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037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纵向流动的制造方法中,存在向连续无纺布片材的肌肤面侧间断地配置非透液性的底片的情况(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1-62461A(首页)

在采用这样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若将粘合剂涂敷到底片的包括两侧缘在内的整个宽度内,则粘合剂从底片溢出,从而使粘合剂附着在尿布的其它构成部件、制造装置上。因此,需要在底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设置未涂敷粘合剂的区域。

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在两侧缘存在未涂敷粘合剂的区域,则在将底片向无纺布片材层叠时、或者向底片上层叠其它片材或者织物时,产生了如下问题:底片的下游侧的前端角部因搬运造成的风压而翻卷,产生褶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因底片的翻卷造成的褶皱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涉及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具备覆盖穿着者的前躯体的前部、覆盖穿着者的后躯体的后部、以及覆盖穿着者的胯裆的裆部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所述前部与后部在搬运方向上隔着所述裆部分离的状态下,一边搬运中间品一边进行加工,所述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搬运长边方向被设定为朝着所述搬运方向的无纺布片材;以使各底片的下游侧的前端线朝向所述下游侧凸起的方式,将非透液性的成为多个底片的连续片材逐个切断为规定长度;以及以使凸起的所述前端线位于所述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式沿所述无纺布片材的所述搬运方向间断地配置所述底片。

根据本发明,底片的搬运方向的下游端由朝向下游侧凸起的前端线形成。因此,即便在与无纺布片材接合的底片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不涂敷粘合剂的情况下,底片的前端侧的两角部也不易翻卷。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作的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的展开俯视图,图1B是其剖视图。

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该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3A~图3C分别是示出底片的形状的其它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为,在所述切断的工序中,以使所述底片的上游侧的后端线朝向上游侧凹陷的方式生成所述底片。

在该情况下,由于底片所产生的边料减少或者不产生边料,因此不易产生材料的浪费。

更优选为,在所述切断的工序中,切断所述连续片材的一根切断线形成沿所述搬运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底片中的在先的底片的所述后端线与后续的底片的所述前端线这双者。

在该情况下,由于底片未产生边料,因此在不会产生材料的浪费的基础上,也不需要处理该边料的装置以及工序。

优选为,在所述切断的工序中,以在所述底片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将所述前端线形成为圆弧状的方式切断所述连续片材。

在该情况下,圆弧状的前端线的两角不易翻卷。

另外,由于冲刀的刀尖并非一次在整个宽度上与砧辊抵接,因此即便为较薄的底片,锋利度也会提高,装置的运转率提高。

优选为,在所述切断的工序中,以使所述底片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角部形成倒角形状的方式切断所述连续片材。

倒角形状的角部不易翻卷。

需要说明的是,“倒角形状”是指,底片的前端侧的角部被切掉的形状,可以是弧状(小圆弧)或者直线状的锥面。

基于参考了附图的以下的理想实施例的说明进一步明确理解本发明。然而,实施例以及附图仅用于图示以及说明,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表述,为了使其含义更清楚而在()中一并标注英文单词。

实施例

以下,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之前,根据附图来说明穿着物品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本实施例1的穿着物品1具备吸收性主体2以及外装无纺布3。所述吸收性主体2具有前(front)部20、后(back)部21以及裆部22。前部20覆盖穿着者的前躯体(躯体的前部)并在腰围方向X上延伸。后部21覆盖穿着者的后躯体(躯体的后部)并在腰围方向X上延伸。裆部22覆盖所述前部20与后部21之间的穿着者的胯裆。

所述裆部22与前部20以及后部21相连,所述吸收性主体2在与所述腰围方向X正交的纵向(长边方向)Y上较长。

在图1A中,本穿着物品以所述裆部22在与所述腰围方向X平行的假想的线(line)上一折为二的状态被穿着。由此,所述前腰围部3F与所述后腰围部3B的腰围方向X上的端部彼此相互重叠。

