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锚插件的两部分式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55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具有锚插件的两部分式锚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锚通常用于外科手术中,以便将缝线装固在患者的骨骼的期望位置处。例如,锚插入期望的位置的组织内,且锚和周围组织之间的摩擦滑动阻力阻止缝线锚的移动,以将锚装固就位。摩擦滑动阻力主要由组织施加到锚表面上的法向力(即,残余压缩)和骨将法向力施加到其上的接触面积确定。因此,大体上,插入组织内的锚的固定强度(从组织除去缝线锚的拔出力的量度)随法向力和接触面积两者增大而增大。



背景技术:

通常称为"无孔预备(no-hole-preparation)"的锚的一类锚沉积在组织内,而不在锚沉积之前形成孔。目前开发的锚包括远侧端头,其刺穿组织且清空出足够大的孔以允许"敲入带倒刺的"或"拧入带螺纹的"锚的插入。在各种情况下,由锚清空的组织的截面面积大体上大于锚的截面面积,造成了锚的外表面和周围组织之间的间隙。这些间隙减小了锚和组织之间的摩擦接触量,且减小了由锚提供的固定强度。

此外,近年来,外科医生已经朝在外科修复手术中使用较小锚的方向发展。较小锚的使用可能侵入性较小且允许更快速的患者愈合。然而,在使用较小锚的情况下,较小表面面积可用于与周围的骨摩擦接合。因此,在较小的锚中观测到了较低的固定强度。在某些修复手术中,固定强度可减小到不可接受的低水平,从而危害了使用相对较小锚的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描述了一种具有改善的固定强度的无孔预备的锚。锚包括管状锚本体、联接到锚本体上的渐缩端头、沿横向穿过锚延伸的孔眼、以及沿锚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多个纵向肋。肋中的一者或多者从锚本体进一步延伸而终止于远侧端头中。在该构造中,在将缝线锚插入骨中时,锚转移直接在锚前方的骨材料,从而有利地保留了肋侧向附近的骨。结果,锚和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和伴随的摩擦滑动阻力相比于现有的锚增大,从而增大了由锚提供至骨的固定强度。远侧端头还适于将锚插入硬组织(诸如骨)内,而不在组织中形成导孔。例如,锚本体和远侧端头由不同材料形成。有利地,远侧端头的材料比锚本体的材料较硬,以便于插入。

本文还描述了一种与锚组合使用以便于将锚插入骨中的锚插件。锚插件包括伸长的管状轴,以限定在近侧端和远侧端之间延伸的中空管。多个尖头从轴的远侧端向远侧延伸。锚包括尺寸确定成收纳插件尖头中的相应插件尖头的多个沿纵向延伸的槽口。槽口沿锚本体的长度延伸,且继续到远侧端头的管状轴的近侧端中。槽口中的每一个的周向位置进一步选择成使得槽口沿周向邻近孔眼但与孔眼不相交。

在使用中,缝线传送穿过孔眼,其中自由缝线分支从孔眼沿侧向延伸。插件轴的远侧端定位在锚本体中空管内,其中尖头插入槽口,且向远侧前移,直到尖头的远侧端接触端头的近侧端。因此,尖头的长度是足够的长度,使得这样定位的尖头定位成沿周向邻近孔眼,以允许缝线传送穿过其间,而不由插件尖头阻碍或冲击。随后,锚插入骨中,首先是远侧端头。一旦锚在患者的骨骼内就位,则缝线装固到锚上。在无结实施例中,插件还可包括定位在轴中空管内的插头。当插件与锚接合时,插头可传递至锚本体中空管(例如,由在插头的近侧定位在插件中空管内的杆),直到缝线在插头的远侧端和远侧端头的近侧端之间装固就位。在备选实施例中,锚可适于与缝线打结接合。

