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癌症早期防治的光量子调理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094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癌症早期防治的光量子调理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光子的能量和信息于癌症早期防治和术后康复的理疗仪器。当代许多学者指出,诱发正常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繁衍过程与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概括为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因素,从自身生理角度看,癌症发生与长期慢性缺氧、酸性体质、体温偏低、血糖过高等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故此认为,免疫功能降低是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

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耍针对已经确诊的中晚期癌症,而对早期防治癌变及术后康复缺乏安全有效的手段。本发明作为一种全面调节生理功能的疗法,具有提高血氧含量、调升基础体温、调节酸碱平衡和降解血糖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有可能成为防治癌症的一种辅助性的新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经仿生命信息调制的多支低功率光束照射体表特殊敏感部位—口咽部,刺激粘膜、血液、唾液、淋巴、神经和经络等多种可兴奋组织,同时照射与免疫功能相关的保健穴位,从而引发多种光生物效应,启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逆转病理过程,促进健康回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照射口咽部照射头做成喇叭形,头部并排装有2只红色光管,确保照射到以悬雍垂为中心的软腭、舌背后段及双侧腭扁桃腺周围的粘膜,主要作用是活血净血,综合调节心血管活动、改善睡眠、促进消化,整体改善代谢,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采用1条装有12只红外光管的光子胸带照射患者胸腺区的一组穴位(包括任脉的“膻中”、“中庭”以及两侧肾经的“神封”、“步郎”和脾经的“乳中”、“乳根”等),发挥激活胸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采用两只各装有1只红色光管的园饼形照射头刺激腿脚部的双“足三里穴”、双“三阴交穴”等穴位,以利提高免疫功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有光束均经过模拟中医针灸手法等生命信息的调制,形成多种有补泻作用的照射信号,以便实施中医经络证治,有利于巩固和提高疗效。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设置有液晶屏,使用者可通过触摸键设定和显示照射信号、照射功率、照射时间等调理参数。

本发明与现有各种理疗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

⑴本发明采用多支调制光束协同照射拥有多种敏感组织的口咽部及若干保健穴位,起到了全面活化血液、综合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的作用,消除诱发细胞癌变的体内因素,有利于获得早期防癌的疗效。

⑵本发明可由选择不同照射信号和穴位组成多种调理方案,可适应不同症状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使用者在调理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症状的变化随时改变照射信号和穴位,进行随机性的调理,有利于获得最佳的调理效果。

⑶本发明是一种完全无创伤、无痛感、无副作用的安全舒适疗法,仪器的光照强度控制在不会杀伤任何细胞的限度内,操作简单、可随身携带,不受环境、气候、地点、供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易于长期坚持使用,又可与运动、饮食、进补等传统保健疗法有机结合进行,可以成为一种个人长期自主调理的手段,故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光子抗肿瘤调理仪,如附图所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整机配备图,整机包括一个主机盒、一个口咽照射头、两个穴位照射头和一条光子胸带,图2为口咽照射头示意图,图3为穴位照射头示意图,图4为光胸带光管对应穴位示意图,图5为光胸带佩载位置示意图。

仪器使用时,按以下顺序操作:

第一步:初次使用者请先详细阅读仪器操作说明书,并给主机盒充满电。

第二步:按说明书要求选定要调理的项目,并据此将需使用的照射器连线插头插入主机盒前侧壁对应插孔。

第三步:将照射器放到指定的照射部位。

第四步:将电源开关拨到“开”,此时液晶显示屏显出序页界面图,按触摸键提示找到要调理的项目并完成相应步骤直至设置好各治疗参数。

第五步:设定各参数后按“出光”键即有光输出,出光指示灯亮。治疗过程中,液晶显示屏有倒记时指示,到达设定时照后会发出“嘀嘀嘀”警示声,光束熄灭,此时把电源开关拨到“关”即完成本次治疗。如需更换照射器继续治疗可重复第三步至第五步。如不再继续治疗请拔出照射器存放好,仪器等待下次使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癌症早期防治的光量子调理仪器,其特征在于针对癌症发生与长期慢性缺氧、酸性体质、体温偏低、血糖过高等诱因有关,以致免疫功能降低是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多支经中医补泻信息调制的半导体激光束或发光二极管光束同时或先后照射含有丰富血液和多种敏感组织的口咽部及与体质症状关联的穴位,引发多种光子生物效应,从而活化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调节睡眠、消化及心血管活动,达到整体改善代谢,消除各种诱因的影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防止细胞癌变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熙承;刘振堂;董庆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世济(海南)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21
技术公布日:2017.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