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矫形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3392阅读:1322来源:国知局
头颅矫形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用矫形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颅矫形器。

背景技术:
即将出生或刚出生的新生婴儿头颅的颅骨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该间隔允许颅骨之间重叠,从而使婴儿出生时其头颅即使受到挤压也不会损伤脑组织,还能满足新生婴儿前期脑组织迅速生长和体积增加的需求。颅缝(又称纤维连接带)用于填充头颅颅骨之间的缝隙并将颅骨彼此连接,颅缝具有较好的韧性及弹性以满足婴幼儿在生命前几个月期间脑组织的迅速生长。在婴幼儿1-3岁的某个时段,其头颅颅骨间相融合并将该融合保持至其生命的剩余时光。在婴幼儿的正常生长期间,随着脑组织的生长发育其体积不断增大并对颅骨产生由内向外的颅内压力(推动力),以促使颅骨的生长与扩张。其中,当颅内压力减小时婴幼儿头颅的尺寸减小,而当颅内压力增大时婴幼儿头颅尺寸增大。此外,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骨骼具有弹性好、不易折断的优点,但是压迫时容易变形形成畸形,严重时头颅畸形将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发育。例如,骨性连接畸形和非骨性连接畸形。骨性连接畸形是颅缝早闭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的或新陈代谢疾病造成的,其临床表现为各种不同形状的头颅畸形,因颅缝过早闭合使颅骨生长受到限制,阻碍了婴幼儿的脑发育,使其颅内压力过高,从而导致婴幼儿智力低下、癫痫及失明等病症。非骨性连接畸形(又称位置性畸形)是由外部条件导致的,例如,非骨性连接畸形是由早产、斜颈或婴幼儿偏爱睡姿等导致的。非骨性连接畸形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斜头畸形、短头畸形、舟状头畸形及尖头畸形等。其中,斜头畸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头颅畸形,多合并精神发育迟缓、腭裂畸形、眼裂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及全前脑畸形等。由上述可知,婴幼儿脑组织的生长直接影响其头颅的发育,其头颅形状是否正常也影响其脑组织的生长发育,为了新生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预防或矫正头颅畸形引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纵观国内外,对头颅畸形矫正或预防的措施中,通常将婴幼儿头颅固定在矫形装置的内表面上,以改变婴幼儿头颅的异常受力面积,并通过该矫形装置的外表面限制婴幼儿头颅自由活动,进而达到矫形的目的,这种矫形装置使婴幼儿头颅无法满足自由活动的需求;除了采用矫形装置对婴幼儿头颅进行矫形外,还可以佩戴头颅矫形器或头盔,这种矫形器或头盔几乎全方位的限制婴幼儿头颅的生长,仅为婴幼儿头颅畸形部位提供可供扩张的区域,在婴幼儿佩戴期间将限制婴幼儿头颅及脑部整体的生长发育,其矫正效果并不理想,且其成本较高,难以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颅矫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婴幼儿头颅矫形过程中婴幼儿头颅无法自由活动、矫形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颅矫形器,该头颅矫形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为与搁置表面相接触的圆弧支撑面,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用于容纳并支撑婴幼儿头颅的内枕面,所述内枕面包括与正常婴幼儿头颅外形至少部分相吻合的头颅支撑面;所述婴幼儿头颅置于所述内枕面内,所述底座与所述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适应于不倒翁稳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婴幼儿头颅置于所述内枕面内并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所述底座与所述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重心高度小于所述圆弧支撑面的曲率半径。进一步的,所述头颅支撑面的至少部分支撑面的曲率与所述正常婴幼儿头颅后头部的曲率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内枕面为U形面,所述U形面上设有所述头颅支撑面。进一步的,所述内枕面上固设有多个沿所述U形面弯曲方向依次排列并邻接的条形枕袋,各所述条形枕袋内填充有无毒球体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球体颗粒为果实类固体颗粒。进一步的,所述果实类固体颗粒为中药饮片。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头颅支撑面的两侧设有供左、右耳自由活动的容耳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食品级塑料板制成的底座。