锚的远侧端头和锚插件的远侧端之间的接合提供了许多的好处。一方面,插件尖头向远侧和向近侧均延伸超过孔眼的纵向范围,从而在锚置于患者的骨骼内期间向孔眼提供机械增强。另一方面,力和力偶矩在插件轴和锚端头之间形成,由于其间的物理连接。结果,在敲入锚的同时生成的机械负载直接从插件传递至金属端头,从而减小了由锚的相对较弱的塑料部分承载的插入负载。这产生了能够在更极端的冲角下插入远远较硬的介质中的更稳健的锚系统。

公开的锚的实施例包括沿侧向突起的肋,其沿缝线锚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沿纵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肋中的每一个的前远侧边缘拥有渐缩"刀刃"构造,从而有利地允许锚的远侧端楔入骨中。此外,肋可减轻犁出效应,从而保留了肋和周围的骨之间的沿锚的几乎整个长度的接触。此外,此肋提供了增大的表面面积,从而改善了固定强度。其他实施例包括该多个肋近侧的多个其他沿侧向突起的特征,诸如,周向肋,翼等。以此方式,突起特征还可有助于由锚达到的固定,而不除去肋附近的骨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内容的锚包括:伸长锚本体,其具有近侧端、远侧端、以及在近侧端和远侧端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锚本体由第一材料形成;具有近侧端和远侧端的渐缩端头,端头联接到锚本体的远侧端上,端头由比第一材料较硬的第二材料形成;以及从锚本体的外表面沿锚本体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纵向肋。该多个纵向肋中的至少一者在锚本体到渐缩端头内的在远侧末端的近侧的位置之间延伸。端头的近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和锚本体的远侧端在接合时抵靠彼此。锚本体的远侧端和端头的近侧端的截面面积在所述抵靠处近似相等。

锚的实施例可以以任何组合包括以下的一者或多者。在实施例中,第一材料拥有在大约36洛氏硬度c到大约700mpa布氏硬度之间的范围内选择的硬度。第一材料从由聚氨酯、聚酯、聚酰胺、含氟聚合物、聚烯烃、聚酰亚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乙二醇(peg)、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组成的组中选择。第二材料拥有在大约40肖氏硬度d到大约85肖氏硬度d之间的范围内选择的硬度。第二材料从由不锈钢、钛、钛合金、钴铬合金、铂合金、和钯合金、碳增强的聚醚醚酮(peek)、和玻璃增强的peek组成的组中选择。缝线锚还包括横向于纵向轴线穿过锚本体延伸的孔眼。该多个纵向肋与孔眼沿轴向不对准。锚还包括从孔眼向近侧延伸至锚本体的近侧端的成对纵向通道。锚还包括定位在孔眼内的缝线,其中一个或多个缝线分支延伸到孔眼外侧,其中缝线分支中的至少一者定位在成对通道中的一者内。锚还包括围绕该多个纵向肋中的相应纵向肋的圆周形成的多个锯齿。成对纵向通道存在于锚本体的相对侧上。锚本体的近侧端包括相对于该多个纵向肋的近侧端沿近侧定位的一个或多个周向肋。该多个周向肋中的至少一者的最外直径大于或等于该多个纵向肋的最外径向范围。该多个纵向肋中的每一个的高度与该多个纵向肋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之比在大约1:4到大约20:1之间。该多个纵向肋之间的间距的分离角度在大约7度到大约60度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锚系统。锚系统包括锚,其具有沿纵向轴线在近侧端和远侧端之间延伸的管状锚本体、横向于纵向轴线穿过锚本体延伸的孔眼(孔眼与锚本体中空管连通,且尺寸确定成收纳缝线)、与锚本体的远侧端接合的渐缩锚端头、以及多个纵向槽口,槽口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在锚本体中空管的表面中的第一部分、以及在锚端头内延伸的第二部分,其中该多个槽口与孔眼不相交。锚本体由第一材料形成,且锚端头由比第一材料较硬的第二材料形成。锚系统还包括锚插件,其具有在近侧端和远侧端之间延伸的伸长插件轴、以及从插件轴的远侧端延伸的多个尖头,其各自尺寸确定成用于收纳在缝线锚的多个槽口中的相应一者内。该多个尖头中的每一个的长度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当尖头插入槽口内时,尖头在锚本体和锚端头之间延伸,以使远侧端头与锚插件接触。尖头向远侧和向近侧均延伸超过孔眼的纵向范围,以阻止孔眼的变形。

