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9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包括: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患者口内扫描模型;印模支架设计装置,用于导入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患者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并根据口内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用于根据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印模支架设计装置根据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对模型进行倒凹测试、填平倒凹,可以更精确的画出支架的轮廓线,比传统制作技术更加便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材料。
【专利说明】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模支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印模支架制作生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03]步骤一:灌注并修整石膏模型;
[0004]步骤二:模型设计;
[0005]步骤三:模型处理;
[0006]步骤四:灌注树脂;
[0007]步骤五:制作支架熔模;
[0008]步骤六:包埋;
[0009]步骤七:铸造;
[0010]步骤八:打磨抛光。
[0011]然而,传统印模支架制作方法由于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制作出的印模支架由于每个技工的经验不同而导致产品精度的参差不齐。
[0012]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1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采用数字化制作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印模支架的设计精度和生产效率。
[00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5]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包括:
[0016]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患者口内扫描模型;
[0017]印模支架设计装置,用于导入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患者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并根据口内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0018]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用于根据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
[0019]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中,所述口内扫描仪上设置有用于伸入患者口内,对患者口内表面进行均匀扫描的扫描头。
[0020]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中,所述印模支架设计装置具体包括:
[0021]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导入口内扫描模型数据;
[0022]模型设计模块,用于根据口内扫描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0023]模型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
[0024]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中,还包括:
[0025]包埋装置,用于对印模支架树脂模型进行包埋处理;
[0026]铸造装置,用于对包埋进行铸造印模支架。
[0027]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中,还包括:
[0028]打磨抛光装置,用于对铸造完成的印模支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00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印模支架设计装置根据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对模型进行倒凹测试、填平倒凹,可以更精确的画出支架的轮廓线,比传统制作技术更加便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材料;同时可通过印模支架设计装置预先对印模支架三维模型进行光滑处理,直接发送数据到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进行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不需要经过浸泡、修整,即可进入包埋、铸造、打磨抛光等余下操作步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实施例一的原理框图;
[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中印模支架设计装置的模块框图;
[0033]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实施例二的原理框图;
[00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印模支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6]实施例一:
[0037]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实施例一的原理框图,该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包括:
[0038]口内扫描仪110,用于获取患者口内扫描模型,即数字化印模。按照传统的方法,需要患者到诊所进行硅橡胶取模,然后使用硅橡胶进行模型灌注,最终将模型寄到技工所进行制作,口内取硅橡胶会引起患者呕吐甚至过敏现象,患者体验极差,同时,邮递时间长,国内需要3-5天时间,国外则需要7天以上。而本实用新型则采用全真彩口内扫描技术,优选为丹麦3Shape Tr1s扫描仪,使用微小的扫描头伸入患者口腔内、并沿着患者的牙冠齿桥表面进行均匀扫描,可以准确快速的扫描口内真实情况,能够清晰准确的分辨牙龈以及牙齿的颜色,为医患之间病情的实时探讨提供了方便可靠有效的途径。
[0039]全口扫描正常情况下5分钟之内即可完成,速度快,效率高,可控性强,患者体验极佳,上下颁扫描件的自动咬合复位提供了准确无误的上下颁关系,避免因为取硅橡胶模以及灌注石膏模产生的误差。由于采用光学取像原理,误差小,可达到0.0lmm级别,是后期制作高质量的修复体的基础。修复体自动比色功能可以准确分析出牙齿的颜色,避免了传统比色方法因为光线以及技工经验的问题造成修复体的失败。
[0040]基牙倒凹的自动分析功能直观的通过颜色来显示,避免传统取模倒凹无法在诊所完成导致患者需要多次回诊所备牙,提高了患者,医生以及技工的整体工作效率。咬颁空间自动分析功能通过彩色进行显示,直观的分辨咬颁空间的大小,帮助医生分析后期制作修复体的厚度。
[0041]扫描数据一键发送功能,使得一例扫描件可在I分钟之内发送完成,方便快捷,数据的加密处理,提高了安全性,保证患者的隐私。软件集成的即时通讯功能,图文并茂的数据传输模式可轻松完成医技之间的沟通,解决了传统电话沟通在语言表达以及理解能力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效率低下,沟通错误等问题。数据的实时提醒和反馈功能可及时通知技工接收数据,同时,数据的接收情况系统会自动反馈给医生,提高了医技沟通效率。
[0042]印模支架设计装置120,用于导入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患者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并根据口内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0043]传统印模支架设计步骤:
[0044]I)工作石膏模型需要上颁架确定咬颁关系;
[0045]2)固位模型,通过牙科观测仪观测模型,确定倒凹的分布情况、就位道方向;
[0046]3)描绘观测线,标记出倒凹的区域、卡环的方向及位置;
[0047]4)对描绘出的倒凹区域用蜡填平,对各缺牙区的牙槽进行衬垫;
[0048]5)用HB硬度的铅笔把支架的轮廓线清晰的画在模型上。
[0049]本实用新型采用Freeform软件进行设计,Freeform软件根据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对模型进行倒凹测试、填平倒凹,可以更精确的画出支架的轮廓线,比传统制作技术更加便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材料。
[0050]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中印模支架设计装置的模块框图,该印模支架设计装置120具体包括:
[0051]数据导入模块121,用于导入口内扫描模型数据;
[0052]模型设计模块122,用于根据口内扫描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0053]模型数据生成模块123,用于生成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
[0054]切削设备130,用于根据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制作印模支架。使用切削技术,优选为韩国ARUM五轴五联动切削设备,切削时5轴同时转动,相比于传统的3+1设备或者4轴设备,其可加工范围更大,可切削蜡,树脂,氧化锆,玻璃陶瓷,弹性瓷,纯钛,钴铬合金等几乎涵盖行业内所有材料;加工角度更大,可切削完成最大不超过20度的数据;适应性强,只要CAM软件支持,几乎可以切削牙科行业内所有的产品。将设计完成的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通过CAM排版软件的计算转换成设备可识别加工数据即可完成切削。
[0055]实施例二:
[0056]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实施例二的原理框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印模支架的制作过程中,实施例二则采用3D打印机140进行3D打印印模支架树脂模型,随着3D打印机140的普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印模制作行业来说,为印模制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0057]基于上述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0058]步骤S310、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扫描模型;该步骤S310具体包括:
[0059]步骤S311、将口内扫描仪上的扫描头伸入患者口内,对患者口内表面进行均匀扫描,并将扫描结果生成口内扫描模型数据。
[0060]步骤S320、将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患者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导入印模支架设计装置内,印模支架设计装置根据口内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0061]步骤S330、将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导入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内,并通过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制作出印模支架。
[0062]步骤S340、将印模支架树脂模型进行包埋处理,相应的,在上述系统中设置包埋装置,该包埋装置与传统印模支架制作时的包埋装置是一致的。
[0063]步骤S350、对包埋进行铸造,相应的,在上述系统中设置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与传统印模支架制作时的铸造装置是一致的。
[0064]步骤S360、将铸造完成的印模支架进行打磨抛光,相应的,在上述系统中设置打磨抛光装置,该打磨抛光装置与传统印模支架制作时的打磨抛光装置是一致的。
[0065]传统印模支架制作步骤:
[0066]I)需要将石膏模型放到水中浸泡,浸泡完成后进行灌注树脂,经过冷却脱模,对预成熔模进行手动修整,并去掉多余的材料,最后需要对熔模支架进行精加工并做最后的抛光处理;
[0067]2)对熔模进行铸道安插;
[0068]3)对熔模进行包埋,以便获得可浇铸的铸模腔(铸圈);
[0069]4)去除熔模材料,对铸圈进行烘干、焙烧处理,再进行铸造;
[0070]5)铸造完成,需要冷却再开圈取出支架;
[0071]6)最后需再对支架进行打磨抛光。
[0072]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印模支架的分解图,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已经通过Freeform软件光滑处理,直接发送数据到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进行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不需要经过浸泡、修整,即可进入包埋、铸造、打磨抛光等余下操作步骤,从而快速制得印模支架200。相比传统制作更加节约材料,精准度更高。
[00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印模支架设计装置根据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对模型进行倒凹测试、填平倒凹,可以更精确的画出支架的轮廓线,比传统制作技术更加便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材料;同时可通过印模支架设计装置预先对印模支架三维模型进行光滑处理,直接发送数据到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进行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不需要经过浸泡、修整,即可进入包埋、铸造、打磨抛光等余下操作步骤。
[0074]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患者口内扫描模型; 印模支架设计装置,用于导入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患者口内扫描模型数据,并根据口内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切削设备或3D打印机,用于根据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制作印模支架树脂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内扫描仪上设置有用于伸入患者口内,对患者口内表面进行均匀扫描的扫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模支架设计装置具体包括: 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导入口内扫描模型数据; 模型设计模块,用于根据口内扫描模型进行设计印模支架三维模型; 模型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印模支架三维模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包埋装置,用于对印模支架树脂模型进行包埋处理; 铸造装置,用于对包埋进行铸造印模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化印模支架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打磨抛光装置,用于对铸造完成的印模支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文档编号】A61C9/00GK204260855SQ201420715348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石永吉, 张朝海, 李兰艳 申请人:深圳市康泰健牙科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