如图1B所示,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中设置有吸收芯(core)24。该吸收芯24用于吸收体液。所述吸收芯24夹在顶片(top sheet)26与底片(back sheet)27之间。各片材26、27以及吸收芯24相互层叠。

底片27的腰围方向X的宽度也可以比顶片26的腰围方向X的宽度大。如图1A所示,顶片26从前腰围部3F的纵向Y的侧缘延伸至后腰围部3B的纵向Y的侧缘。

在图1B中,所述顶片26由透液性的薄无纺布构成,覆盖吸收芯24的肌肤面。也可以在该顶片26的上方设置罗口(cuff)25。

在本发明中,“肌肤面”是指,穿着尿布时直接或者间接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内侧的面,其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或者间接地面对。

所述底片27覆盖吸收芯24的非肌肤面,由非透液性的树脂片材构成。在所述底片27的非肌肤面上粘合并层叠具有通气性的外装无纺布3。

如图1A那样,将所述底片27的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线27F定义为凸的曲线,将另一方的端部线27B定义为凹的曲线。换句话说,底片27的一方的端部线27F在腰围方向X的中心突出,另一方的端部线27B在腰围方向X的中心凹陷。换言之,所述一方的端部线27F朝向前腰围部3F的长边方向Y的侧缘形成为凸的形状,另一方面,所述另一方的端部线27B相对于后腰围部3B的长边方向Y的侧缘形成为凹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非肌肤面”是指,与所述肌肤面相反一侧的、穿着尿布时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外侧的面,其不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对。

在图1A中,吸收性主体2配置在前腰围部3F与后腰围部3B之间。在前腰围部3F以及后腰围部3B的一部分未设置底片27。即,与外装无纺布3相比,底片27在长边方向Y上较短,由此确保前后的躯体部的通气性。

所述前后的腰围部3F、3B分别形成有从所述吸收性主体2向腰围方向X突出的一对前翼片(flap)F以及后翼片F,所述各翼片F构成前后的腰围部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如图1A所示,所述各翼片F比裆部22向腰围方向X突出,比吸收性主体2(裆部22)向腰围方向X延伸。

也可以在前后的腰围部3F、3B上设置有腰部用或臀部用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用于使各腰围部3F、3B贴合(fit)穿着者。作为该弹性构件,例如能够采用多根橡胶线(rubber)、橡胶带、或者含有热塑性树脂(热熔胶)或者发泡聚氨酯的线状或者带状的材料。

也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上形成沿穿着者的腿部收紧的腿围部。也可以在所述腿围部、所述腰围部3F、3B的与腿围部相连的部位,以沿着穿着者的腿围的方式例如设置由橡胶线等构成的其它弹性构件。

在穿着物品为尿布(diaper)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涂敷有固定剂的带状(tape)材料4固定于腰围部3B,在该情况下,需要在所述前腰围部3F的非肌肤面形成容易粘着所述固定剂的面。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所述带状材料4,作为固定构件而在所述后腰围部3B固定未图示的雄面接合件(fastener),另一方面,在前腰围部3F的非肌肤面固定雌面接合件。

另外,在穿着物品为短裤(pants)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前翼片F与后翼片F的腰围方向X的端部彼此熔敷。

接下来,使用图2来说明本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如图2A所示,搬运在搬运方向Y上设定长边方向Y的无纺布片材W1,并且搬运非透液性的成为底片27的连续片材W2。

将所述连续片材W2导入到未图示的具备冲刀的剪切辊与砧辊之间,以使所述底片27的下游侧的前端线27F朝向所述下游侧Y1凸起的方式逐个切断为规定长度。通过该切断而从连续片材W2生成各个底片27。由于在切断时,冲刀的刀尖与砧辊局部且连续地抵接,因此底片27的锋利度提高。