锚系统的实施例可以以任何组合包括以下的一者或多者。在实施例中,锚系统还包括从锚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肋。该多个肋中的每一个沿锚本体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纵向地延伸。该多个肋中的至少一者在锚本体到远侧端头内的在远侧末端的近侧的位置之间延伸。锚插件还包括形成在插件轴内的中空管、定位在中空管内的杆(杆可相对于插件轴沿轴向移动)、以及定位在插件中空管内的大体上伸长的插头,插头进一步尺寸确定成用于收纳在锚本体中空管内。在锚插件杆与锚接合期间,杆向远侧前移,这将插头从插件轴中空管推至锚本体中空管。锚系统还包括在孔眼内传送的缝线,其中插头向远侧前移到锚本体中空管中,这通过在锚端头的近侧端和插头的远侧端之间压缩缝线来将缝线装固到锚上。

附图说明

如附图中所示,前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从实施例的以下更具体的描述将显而易见。

图1a-1b是插入骨中的仅包括周向肋的常规锚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周围的骨材料的犁出;

图2a-2b是包括纵向肋和近侧周向肋的本公开内容的锚的实施的示意图;

图3是锚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端头由与锚本体不同的材料形成;

图4是包括纵向肋和近侧翼的锚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结合缝线锚使用的锚插件的实施例的图片;

图6a-6b是以透视图的图5中的锚插件的远侧端头的示意图;(a)外表面;(b)剖视图;

图7a-7b是以剖视侧视图的插入图3的锚内的图5的锚插件的示意图;

图8是以剖视近侧端视图的插入图3的锚内的图5的锚插件的示意图;

图9a-b是以剖视透视图的锚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且

图10a-d是本公开内容的缝线穿线器组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a)侧视图;(b)透视图;(c)和(d)剖视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来论述本公开内容的锚和锚插件的示例。

在以下描述中,相似的构件给有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管它们是否在不同示例中示出。为了以清楚且简明的方式示出示例,附图不一定按比例,且某些特征可以以略微示意性的形式示出。相对于一个示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示例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且/或替代其他示例的特征或与其组合而使用。

包括、包含和/或其各自的复数形式是开放式的,且包括列出的部分,且可包括未列出的额外部分。和/或是开放式的,且包括列出的部分中的一者或多者和列出的部分的组合。

参照图1a-1b,示出了常规缝线锚100。通常,为了增强固定强度,突起特征通常沿缝线锚100的长度加入(例如,周向肋102),以在插入其中时增强缝线锚100和骨104之间的摩擦接合。然而,由于骨104的多孔结构,特别是位于外密质骨层104a下方的较软松质骨104b,在锚100插入时,松质骨104b不弹性地(即,可逆地)变形来适应锚104。相反,突起特征102沿其插入路径除去骨材料,从而在锚本体和周围的骨之间的其尾迹内产生空隙空间106,称为"犁出"效应。结果,与骨104接触的骨材料的量限于缝线锚100的外周处的某些接触点110,而非缝线锚100的整个表面。因此,缝线锚100可能不能达到期望的固定水平,特别是在减小的锚尺寸下。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2a-2b,其示出了本公开内容的缝线锚200、250的实施例。

第一缝线锚实施例200在图2a中示出。缝线锚200包括大体上伸长的锚本体202,其沿纵向轴线204从远侧端202a延伸至近侧端202b。如下文更详细论述的那样,锚本体202还包括远侧锚本体区段208a和近侧锚本体区段208b。锚200的近侧端202b定位在近侧锚本体区段208b内,且适于接合用于将锚200定位和插入骨中的工具。例如,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在某些实施例中,近侧端202b可包括用于收纳插件工具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孔口。在其他实施例(未示出)中,近侧端202b可适于插入插件工具内。

