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粘膜剥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3778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尤其是一种上颌窦粘膜剥离工具。

背景技术:
牙齿缺失后常伴随牙槽骨的吸收.上颌后牙区骨质较为疏松,拔牙牙槽骨吸收更为迅速,且上颌窦会持续性气化,因此上颌后牙缺失后多伴有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有研究指出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处所占百分比分别平均为31.6%,73.1%和54.2%。这一度使得上颌后牙区的种植手术难以进行。1977年Tatum教授第一次使用上颌窦提升的手术方法解决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各种新技术,新器械的出现上颌窦提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总体来说可分为经牙槽嵴顶的提升和经侧壁开窗的提升,但不管哪种上颌窦提升的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用器械开凿骨窗或造成青枝骨折,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上颌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自体骨或骨移植材料,从而有效增加骨的高度,满足牙种植的需要。在上颌窦提升过程中上颌窦粘膜的剥离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只有上颌窦粘膜有效的彻底的剥离,才能更充分的植入骨移植材料,有效的增加骨的高度。另外剥离过程中器械还必须保护上颌窦粘膜,避免破坏上颌窦粘膜造成粘膜的穿孔。目前常用的上颌窦提升的工具有常规的summers骨凿等冲顶式的器械,DASK(登腾上颌窦提升工具),cas-kit工具盒以及超声骨刀。常规的冲顶式的上颌窦提升时是将扩孔钻预备至窦底约2mm处时,选择冲顶器械造成上颌窦底的骨折,并将上颌窦底粘膜提升至合适高度;上颌窦粘膜剥离工具主要有DASK工具盒中的上颌窦窦匙,包括穹形窦匙、镰刀形窦匙等;Cas-kit工具盒中上颌窦粘膜的剥离主要是通过水冲法;超声骨刀则主要是通过碟形工作头的高频震动以及水流对粘膜的冲击和分离作用实现的。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缺点:1、常规冲顶式的提升法需要敲击,一方面会造成病人的不适,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上颌窦粘膜的穿孔。2、cas-kit和超声骨刀对上颌窦粘膜的剥离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实现的,对骨窗的直径及上颌窦骨壁厚度较敏感,技术难度高,要求器械精度高,常常会出现上颌窦粘膜无法充分剥离的情况。3、DASK工具盒中的穹形窦匙工作头与柄连接处位于工作头的中心处,在使用时上颌窦粘膜有效剥离的范围是以连接处为圆心,以穹形窦匙的半径为半径的圆,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剥离,需要换用其他剥离子进行剥离,效率较低,且穹形窦匙的半径设计单一,而人群中上颌窦的形态和大小有较大的变异,因此其很难有效的适应于各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著增加上颌窦粘膜剥离范围的上颌窦粘膜剥离工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上颌窦粘膜剥离工具,包括手持部、连接部和工作头;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手持部相连,另一端与工作头连接;所述工作头呈外缘平滑的盘状,所述连接部偏心连接在工作头上。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作头为圆盘状。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作头为中心凹陷的汤匙头形。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部分为刻度段和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同轴安装在手持部上,工作头安装在刻度段上,所述刻度段与支撑段互成一定角度。进一步的是,所述刻度段与支撑段之间的角度为135度。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部和工作头设置有两套,两套分别安装在手持部的两端。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工作头的边缘。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部的工作头垂直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工作头为偏心圆连接,在进行上颌窦粘膜剥离时以连接处为中心,沿上颌窦底骨窗边缘进行环形剥离,如此可以显著的增加上颌窦粘膜剥离的范围,如4mm直径的剥离子的实际剥离范围是8mm+骨窗直径,使剥离更为有效。2、偏心圆工作头边缘光滑精致,为汤匙形设计,只要用一般剥离粘膜的方法抵住骨面剥离就不易撕裂上颌窦粘膜。3、偏心圆工作头和柄之间的角度经过多次测试,确定135度最适合从各个方向进入上颌窦,包括最不易剥离的骨窗近中。4、工作头下面的刻度段上设置有梯度刻度,4mm和6mm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黑色激光标格,方便术者掌握进入上颌窦的深度,以免进入上颌窦过深而造成上颌窦粘膜的撕裂。5、工作头的直径设计为不同尺寸的一套,可以方便根据上颌窦的具体形态和大小选择合适工作头大小的器械进行上颌窦粘膜的剥离,更为方便和有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手持部1、连接部2、工作头3、刻度4、刻度段21、支撑段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手持部1、连接部2和工作头3;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与手持部1相连,另一端与工作头3连接;所述工作头3呈外沿平滑无棱角的盘状,例如采用圆盘形、椭圆盘形或者边沿由多组曲线组合而成的盘状。所述连接部2偏心连接在工作头3上,也就是工作头3与工作头3的连接点距离工作头3的中心具有一段距离,这种结构可见附图2所示,在进行上颌窦粘膜剥离时以连接部2与工作头3的连接处为中心,沿上颌窦底骨窗边缘进行环形剥离,如此可以大大增加上颌窦粘膜剥离的范围,例如4mm直径的圆形工作头3的实际剥离范围是8mm+骨窗直径,使剥离更为有效。所述连接部2一般连接在工作头3的边缘,以达到最大的偏心半径。连接部2的工作头3一般为垂直连接,也可根据情况设置其它角度;连接部2为杆状,可进行弯曲设置。为了使剥离曲线更加平滑,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头3为圆盘状。圆盘状的工作头3形状更加规整,在实际的剥离中容易控制剥离范围,也就是在旋转工作头3时其剥离直径变化较为平缓,利于操作者的判断。为了方便操作,本发明推荐工作头3为中心凹陷的汤匙头形,其结构如图2所示,工作头3的中心处略微凹陷,从而使得工作头3成为一个球面,通过球面可以略微滚动工作头3,从而获得不同的剥离角度,使得整个工具可操作性更强。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2分为刻度段21和支撑段22,所述支撑段22同轴安装在手持部1上,工作头3安装在刻度段21上,所述刻度段21与支撑段22互成一定角度。刻度段21与支撑段22之间的角度经过多次测试,确定135度最适合从各个方向进入上颌窦,包括最不易剥离的骨窗近中。工作头3下面的刻度段21上有梯度刻度,4mm和6mm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黑色激光标格,方便术者掌握进入上颌窦的深度,以免进入上颌窦过深而造成上颌窦粘膜的撕裂。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2和工作头3设置有两套,两套分别安装在手持部1的两端。两套连接部2和工作头3一般设置为中心对称,方便使用者直接旋转使用。手持部1的两端最好设置规格不同的工作头3,方便操作者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工作头3与连接部3之间最好采用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更换。在使用时,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工作头3,然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工作头3,从而适应不同的患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与summers骨凿相比:summers骨凿是造成窦底青枝骨折同时冲击力掀起部分上颌窦粘膜,非常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的破损,而本剥离子为精细剥离,可以极大的保证剥离时不穿破粘膜,保证上颌窦提升手术的成功率。2、与水冲式的上颌窦粘膜剥离方法相比:本剥离子可以直接感受上颌窦粘膜的剥离程度,手感更明显,增加操作的直观性和安全性。3、与DASK工具盒中的同心圆剥离子相比:同心圆剥离范围仅为3-4mm,需要更换其他形态的剥离子以达到大范围的剥离,而本剥离子可以做到一个剥离子,一个动作即进行大范围的上颌窦粘膜剥离,高效、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