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28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的一次性尿布(1),包括底片(6)、顶片(5)和设置在顶
片与底片之间的吸收芯(7),其中所述吸收芯包括至少一个吸收结构(15),所述吸收结构包
括基底层(16)和吸收层(17),所述吸收层包含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0)和任选地纤维素,由
所述基底层支撑并固定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吸收层具有:
i.横向尺寸(N)和纵向尺寸(M);
ii.在所述纵向尺寸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纵向边缘(18);
iii.在所述横向尺寸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横向边缘(19);
iv.按顺序布置在所述纵向尺寸上的前区、裆区和后区(21,23,22);
v.由垂直于所述吸收结构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平面划分的两个纵向部分;
并且其中所述吸收层包括至少两个通道(26),所述通道基本上不含所述吸收性聚合物
颗粒,在所述吸收层的纵向尺寸上延伸穿过所述吸收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吸收层的每个纵
向部分包括所述通道之一,并且其中所述通道中的每一个
a.具有至少3mm的宽度或所述吸收层的横向尺寸的宽度的至少4%的宽度;
b.延伸超过所述吸收层的纵向尺寸的至少15%;
c.至少存在于所述裆区或其一部分中;
前提条件是所述吸收层不包括在所述裆区中在所述吸收层的横向尺寸上延伸的基本
上不含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通道,并且不包括延伸至所述吸收层的纵向边缘和横向边缘的
基本上不含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层不含纤维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两个通道(26)中的每一个
延伸至所述吸收层(17)的纵向尺寸的至多90%。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裆区中的所述两个通道之
间的距离为所述裆区中的所述吸收层的横向尺寸的至少1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
另外的通道(26’),所述通道基本上不含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在所述吸收层的纵向尺寸或横
向尺寸上延伸穿过所述吸收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另外的通道具有至少3mm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另外的通道(26’)分布在所述吸收层的
前区和/或后区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另外的通道(26’)为纵向通道。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通道(26,26’)中的任一个
为直通道、倾斜通道、弯曲通道或成角度的通道。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芯还包括第二吸收结
构(15’),所述第二吸收结构包括基底层(16’)、吸收层(50’),所述吸收层包含吸收性聚合
物颗粒(50’)并且不含任何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芯还包括如权利要
求1所述的第二吸收结构(15’)以形成层压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底层(16,16’)互为镜
像并被结合使得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通道(26’)叠加所述第一吸收层的通道(26)以形成穿过
所述层压体的厚度的通道,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基底层(16)和第二基底层片材(16')粘结
穿过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结构之一的基底层起伏成
所述通道。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芯还包括采集系统
(12,13)。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通道具有6至10mm的宽
度。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聚合物颗粒通过
热塑性粘合剂材料(40)固定在所述基底层上。
16.一种测试通道完整性的方法,所述测试直接对吸收结构或对包括该吸收结构的吸
收芯进行;所述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干燥状态下测量通道的长度;
2)然后将吸收结构或芯浸没在5升浓度为9.00gNaCl/1000ml溶液的合成尿液“盐水溶
液”中,所述盐水溶液是通过将适量的氯化钠溶解在蒸馏水中而制备的;其中该溶液的温度
必须为20+/-5℃;
3)在所述盐水溶液中浸没1分钟之后,取出吸收结构或芯,并通过一端垂直保持5秒以
以沥干溶液,然后将其平展在水平表面上,使面向衣服侧可辨别,则该侧向下;如果吸收结
构或芯包括拉伸元件,则将吸收结构或芯在X和Y尺寸上拉紧,使得观察不到收缩;将吸收结
构或芯的极端/边缘固定到水平表面,使得无收缩可发生;
4)将吸收结构或芯用合适重量的刚性板覆盖,其中所述刚性板的尺寸如下:长度等于
吸收结构或芯的延伸长度,并且宽度等于横向上的最大吸收结构或芯宽度;
5)在上述刚性板的区域之上施加18.0kPa的压力并持续30秒,基于刚性板所涵盖的总
面积来计算压力;通过在刚性板的几何中心放置附加砝码来获得压力,使得刚性板和附加
砝码的合并重量在刚性板的总面积上导致18.0kPa的压力;
6)在30秒之后,除去附加砝码和刚性板;
7)紧接其后,测量保持未受损的通道的各部分的累计长度;如果没有通道的部分保持
未受损,则通道不是永久的;
8)通过如下方式来计算永久通道的完整性百分比:将保持未受损的通道的部分的累积
长度除以处于干燥状态的通道的长度,然后将所得商乘以100。
17.一种具有基底层的吸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两个或更多个通道基本上不具有吸
收材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喂料机以用于将所述吸收材料喂送至第一移动的环状表面,如料斗;
b)提供转移装置以用于将基底层转移到第二移动的环状表面;
c)提供第一移动的环状表面,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吸收层形成贮存器,所述贮存器具有
纵向尺寸和平均长度、垂直横向尺寸和平均宽度、与两者均垂直的深度尺寸和平均深度、以
及在其中容纳所述吸收材料的空隙体积,所述一个或多个贮存器包括不具有空隙体积的一
个或多个基本上纵向延伸的凸起条,例如每个具有所述贮存器平均宽度的至少4%或至少
5%的平均宽度W,和所述贮存器的平均纵向尺寸的至少5%且至多30%的平均长度L;所述
一个或多个贮存器用于将所述吸收材料转移至与其相邻且在其附近的所述第二移动的环
状表面;
d)提供第二移动表面,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个或多个空气可透过或部分透气
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在其上或其中容纳所述基底层,具有容纳区域以及一个或多个基本上
纵向延伸的配合条,所述配合条可为空气不可透过的并且每个具有例如至少2.5mm的平均
宽度W’,优选0.5×W至1.2×W,例如约0.8×L至1.2×L的平均长度;
从而将所述透气外壳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次真空系统中以有助于将基底层和/或所述吸
收材料保持在其上,并且
从而,在交汇点中,所述第一移动的环状表面和所述外壳在转移所述吸收材料期间至
少部分地彼此邻近并彼此接近,并使得每个配合条在转移所述吸收材料期间基本上完全邻
近并接近凸起条;
e)用所述喂料机将吸收材料喂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的环状表面,在其至少一个或多个所
述贮存器中;
f)任选地,除去一个或多个所述凸起条上的任何吸收材料;
g)同时,将所述基底层转移至所述第二移动的环状表面,转移到一个或多个所述容器
上或所述容器中;
h)用所述第一移动的环状表面将所述吸收材料选择性地转移到交汇点中,仅转移到支
撑薄片的所述部分,所述支撑薄片在所述容器的容纳区域上或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