锚本体202的远侧端202a定位在远侧锚本体区段208a内,且进一步适于插入骨中。例如,如图2a中所示,锚本体202的远侧端202a包括渐缩远侧部分206。在某些实施例中,渐缩部206的长度范围在锚本体202的总长度的大约10%到大约3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渐缩部可沿锚本体长度的更大部分延伸,直到和包括整个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锚本体202的渐缩远侧部分206可终止于选择的几何形状。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大体上平坦的端头(例如,近似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圆形端头、尖锐端头以及它们之间的构造。

锚本体202还包括缝线孔眼214。孔眼214横向于纵向轴线204延伸穿过锚本体202,且尺寸确定成收纳缝线。例如,缝线(未示出)可传送穿过孔眼,其中自由分支延伸到锚本体的外表面附近。在未示出的备选实施例中,孔眼可包括用于将缝线装固到其上的条、桥接物或其他突起部。缝线可传送穿过锚本体内的纵向通路,从近侧端延伸到孔眼,且装固到条或突起部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锚200包括形成在锚本体202的表面上的多个通道216。例如,如图2a中所示,成对通道216存在于锚200的相对侧上,从孔眼214向近侧延伸。在锚200的使用中,传送穿过孔眼214的缝线的自由分支定位在通道216内。然而,可理解的是,在备选实施例中,通道可从锚省去。

缝线锚200还包括多个纵向肋210,其从锚本体202沿径向向外延伸且围绕锚本体202沿周向间隔开。该多个纵向肋210中的每一个沿锚本体202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其中各个纵向肋210的远侧端终止于渐缩远侧端206内。例如,如图2a中所示,纵向肋210从远侧锚本体区段208a的近侧端周围延伸至渐缩远侧端206内。然而,可理解的是,在备选实施例中,纵向肋210的近侧端可定位在远侧锚本体区段208a内的渐缩远侧端206的近侧的任何位置处。此外,纵向肋210的远侧端可终止于渐缩远侧端206内的任何位置处。此外,尽管给定周向位置处的纵向肋210中的每一个示出为由单个部件形成,但在备选实施例中,给定纵向肋210可由多个不连续的节段形成。

如图2a中进一步所示,纵向肋210近似平行于纵向轴线204延伸。然而,在备选实施例中,纵向肋210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于纵向轴线204以选择的角度延伸。由本公开内容构想的是,纵向肋210的远侧端可以以比锚本体渐缩部的角度较大的角度渐缩。例如,肋渐缩角度可在大约25度到大约45度之间的范围内选择,而锚本体渐缩角度可在大约5度到大约25度之间的范围内选择。纵向肋210的渐缩部分的前缘(例如,面向远侧的边缘)可包括沿侧向渐缩的表面。也称为"刀刃"构造的该侧向渐缩部有助于通过逐渐增大与骨接触的各个纵向肋210的表面面积而便于纵向肋210插入骨中。结果,包绕锚200的结构完好的骨能够相对于插入的锚200的表面生成较大的反应力。该较大的反应力继而转化成增大的接触压力,这继而转化成增大的锚固定强度。具有高度渐缩肋的缝线锚的其他实施例在标题为"sutureanchorhavingimprovedfixationstrength"(代理人卷号sn-094us)的相关美国申请第14/567400中更详细地论述,其整体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相应的纵向肋210的高度由纵向肋210延伸超过锚本体202的径向距离限定。相应纵向肋210的宽度由纵向肋210的相应侧向侧之间的平均距离给出。在某些实施例中,肋高度与肋宽度之比(即,肋的长宽比)在大约1:4到大约20:1之间的范围内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锚核心直径与肋高度之比在大约1:2到大约1:10之间的范围内选择。可改变纵向肋210的周向间距。例如,各个纵向肋210的中线看作是沿肋宽度的中心点。肋间距由相邻中线之间的角度限定。在某些实施例中,分离角度在大约7度到大约60度之间选择。

