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瓶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47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患者活动时携带闭式引流瓶的引流瓶套。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在医院临床中,心胸外科手术及胸部外伤病人大多需要留置与闭式引流瓶连通的胸腔引流管,从而以引流血性液、脓液及气体等,然而,由于术后病人易因卧床烦躁而改变体位,且现有的闭式引流瓶因体积较大而不易稳妥的定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闭式引流瓶的倾斜或位移过度而出现无法正常引流的现象,尤其是当病人在下床进行相关活动时,因现有的闭式引流瓶不便于携带,其只能在病人或护理人员手持瓶体后,病人才能进行相应的活动,且手持的闭式引流瓶还不易在活动中保持稳定,因此,病人在下床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意外脱管的现象,从而不但会给病人造成二次置管的痛苦,影响病人的正常康复,而且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给护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流瓶套,所述的引流瓶套能够在病人活动的过程中保证闭式引流瓶的稳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在病人活动时出现脱管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流瓶套,所述的引流瓶套包含袋体和挂带;所述的袋体中部设有观察口,袋体的上部设有通过粘扣带粘合的敞口条,袋体的上端边缘处固定有可调长度的挂带,袋体的中部设有横向的可调长度的定位带。

进一步,所述的观察口标有刻度值。

进一步,所述的敞口条的中部至少设有一道松紧带。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引流瓶套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使用,当应用所述的引流瓶套后,病人在下床活动期间无需再手持闭式引流瓶,这不但有效的降低了病人或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而且也相应减少了病人或护理人员的思想顾虑;同时,所述的引流瓶套不但能够方便有效的保障闭式引流瓶在病人下床活动期间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根据病人的身高来调整闭式引流瓶的高低位置,这有效的避免了病人因下床活动而出现脱管,以及因脱管而带来的二次置管的现象,进而达到了利于病人康复,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观察口;3、粘扣带;4、敞口条;5、挂带;6、定位带;7、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所述的引流瓶套包含袋体1和挂带5;所述的袋体1中部设有标有刻度值的观察口2,从而便于利用观察口2来观察装在袋体1内的闭式引流瓶瓶内的液位;袋体1的上部设有通过粘扣带3粘合的敞口条4,该敞口条4在粘合后,其底端部份与相应的袋体1部份重叠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保障袋体1整体强度和增强闭式引流瓶在袋体1内稳定性的目的;根据需要,能够在敞口条4的中部至少设置一道松紧带7,从而能够便于调节敞口条4在粘合后的紧固程度;为便于病人下床活动时携带闭式引流瓶,能够在袋体1的上端设置一根可调长度的挂带5,同时在袋体1的中部设置一根横向的可调长度的定位带6,即利用直挎或斜挎在病人肩膀上的挂带5和系在病人腰部的定位带6来确保袋体1稳定性,从而达到有效保障装在袋体1内的闭式引流瓶准确定位,避免了脱管发生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病人的体形来适当调节挂带5或定位带6的长度,从而使病人在下床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的引流瓶套更为舒适的携带闭式引流瓶。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发明未对其进行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