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发射羟基自由基空气净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027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用于通过发射羟基自由基空气净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发射羟基自由基的空气净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使其部件的寿命最大化。



背景技术:

已知的设备包括通过发射羟基自由基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用于第一可替换的盒体(cartridge)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可替换的盒体含有能够通过与臭氧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试剂;引起试剂从所述第一盒体中释放的装置以及臭氧发生器。

臭氧的使用会造成问题,因此必须控制臭氧的释放量,因为过量可能是有害的。

此外,在一些这些设备中,由于臭氧发生器的有用寿命比盒体的寿命长得多,所以其被固定连接到主体上。因此,在该情况下,一旦该发生器变得无效,就需要新的装置。

根据例如在GB2485280中描述的另一已知的实施方案,臭氧发生器与盒体集成在一起,因此当盒体被用完或发生器的寿命终结时,仅需要购买新的盒体,而装置主体可以被重复使用。

然而,在该情况下,发生器和盒体的使用寿命将很难匹配,使得两个中的一个最终被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与臭氧使用有关的第一个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过羟基自由基的发射纯化空气的设备。

因此,当提供单独的盒体时,将试剂盒以及含有用于产生UV射线的装置的第二盒体的使用最大化。注意到,提供两个盒本身可以是一项实用新型,因此其可以被应用于如下描述的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其他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可选特征,这些可选特征在技术上可能的情 况下彼此结合:

-UV射线发生器是产生UV射线的LED。

-第二盒体包括离子发生器。

-主体设有用于将蒸发的试剂引导至外部的通道,UV射线发生器被设置在所述通道中。

-所述装置包含设置在所述通道中的空气叶轮和/或用于将热能供入芯(wick)中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插塞。

-第一壳体可从主体的一侧进入且第二壳体可从主体的上部进入。

-所述试剂为H2O2,但可提供任意其他合适的试剂。

-所述试剂是浓度为2%至4%,优选3%的过氧化氢,3%的浓度对应于药剂学过氧化氢。所述浓度还可以增加,因为对于工业应用来说,存在浓度最高达10%且甚至更高比例的过氧化氢,但是这些浓度是危险的浓度,其在本实用新型上下文中的使用应限于在专业环境中的应用。

-UV射线的波长在150nm和300nm之间。已发现,对应于短波UV UVC以及部分长波的该范围在本装置的上下文中提供非常好的结果。

-UV射线发生器的功率在4W和20W之间,所述功率取决于被装置待覆盖的空间。

-暴露于UV射线的内表面被完全地或部分地涂覆有反射涂层,此反射涂层优选为铝。

最后,提供调节器以通过电子控制开关时间来调节羟基自由基的发射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概述的所有内容,所附一些附图示意性地且仅仅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方案的实际情况。

图1为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案的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附加实施方案的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2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通过发射羟基自由基的空气净化的装置,包括:

-主体2,其设有用于第一可替换的盒体4的第一壳体3;

-第一可替换的盒体4;

-用于引起试剂从第一盒体4释放的装置5;

这些特征是已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盒体含有能够通过与UV射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试剂且所述装置包括UV射线发生器6,优选地,所述UV射线的波长为150nm至300nm。

实用新型人已注意到,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取决于发射波长。波长越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越多。在市场上,存在用作杀菌剂的UV-A灯和UV-C灯。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UV-C灯是特别合适的,尤其是波长约为250nm的UV-C灯。因此,用此频率,结合了两种效果,即,杀菌效果和提高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壳体7,其具有用于第二盒体8的可拆卸的固定装置,所述盒体8包括UV发生器6,使得第二盒体8是独立于第一盒体4可替换的。强调的是,该特征本身就是一项实用新型,因此应当要求保护该特征本身。特别是,与试剂反应的装置不必是UV射线,而应为容纳在该第二可替换的盒体(8)中的用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其他装置,例如,离子发生器。

根据图3示出的另一变体,第二盒体8还包括离子发生器9。

从图1中可看出,主体2设有通道10以将蒸发的试剂引导至外部,UV射线发生器6被设置在通道10内且还包括设置在通道10内的空气叶轮11和/或用于将热能供入芯5中的装置,后者是优选的选择。

还可以想到的是,试剂包含在加压箱内以作为气溶胶分散,提供合适的受控致动装置或脉冲致动装置。这可以避免使用叶轮。

如图中所示,第一壳体3可从主体2的一侧进入且第二壳体可通过主体的上部进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