如图2a中所示,锚本体202的近侧部分208b还可包括多个周向肋212。周向肋212中的每一个在相应的纵向位置处围绕锚本体202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在实施例中,该多个周向肋212的最外直径近似大于或等于纵向肋210的最外径向范围。

在图2b中所示的备选实施例中,提供了锚250。锚250的远侧部分208a与图2a的锚200相同。然而,锚250的近侧部分208b还包括围绕该多个周向肋212(为了清楚起见,在锚250的语境下称为肋212')中相应周向肋的圆周形成的多个锯齿252。在某些实施例中,锯齿是锐齿状锯齿,然而也可不受限制地使用其他锯齿。锯齿252相比于肋212增大肋212'的表面面积,从而在插入其中时进一步增强锚到骨上的固定。

在使用中,在图2a-b的锚200、250的远侧锚本体区段208a前移到骨中期间,较大地保留了相邻的骨材料。例如,由于远侧端206的渐缩部分,锚200、250的插入逐渐接触锚200、250的较大截面,故使骨上的插入力尽可能小且保存了骨的完整性。锚200、250的在渐缩部206的近侧的远侧部分208a的继续前移使纵向肋210完全插入骨中。在纵向肋210定向成近似平行于纵向轴线204的情况下,除直接在锚200、250前方的骨材料之外,纵向肋210附近的相对较少的骨材料在锚200、250插入期间除去。因此,肋210的大部分表面面积与骨接触。此外,肋210的相对较高长宽比提供了比在没有它们时将由锚本体202达到的更大的表面面积,从而增强了与骨的摩擦接触和锚的固定。

在锚200、250的近侧部分208b进一步前移到骨中的情况下,周向肋212也与其接合。尽管周向肋212在其尾迹中犁出一些材料,但其周向末端仍保持与骨接合,且增强锚固定。例如,当锚200、250经历向近侧方向的力时,周向肋212的末端接合周围的骨,从而在物理上阻止了锚200、250向近侧收回。因此,纵向肋210和周向肋212的组合相比于任一者的单独使用提供了增强的固定。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3,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锚3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缝线锚300包括沿锚300的纵向轴线306布置的锚本体302和端头304。缝线锚300还包括孔眼310和中空管316。锚本体302大体上伸长,以沿纵向轴线306在远侧端302a和近侧端302b之间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锚本体302是管状的,拥有圆形或椭圆形截面。在备选实施例中,锚本体的截面可采用不同封闭形状。中空管316从锚本体302的近侧端302b延伸至远侧端302a(即,锚本体302完全是中空的)。在图3中,孔眼310示出为横向于纵向轴线306穿过锚本体302形成。然而,由本公开内容构想的是,孔眼310可穿过端头304形成。如下文更详细论述的那样,端头304连接到锚本体302的远侧端302a上。端头304大体上伸长且渐缩,截面面积从端头近侧端304b到端头远侧端304a减小。端头304的渐缩角度和长度选择成使得端头近侧端304b的截面面积近似等于锚本体远侧端302a的截面面积。因此,锚的截面面积总体上在锚本体302和远侧端头304之间的抵靠点处近似连续(例如,锚本体302的远侧端302a和端头的近侧端304b)。

在图3中,锚300还包括从锚本体302向外延伸来接合骨的多个特征。例如,骨接合特征是多个肋312,其形成在锚300的外表面上,与彼此沿周向间隔开,且从其沿径向向外延伸。该多个肋312沿锚30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纵向地延伸。如图3中进一步所示,肋312从锚本体302的近侧端302b周围延伸,且终止于渐缩远侧端头304内。

