板受力会产生变形从而允许帽状凸起18的通过。
[0042]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合孔19的通道上设置有一弹性卡接板20,该弹性卡接板20上开有O型孔,O型孔的直径小于配合孔19的直径也小于帽状凸起18的最大外径。安装过程中,帽状凸起18在外力的作用下首先将O型孔进行扩张,直至该O型孔被扩张后的直径与帽状凸起18的最大外径相同时,帽状凸起18越过弹性连接板,进而O型孔恢复到原来的直径,这样弹性卡接板20与帽状凸起18的后端面形成接触,并将帽状凸起18卡扣在该配合孔19内,以此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连接固定。需要拆卸时,只需对框架12施加外力将帽状凸起18从该O型孔中拉出。这样,佩戴者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安装和拆卸。该实施例中的帽状凸起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配合孔19的通道上设置有一弹性卡接板20,弹性卡接板20上设置有径向尺寸可变的可变形孔。径向尺寸可变的可变形孔便于框架12上的帽状凸起18顺利地从该可变形孔中穿过,且帽状凸起18穿过该可变形孔之后能够将帽状凸起18卡扣在配合孔19。
[0044]如图6和图7所示,该可变形孔包括通孔91以及从该通孔91向外延伸的条状开口 92。基于该通孔91向外延伸的条状开口 9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条状开口 92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弧线形。弹性卡接板20在该通孔91周边的部分,由条状开口 92分割成的至少两个区域。弹性卡接板20围绕该通孔91周边的部分的区域的数量,比条状开口 92的数量多I。如果条状开口 92的数量为一个,则弹性卡接板20围绕该通孔91的部分就会被分割成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在弹性卡接板20远离该通孔91的部分相连接。如果条状开口 9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则弹性卡接板20围绕该通孔91的部分就会被分割成更多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弹性卡接板20远离该通孔91的部分相连接。
[0045]图6和图7分别不出了以通孔91为对称中心而对称分布的直线形的四个及八个条状开口 92,从而在该弹性卡接板20上形成“十”或者“米”字形的缝隙且中央为一通孔。“十”或者“米”字形的缝隙将弹性卡接板20分成多个可以受力而变形的区域。安装过程中,框架12上的帽状凸起18在外力的作用下,帽状凸起18的顶端可以将弹性卡接板20由“十”或者“米”字形的缝隙分割成的多个区域推开,直至帽状凸起18的最大外径的部分越过该弹性卡接板20。此时,之前被推开的该些区域就会收缩并与帽状凸起18的后端面接触将帽状凸起18卡扣在配合孔19内,进而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连接固定。需要拆卸时,只需对框架12施加外力将帽状凸起18从该开有“十”或者“米”字形的缝隙的弹性卡接板20中拉出。这样,佩戴者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安装和拆卸。该实施例中的帽状凸起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框架12上并朝向主支架13的带有两个扁状带有两个支脚22的弹性扣件,连接部为设置在主支架13上的与弹性扣件相配合的卡合孔21。各个支脚上设置有钩状尖端221,各个钩状支脚22上设置的钩状尖端221背向延伸。扁状弹性扣件是该弹性扣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卡合孔21的横截面形状与该扁状弹性扣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但该卡合孔21的尺寸满足可以使弹性扣件上的钩状支脚22插入该卡合孔21且该钩状支脚22发生变形后才可以从该卡合孔21中穿过,穿过该卡合孔21后,两个钩状支脚22恢复到插入之前的状态,这样,钩状支脚22可以卡勾在主支架13的表面上,以此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连接固定。需要解除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连接固定状态时,只需对两个钩状支脚22施加一个相向的力,例如用手同时拨动两个钩状支脚22,以使得两个钩状支脚22发生变形,解除钩状尖端221与主支架13的表面的接触,进而从卡合孔21中将弹性扣件拉出就完成了框架12与主支架13的分离。这样,佩戴者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0047]以上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鼻罩10,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来实现带有衬垫11的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些连接方式都可以使得框架12与主支架13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省力便捷。这样,鼻罩10的带有框架12的衬垫11能够在不同尺寸大小的衬垫11之间进行更换,使得佩戴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带有框架12的衬垫11与相同的主支架13连接固定后进行使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种、年龄以及分体的佩戴需求。另外,也方便佩戴者对鼻罩10进行定期进行拆卸以进行清洁消毒,使得佩戴者能够得到舒适、安全卫生的使用体验。
[004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基于同一个主支架,来选用不同大小和/或形状的衬并进行配合使用,从而提高了用户佩戴时的使用体验。而且,主支架与衬垫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也方便了用户对鼻罩内部进行清洗以保持鼻罩内部的清洁,提高了用时使用产品时的安全性。
[0049]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两侧的衬垫和主支架,所述衬垫包括与使用者的鼻腔配合的鼻腔接口,所述主支架上设有排气孔以及可与供气设备连通的进气接口; 其中,所述衬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 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鼻腔接口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衬垫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衬垫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连接构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框架通过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至少两个卡扣件,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朝向所述主支架延伸出的钩状凸起,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钩状凸起相配合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帽状凸起,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帽状凸起相配合的配合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通道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帽状凸起的弹性卡接板,所述帽状凸起在穿过所述弹性卡接板时,所述弹性卡接板受力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板上设置有径向尺寸可变的可变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孔包括通孔以及从所述通孔向外延伸的条状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并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带有支脚的弹性扣件,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与所述弹性扣件相配合的卡合孔,所述支脚上设置有钩状尖端。
【文档编号】A61M16/06GK204261165SQ201420699006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肖爱军 申请人:肖爱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