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型脓疱疮的溶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76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脾虚型脓胞疮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分,也可蔓延全身。初起为少数散发的红斑和水泡,继续变大成黄豆大,迅速变为脓疱,亦有开始即出现脓疱者。小疱最初丰满紧张,边缘有轻度红晕,后脓液下沉,集于疱底,呈半月状,疱壁薄,易破,露出潮红糜烂面,后结成蜡黄色成黄色痂,互相融合。有的中央自愈而边缘扩张成环状,自觉搔痒。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舌淡,脉缓。现代医学对此症的治疗一般使用抗菌药,但由于近年来滥用抗菌药,使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毒副作用和治疗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脾虚型脓疱疮的溶液。它具有健脾渗湿,解毒消炎的功能,治疗脾虚型脓疱疮效果好。能达到搽抹方便,安全有效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由大青叶、白术、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茯苓6种原料药构成。

本发明制剂中有关药物成分主要功能与配置。

本发明中的大青叶,性味苦,寒。含靛甙。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时疫热毒,斑疹,瘟疫,丹毒,咽喉肿痛,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吐血,衄血,口疮,痈疽肿毒。

本发明中的白术:性味甘、苦,温。含挥发油,维生素等。补脾,燥湿,和中。主治脾虚劳倦,食少泄泻、水肿,痰饮,自汗,胎动不安,脘腹虚胀等。

本发明中的连翘,性味苦,寒。含皂甙、酚甙、生物碱、维生素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排脓。主治热病初超、丹毒、热淋、斑疹、小便淋闭。

本发明中的紫花地丁,性味苦,寒。含甙类,黄酮类,蜡等。清热解毒。主治痈疽疮疡,瘰疬恶疮。

本发明中的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皮肤瘙痒。

本发明中的白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脾、心、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 小便不利,小肿,停饮,脾虚体倦,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

脾虚型脓疱疮的病因病机为脾虚、加之夏秋季暑湿邪毒入侵,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致。本发明具有健脾渗湿,解毒消炎的功能,治疗脾虚型脓疱疮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1、配方及重量比例:大青叶30份、白术15份、连翘16份、紫花地丁18份、野菊花25份,白茯苓15份。

2、制作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按比例称量配齐,用制药设备器械炮制合格,提纯浓缩制成细粉和调和剂按比例制成溶液外用搽抹患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