在图3中,锚本体302进一步由与形成端头304的第二材料不同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材料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酯、聚酰胺、含氟聚合物、聚烯烃、聚酰亚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乙二醇(peg)、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在其他实施例中,锚本体302由具有大约36洛氏硬度c到大约700mpa布氏硬度之间的范围内的硬度的任何材料形成。

在使用中,为了在锚300插入其中时便于骨的转移,端头304的实施例由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材料比第一材料较硬,反映的事实是,端头304负责转移由锚300占据的骨体积的大部分,包括硬的外密质骨层和下覆的松质骨(见图1a-b)。例如,端头304由具有在大约40肖氏硬度d到大约85肖氏硬度d之间的范围内的硬度的材料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材料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钛、钛合金、钴铬合金、铂合金、和钯合金、碳增强的聚醚醚酮(peek)、和玻璃增强的peek。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4,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锚400的另一个实施例。缝线锚400包括沿纵向轴线404从远侧端402a延伸至近侧端402b的大体上伸长的锚本体402。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锚400的近侧端402b适于接合用于将锚400定位和插入骨中的工具。锚本体402的远侧端402a进一步适于插入骨中。例如,锚本体402的远侧端402a包括渐缩部406。锚本体402还包括缝线孔眼414。孔眼414横向于纵向轴线404延伸穿过锚本体402且尺寸确定成收纳缝线。在其他实施例中,锚400包括形成在锚本体402的表面上的多个通道416。锚400还包括从锚本体402沿径向向外延伸且围绕锚本体402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纵向肋410。

锚400还包括多个翼412,其在远侧端与近侧端之间延伸。该多个翼412中的每一个的近侧端定位在锚本体402的近侧端402b附近。翼412沿周向定位,使得它们与该多个通道416不相交。翼进一步适于在闭合位置(其中各个翼412抵靠锚本体402)和开启位置(其中各个翼412从锚本体402向外延伸)之间移动。例如,该多个翼412中的每一个的远侧端枢转地附接到锚本体402上。在实施例中,翼412与锚本体402整体结合地形成,且通过弹性和/或塑性变形来相对于锚本体402枢转(即,"活"或"活动"铰链)。在备选实施例中,翼412可与锚本体402分开形成,且通过围绕枢销旋转来相对于锚本体402枢转。翼412的周向间距可按需要而改变。例如,各个翼412的中线可看作是沿翼宽度的中心点。例如,成对翼可分开180度的角度。

在使用中,在锚400前移到骨中期间,较大地保留了肋410附近的骨材料。尽管该多个翼412在其尾迹中犁出了一些材料,但其周向末端仍保持与骨接合,且加强由翼412提供的固定。例如,在插入骨中之后,该多个翼412定位在闭合位置。当经历向近侧方向的力时,翼412朝开启位置移动,且接合周围的骨,从而物理地阻止了锚400向近侧收回。因此,肋410和翼412的组合相比于任一者单独使用提供了增强的固定。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5,其展示了用于与上文描述的缝线锚200、250、300和400中的任何的实施例组合使用的锚插件500的实施例。插件500包括手柄502,以及大体上伸长的插件轴504。插件轴504沿纵向轴线在远侧端504a和近侧端504b之间延伸。插件的纵向轴线在锚的实施例安装到轴504的远侧端504a上时与锚纵向轴线近似重合。插件轴的近侧端504b适于与手柄504的远侧端固定接合。如下文论述的那样,插件轴504a的远侧端适于接合缝线锚的实施例。

参照图6a-6b,插件轴504的远侧端504a分别以实体视图和剖视图示出。插件轴504a的远侧端504a包括轴本体600和延伸穿过其间的中空管602。多个伸长尖头604进一步形成在插件轴504的远侧端处,由贯穿开口606间隔开。如下文更详细论述的那样,该多个尖头604尺寸确定成经由锚本体中空管收纳在锚内。当尖头604插入锚本体中空管内时,尖头604与孔眼不相交。因此,当插入锚本体中空管内时,尖头604不阻挡孔眼(或穿过其间的缝线的通路)。如图6a-6b中所示,插件轴504包括两个尖头604。然而,在备选实施例中,尖头的数目可按需要而改变。尖头604的形状适于与锚匹配,且允许力和力矩直接地施加到锚端头上,而不阻挡孔眼。

