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在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中药。
背景技术: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份剌痛或灼痛、背部神经痛,都是腰肌劳损的症状。腰肌劳损是当今的多发病,且康复难度较大。现有的治疗腰肌劳损的药物大都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周期长药物副作用大的缺点。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够安全、有效的、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腰肌劳损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治疗腰肌劳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大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中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中药组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10-20克,赤芍15-20克,川芎10-15克,生地10-20克,熟地10-20克;荆芥20-30克,防风10-20克;透骨草30-40克,羌活10-20克,伸筋草15-30克;红花9-15克,丹参10-25克,大黄3-5克,鸡血藤30-40克,骨碎补20-25克;党参20-30克,太子参10-20克,枸杞5-10克,甘草10-15克,川断15-20克,何首乌10-20克,川乌10-15克,元参20-30克,山药10-20克,黄芩20-30克,黄芪10-20克,白芷10-20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熟地20克;荆芥25克,防风15克;透骨草35克,羌活15克,伸筋草2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大黄5克,鸡血藤35克,骨碎补25克;党参25克,太子参15克,枸杞10克,甘草12克,川断18克,何首乌18克,川乌10克,元参25克,山药15克,黄芩25克,黄芪15克,白芷15克。
上述的中药配方中还可加入杜仲、威灵仙、石菖蒲。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入心、肝、脾经。【功用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百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赤芍:【性味】酸苦,凉。【归经】入肝、脾经。【功用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川芎:【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胆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生地:性味:甘、苦、寒。归经:入心、肝、肾三经。功能:滋阴、凉血。主治: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熟地: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经;肾经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荆芥: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肝经。功能:发汗解表,散瘀止血。主治:外感风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炒炭可止衄血、崩漏、便血。习惯无汗用芥穗,有汗用荆芥,入血分用荆芥炭。
防风:【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功效与作用】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透骨草:【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羌活:性味:辛、苦、温。归经:膀胱、肝、肾经。功能:散风寒湿、止痛。主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
伸筋草:性味:苦、辛、温。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水肿、跌打损伤。
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丹参:【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肝经。【功效与作用】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大黄:【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腹痛后重,湿热发黄,水肿,目赤头痛,闭经。外用治痈肿疔毒,烫火伤等症。
鸡血藤:【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通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气血虚弱。
骨碎补:性味:苦,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续筋骨、活血止痛。主治:腰膝筋骨酸痛,外伤瘀血作痛,肾虚久泻,耳鸣,牙痛。
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太子参:性味:甘、苦、微温。归经:入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主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久病气虚,气短自汗,精神疲倦,津液不足。
枸杞:【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肝经;肾经;肺经。【功能】: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川断:【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苦、辛。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性微温。归经:肝经;肾经。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川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经】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元参:[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山药:性味:甘;平。归经:肺经;脾经;肾经。功效: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黄芩:【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肺经、脾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制备简单,成本相对低廉,治疗效果显著,无药物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中药组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10-20克,赤芍15-20克,川芎10-15克,生地10-20克,熟地10-20克;荆芥20-30克,防风10-20克;透骨草30-40克,羌活10-20克,伸筋草15-30克;红花9-15克,丹参10-25克,大黄3-5克,鸡血藤30-40克,骨碎补20-25克;党参20-30克,太子参10-20克,枸杞5-10克,甘草10-15克,川断15-20克,何首乌10-20克,川乌10-15克,元参20-30克,山药10-20克,黄芩20-30克,黄芪10-20克,白芷10-20克。
制备方法为:
称取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熟地20克;荆芥25克,防风15克;透骨草35克,羌活15克,伸筋草2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大黄5克,鸡血藤35克,骨碎补25克;党参25克,太子参15克,枸杞10克,甘草12克,川断18克,何首乌18克,川乌10克,元参25克,山药15克,黄芩25克,黄芪15克,白芷15克。
将中药打粉。在不锈钢锅或盆内加入800毫升凉水,放入中药。大火熬开后,再换小火熬25分钟,用勺子捞起药粉,查看一下药粉末已经变软,说明中药已经煮好。把准备好的麸皮倒入锅内搅拌与药液混匀至不滴水,然后熄火。将搅拌混匀好的药粉趁热装入药包,扎紧口。在药包的贴靠皮肤的内侧垫上3-4层毛巾隔热,以防烫伤。在药包的外侧先裹上一层稍厚的塑料布,以防药的热气往外逸。再在塑料布外面盖上几层毛巾保温。将药包的中心对准患者最疼痛部位,让病人趴在床上进行热敷。
实施例一:患者一,男性,47岁,左侧腰痛一年多,经西医确诊为腰肌劳损。2015年6月,采用本方案治疗10天,疼痛明显减轻,可以从事轻便工作。继续采用本方案治疗20天后,完全治愈。
实施例二:患者二,女性,42岁,腰部二侧疼痛二年,采用中西医多种方案治疗,时好时犯,痛苦不堪。2015年8月,开始采用本方案治疗10天,疼痛明显减轻。继续采用本方案治疗28天后,完全治愈。
实施例三:患者三,女性,50岁,腰部疼痛二年,经西医确诊为腰肌劳损。2015年8月,采用本方案治疗30天,完全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