即,导入到剪切辊与砧辊之间的所述连续片材W2通过两个辊的旋转被朝向下游搬运,并且从所述前端线27F的下游侧的前端沿着圆弧连续地切断连续片材W2。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在所述前端线27F与所述后端线27B一致的状态下生成所述底片27。因此,以使所述底片27的上游侧的后端线27B朝向上游侧Y2凹陷的方式生成各底片27。

即,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同时形成在搬运方向Y上彼此相邻的底片27、27中的在先的底片27的后端线27B与后续的底片27的前端线27F。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切断工序中,以在所述底片27的与搬运方向Y正交的宽度方向X的整个宽度内使所述前端线27F形成为圆弧状的方式将所述连续片材W2切断。在切断后,各个所述底片27沿搬运方向Y离开所述连续片材W2。

以使所述凸起的前端线27F成为所述搬运方向Y的下游侧Y1的方式将所述底片27在所述无纺布片材W1的搬运方向Y上间断地配置。即,以使所述底片27的所述搬运方向Y的侧缘与所述无纺布片材W1的所述搬运方向Y的侧缘平行的方式配置所述底片27。

在该配置之前,在所述底片27、连续片材W2或者无纺布片材W1上的由网点表示的粘合区域C中涂敷粘合剂。

因此,通过进行所述配置,生成底片27与无纺布片材W1接合并层叠而成的中间品。

在此,粘合区域C的宽度Wc比底片27的宽度W27小,在沿着下游侧Y1的两侧缘27E未涂敷粘合剂,该两侧缘27E不固定于无纺布片材W1。

但是,所述底片27的下游侧Y1的前端线27F形成为凸起。因此,能够抑制所述两侧缘27E因搬运产生的风压而翻卷的情况。

也可以在进行所述底片27的配置后,在各底片27的上方配置吸收性芯24,并且使吸收性芯24与底片27接合。

之后,将图2B的一对带状材料4与无纺布片材W1接合,进一步,以覆盖所述吸收性芯24以及底片27的方式层叠成为顶片26的透液性的连续片材W3。

之后,层叠成为所述罗口25的一对罗口用连续片材W4而生成连续层叠体(中间品)L。所述连续片材W3在所述一对罗口用连续片材W4的所述宽度方向X之间露出。也可以在该层叠后,将无纺布片材W1的一部分切除,形成作为腿孔的部位。

之后,为了从所述连续层叠体L获得单个穿着物品1,沿着在与搬运方向Y正交的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假想的线将连续层叠体L切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续层叠体L在彼此相邻的吸收性主体2、2之间被切断。如此一来,获得图1A的穿着物品1。

接下来,对所述底片27的另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3A~图3C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切断工序中,以使所述底片27的与搬运方向Y正交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的角部27C形成倒角形状的方式将所述连续片材W2(图2A)切断。

所述倒角形状既可以是将直线状的前端线27F的所述宽度方向X的两端的角部27C如图3A那样呈直线状斜向剪切,也可以如图3B那样切圆成较小的圆角状。

此外,也可以如图3C那样,作为所述倒角形状,将曲线状的前端线27F的所述宽度方向X的两端的角部27C切圆为较小的圆角状。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理想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容易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改。

例如,不需要使前端线27F与后端线27B的形状一致,后端线27B既可以定义为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直线,也可以定义为朝向上游凸起的曲线。

另外,成为顶片的片材也可以间断地层叠。

因此,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改解释为属于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尿布型以及短裤型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穿着物品

2:吸收性主体

20:前部

21:后部

22:裆部

24:吸收性芯

25:罗口

26:顶片

27:底片

27C:角部

27E:侧缘

27F:前端线

27B:后端线

3:外装无纺布

3F、3B:腰围部

4:带状材料(固定构件)

C:粘合剂

F:翼片

L:连续层叠体

X:腰围方向(宽度方向)

Y:长边方向(搬运方向)

Y1:下游侧

Y2:上游侧

W1:无纺布片材

W2:连续片材

W3:透过性的连续片材

W4:罗口用连续片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