图7a和7b示出了定位在锚内的锚插件500的远侧端504a的实施例的截面视图。为了方便起见,示出了图3的锚300,但应当理解的是,可使用上文描述的任何锚200、250、300和400。图7a和7b的视图从垂直方向,其中孔眼310在图7a的视图中延伸穿过页面,且孔眼310在图7b的视图中平行于页面延伸。锚300包括形成在锚本体中空管316的内表面上的切口区域610a(图7b)。端头304包括对应的切口区域610b(图7a)。当端头轴700插入中空管316内时,切口区域610a、610b一起限定从锚本体302的近侧端302b延伸至远侧端头304的多个槽口612。即是说,在锚300的实施例中,槽口612向远侧延伸超过孔眼310且到远侧端头304中。如图7a-7b中所示,槽口612不与孔眼310相交或冲击孔眼310。

该多个尖头604尺寸确定成收纳在槽口612内。例如,尖头604的截面面积与槽口612的截面面积相比近似相同或较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尖头604的长度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当插入槽口612内时,尖头604在锚本体302和锚端头304之间延伸,且接触端头304的近侧端,同时不与孔眼310相交或阻挡孔眼310。以此方式,力和力偶矩在插件轴504和锚端头304之间形成,由于其间的物理连接。结果,在敲入锚300的同时生成的机械负载从插件轴504直接地传递至端头304,从而减小了由锚300的相对较弱的塑料部分承受的插入负载。此外,尖头604沿周向延伸到孔眼310附近,且向远侧和向近侧延伸超过孔眼310的纵向范围。该布置向孔眼310有利地提供了进一步的机械增强。这些特征的组合增强锚300的机械持久性,从而使其能够插入远远较硬的介质和/或以更极端的冲角插入。

在其他实施例中,锚300和插件500进一步适于便于缝线无结接合至锚300。例如,插件轴中空管602(图6b)和锚本体中空管316(图3)两者尺寸确定成将大体上伸长的插头616收纳在其中。如下文论述的那样,插头从插件500到锚300的传递将缝线装固到锚300上。锚插件500的远侧端504a(即,尖头604)插入槽口612内。锚插件500在槽口612内向远侧前移,直到尖头604接触端头304的近侧端。缝线进一步发送穿过孔眼310,从孔眼310延伸的自由缝线分支沿近侧方向张紧,且定位在该多个通道314内。

插头616从插件轴中空管602向远侧前移到锚本体中空管316中来将缝线装固到锚上。例如,插头616的远侧端向远侧前移来与缝线接触。插头616的进一步向远侧前移将插头616的远侧端和缝线推入端头轴中空管700中。缝线由端头304的近侧端和插头616的远侧端之间的压缩装固到锚上。有利的是,将插头616定位在端头轴中空管700和锚本体中空管316内进一步提供了对尖头604和锚本体302两者的轴向和侧向支撑。

在锚300安装到插件500上之后,锚300相对于骨定位在期望插入位置处且通过将轴向力朝骨施加到插件500上以插入其中。轴向力手动地(例如,用手或使用诸如锤子的工具)或由机械机构(例如,如本领域中理解的弹簧加载或电动的冲击装置等)施加到插件500上。施加到插件500上的轴向力主要通过尖头604到端头304而传递至锚300。在某些实施例中,尖头近侧的轴本体600的至少一部分拥有比锚本体中空管316的直径较大的直径,且接触锚本体302的近侧端。因此,施加到装置500上的轴向力的小部分经由尖头604近侧的轴本体600向远侧抵靠锚本体302的近侧端的冲击来传递至锚300。