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由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底座。本发明所提供的头颅矫形器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在该头颅矫形器中,底座的圆弧支撑面与搁置表面相接触,将婴幼儿头颅置于底座的内枕面内,当婴幼儿头颅习惯性侧转时将对内枕面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使得底座随其圆弧支撑面在搁置表面上自主滚动,在其滚动过程中圆弧支撑面与搁置表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不断变化,即底座随圆弧支撑面滚动至倾斜状态。此时,由于底座与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适应于不倒翁稳定结构,所以当底座随其圆弧支撑面滚动至倾斜状态时,底座将处于不稳定的滚动状态,底座与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重力将产生重力力矩,该重力力矩使得底座随其圆弧支撑面回转并最终回到底座所在的初始位置状态,使婴幼儿头颅回到其初始位置状态,从而使婴幼儿始终保持合适的仰卧状态。此外,由于内枕面的头颅支撑面与正常婴幼儿头颅外形的至少部分相吻合,当婴幼儿头颅置于内枕面上时,头颅支撑面与婴幼儿头颅相接触,其中,与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相比,婴幼儿头颅的突出畸形部位与头颅支撑面之间的压力较大,在婴幼儿使用该头颅矫形器的过程中,在该压力作用下突出畸形部位将逐渐变小并向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生长发育;婴幼儿头颅的凹陷畸形部位与头颅支撑面无压力或压力较小,在婴幼儿使用该头颅矫形器的过程中,该凹陷畸形部位将快速增长并向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生长发育,即:根据婴幼儿畸形头颅不同畸形部位与头颅支撑面之间接触压力大小迫使不同畸形部位逐渐向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生长发育,从而实现对婴幼儿头颅的矫形。总之,此种结构的头颅矫形器,婴幼儿不仅可以自由转动其头颅,且由于婴幼儿头颅在内枕面处于自由放置状态,其生长发育还不会受到限制,具有非常好的矫形效果。此外,该头颅矫形器还能使正常婴幼儿头颅保持其正常外形,有效预防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头颅矫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头颅矫形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头颅矫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头颅矫形器的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婴幼儿头颅;11-圆弧支撑面,12-内枕面,13-容耳部;121-条形枕袋。在图2中,各字母标记分别为:O为底座与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重力作用点;O'为底座处于初始静止状态时,其圆弧支撑面与搁置表面之间的接触点A处的的曲率中心;O"为底座随其圆弧支撑面滚动至其倾斜角度为β时,其圆弧支撑面与搁置表面之间的接触点B处的曲率中心;G为底座与婴幼儿头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重力;N为底座与婴幼儿头颅颅作为一个整体时所受支撑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头颅矫形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表面为与搁置表面相接触的圆弧支撑面11,底座1的上表面为用于容纳并支撑婴幼儿头颅2的内枕面12,内枕面12包括与正常婴幼儿头颅外形至少部分相吻合的头颅支撑面;婴幼儿头颅2置于内枕面12内,底座1与婴幼儿头颅2作为一个整体适应于不倒翁稳定结构。在该头颅矫形器中,底座1的圆弧支撑面11与搁置表面相接触,将婴幼儿头颅2置于底座1的内枕面12内,当婴幼儿头颅2习惯性侧转时将对内枕面12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使得底座1随其圆弧支撑面11在搁置表面上自主滚动,在其滚动过程中圆弧支撑面11与搁置表面之间的接触部位不断变化,即底座1随圆弧支撑面11滚动至倾斜状态。此时,由于底座1与婴幼儿头颅2作为一个整体适应于不倒翁稳定结构,所以当底座1随其圆弧支撑面11滚动至倾斜状态时,底座1将处于不稳定的滚动状态,底座1与婴幼儿头颅2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重力将产生重力力矩,该重力力矩使得底座1随其圆弧支撑面11回转并最终回到底座1所在的初始位置状态,使婴幼儿头颅2回到其初始位置状态,从而使婴幼儿始终保持合适的仰卧状态。此外,由于内枕面12的头颅支撑面与正常婴幼儿头颅外形至少部分相吻合,当将婴幼儿头颅2置于内枕面12后,头颅支撑面与婴幼儿头颅2相接触,其中,与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相比,婴幼儿头颅2的突出畸形部位与头颅支撑面之间的压力较大,在婴幼儿使用该头颅矫形器的过程中,在该压力作用下该突出畸形部位将逐渐变小并向正常婴幼儿头颅的外形生长发育;婴幼儿头颅2的凹陷畸形部位与头颅支撑面无压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