轴向力作用为将锚30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驱动到骨中。轴向力继续施加至锚300,直到锚300的整个长度插入骨内。目前,定位在孔眼310和通道314内的缝线的部分利用锚300拉入骨中。缝线由插头616以及由于周围的骨将缝线分支压缩在锚300上而产生的摩擦滑动阻力两者而相对于锚300约束就位。缝线分支的其余部分从锚本体302向近侧延伸,且由外科医生按需要操纵以用于期望的修复手术。图8以剖视近侧端视图示出了插入锚300内的锚插件500。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9a和9b,其展示了图3中所示的锚(诸如锚300)的实施例,其中旋转锁定机构在与锚本体302分开形成的端头304和锚本体302之间。当锚本体302和端头304各自包含需要与彼此旋转地对准以允许缝线传递穿过其间的孔眼时,该实施例是有用的。图9a和9b中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孔眼(未示出)的金属植入物端头304和具有孔眼(未示出)的聚合物锚本体302。锚本体302包含母插口特征来收纳端头304上的突起的公特征。锚本体302和端头304两者包含匹配突起部320,其用于将锚本体302和端头304旋转地锁定到彼此上,从而使孔眼与彼此对准。尽管旋转地锁定,但锚本体302和端头304可相对于彼此平移地滑动,从而有利地允许了简便组装。图9a是锚300的截面视图,其示出了端头304和锚本体302之间的对接部。如图9a中可见,突起部320将端头304旋转地锁定到锚本体302上,但允许平移运动。图9b是从锚本体302的近侧端的截面视图,其中突起部320中的一者是可见的。端头304和锚本体302在体内时由缝线(未示出)平移地连接,缝线传递穿过孔眼。由本公开内容构想的是,可使用两个或多于两个的突起部320。还可使用除平坦外的形状(凹形、凸形等)。突起部320可延伸任何长度,直到锚本体302的整个长度。

现在论述将转到图10a-d,其展示了包括装置802的缝线穿线器组件800的实施例,装置802诸如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凸片,其可作用为用于使缝线穿过孔眼的缝线穿线器,且还可有利地包括锚和插件之间的抗旋转能力。该旋转可为装运和处理期间的振动或手术期间意外施加的力的结果。此旋转降低缝线穿线器组件800的所得刚度,且可在锚插入期间引起失效。

如图10a和10b中所示,缝线穿线器组件800包括锚,诸如图3中所示的锚300,其具有带横向远侧孔眼310的锚本体302。缝线穿线器组件800还包括插件,诸如图5中所示的插件500,其部分地设置在锚本体302内。装置802包括馈线804,其可包括穿过孔眼310延伸的塑料、金属、不锈钢、镍钛诺或其他适合的材料。装置802还包括构造成咬合在插件500的延伸到锚本体302外侧的部分上的凹槽或指部806。如图10c中所示,凹槽806和插件500之间的对接部的截面示出的是,凹槽806的内部几何形状匹配插件500的外部几何形状(示出为六边形几何形状),使得凹槽806可仅在某些位置咬合到插件500上。该具体布置限制了锚本体302和插件500之间沿任一方向的旋转移动。如图10d中所示,凹槽806具有副六边形切口,其允许装置802每30度以棘轮式就位。该30度的偏移量允许锚本体302在阻止进一步运动之前沿任一方向仅旋转15度。由本公开内容构想的是,多于一个的六边形切口可减小装置802相对于插件500的递增运动。由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构想的是,突起穿过孔眼的特征将进一步限制运动。取决于空隙,该特征可能完全限制运动。由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构想的是,缝线穿线器组件800的缝线穿线能力和抗旋转能力由分开的装置提供,诸如,在馈线804和锚本体302之间的对接部以及凹槽806和插件500之间的对接部处使用类似几何形状的小夹子。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体现为其他特定形式。前述实施例因此在所有方面都认作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本文描述的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前述描述指出,且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因此都意在包含在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