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469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维持眼科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压力稳定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



背景技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或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是目前临床眼科应用最为广泛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基本步骤包括:滴眼液表面麻醉及消毒,制作主切口,通过主切口在前房注入角膜内皮保护粘弹剂,制作角膜辅助侧切口,经主切口做环形撕囊及充分水分离,用超声乳化手柄在囊袋内将晶状体核分块乳化后吸除,通过注吸手柄吸除残留皮质,在晶状体囊袋内再注入角膜内皮保护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吸除残留粘弹剂,水密或缝合主切口,水密侧切口;所述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基本步骤包括:滴眼液表面麻醉及消毒,用飞秒激光制作出主切口及侧切口,定位定量撕囊口位置及大小后行飞秒激光截囊,用飞秒激光均匀分割劈裂晶状体核后转向超声乳化手术台,经主切口在前房注入角膜内皮保护粘弹剂,用超声乳化手柄在囊袋内将核块乳化后吸除,后续步骤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实践显示,在上述手术步骤中,手术器械反复进出前房,由于主切口直径较大,器械进出时灌注液外流频繁,如在超声乳化结束后超乳手柄退出前房时,以及完成皮质或粘弹剂抽吸后注吸手柄退出前房时均会造成灌注液外流,使前房压力无法保持稳定,出现前房变浅甚至消失的后果。

研究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或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中前房稳定性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手术器械离开前房时,往往由于主切口自闭性并非完好或器械的撑开作用,造成灌注液流出,前房压力骤降甚至变浅消失,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1)对眼后段空间造成很大扰动,加速患者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并增加对视网膜的牵拉,显著提高了白内障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尤其是在高度近视等眼底本身情况就较差的高危人群中,这种影响更大;2)所述的灌注消失-再灌注往复的前房压力变化还会增加对眼内组织的压力性损伤和眼部的痛觉刺激;3)对于白内障手术初学者或技术不纯熟的术者来说,由于前房压力变化导致的术中意外情况如:超乳手柄即将而尚未撤出前房时脚踏便因手脚配合不协调提前回到0档,导致前房灌注提前消失,超乳针头划破抬高隆起的后囊,为此术者将较难独立处理或需花费更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学习困难及心理压力,对于患者也带来不必要而应该避免的损伤。

虽然现代白内障手术越来越趋于微创,手术切口的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前房稳定性,但仍然无法避免如上所述的手术器械进出时前房压力的显著改变,导致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同时患者的手术创伤与不良手术体验亦相应增加,迄今,尚未见有能方便维持白内障手术时前房压力稳定的医疗器械辅助装置。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一种维持眼科白内障手术压力稳定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及弥补现有技术眼科白内障手术器械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维持眼科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压力稳定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本压力稳定阀门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控制白内障手术时前房压力。

本发明的阀门主要采用隔膜式止回阀的原理维持白内障手术时前房压力,提供了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

更具体的,本发明的一种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套管型阀体1和关闭件2组成,关闭件2的上端贴附固定于阀体1的上部内壁上。

本发明中,套管型阀体1为阀门主体,通常采用散热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硬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该套管型阀体1设为上下两部分,阀体上半部分呈上宽下窄形,其外包绕有套管3,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套管3采用塑料材质制备;阀体上半部分其宽口内径为5mm,外径为6.5mm,窄口内径为2.3-2.7mm,外径2.4-2.8mm;套管3上设有凹槽4,该凹槽方便镊子夹持,包绕阀体上半部分的套管3其总长为2-3mm;

本发明中,套管型阀体1的下半部分呈直筒型,内径为2.3-2.7mm,外径为2.4-2.8mm,长度2-3mm。阀体下半部分为直筒型。

本发明中,可根据配套使用的超声乳化针头及灌注套管直径改变阀门套管的直径大小。

本发明中,关闭件2其上端贴附固定在阀体上半部分内壁上,其下端制成为扁平形的弹簧套,当前房液体倒流时,关闭件的扁平端闭合,具有止回的作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关闭件2采用弹性材质制备。

使用时,将阀体下端直径较小的部分插入手术主切口中,超乳手柄等手术器械从阀门套管中进入前房,由于正向压力作用,关闭件下端弹簧套扁平端打开,供器械及灌注液进入前房,而当移除手术器械时,由于前房液体的反向压力作用及弹簧套扁平端的回弹作用使得阀门关闭件闭合,阻止前房液体流出,起到维持前房压力稳定的作用。

经实践使用,结果显示,本发明利用隔膜式止回阀原理设计的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可有效维持手术器械进出时的前房压力及形态,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有利于减少术中对眼后段空间的扰动和术后视网膜脱离风险,对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有利,从而可极大地提高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同时对减少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手术体验,及缩短白内障手术医生的学习曲线均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2)阀门关闭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手术器械从中进入前房操作时阻力小,而撤除时关闭迅速,止回作用好,能有效防止前房液体流出;

3)其良好的止回作用可有效维持白内障手术器械进出时的前房稳定性,防止前房变浅或塌陷,避免由于前房压力骤变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尤其有利于减少眼后段空间的扰动和视网膜脱离风险,对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有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4)减少了前房压力波动对眼内组织的压力性损伤和对术眼的痛觉刺激;

5)良好的前房稳定性,有利于缩短学习曲线,提高初学者手术安全性;

6)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器械反复进出对手术切口的机械损伤,尤其能减少对切口附近角膜后弹力层的影响,提高术后切口闭合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压力稳定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套管型阀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上宽下窄,套管3中间设有凹槽4方便镊子夹持,阀体下半部分为直筒型;2是关闭件,其上端贴附固定在阀体上半部分内壁上,下端为扁平形的弹簧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散热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硬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阀门主体。本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主要由套管型阀体1和关闭件2组成,关闭件2的上端贴附固定于阀体1的上部内壁上。

所述套管型阀体1为阀门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上宽下窄,宽口内径为5mm,其外有塑料材质套管3包绕,外径为6.5mm,窄口内径为2.7mm,外径2.8mm,上半部分总长3mm;塑料材质套管中间设有可被镊子夹持的凹槽4,阀体下半部分为直筒型,内径为2.7mm,外径为2.8mm,长度3mm。在施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时,经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11点位制作2.6mm透明角膜切口,从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2点位制作1.5mm角膜辅助侧切口,通过主切口利用撕囊镊进行5.5mm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后将主切口稍扩大至2.8mm,然后将前房压力稳定阀门下半部分插入主切口中固定,再将2.6mm超乳手柄头端伸入阀门进行晶状体核的超声乳化,后更换注吸手柄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再次注入粘弹剂,选用头端较细长的植入器伸入阀门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humanoptic植入器),吸除残留粘弹剂,拔除阀门,水密切口,术毕;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通过阀门进出前房时前房的深度形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有效维持了术中前房稳定性,因而避免了由于前房压力骤变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了该例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而且操作简便,同时减少了对手术切口的机械损伤,切口闭合性好,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得手术安全快捷。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采用散热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硬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阀门主体。本白内障术中前房压力稳定阀门,主要由套管型阀体1和关闭件2组成,关闭件2的上端贴附固定于阀体1的上部内壁上。

所述套管型阀体1为阀门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上宽下窄,宽口内径为5mm,其外有塑料材质套管包绕,外径为6.5mm,窄口内径为2.3mm,外径2.4mm,上半部分总长2.5mm,塑料材质套管中间有可被镊子夹持的凹槽;阀体下半部分为直筒型,内径为2.3mm,外径为2.4mm,长度2.5mm;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时,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利用飞秒激光在11点位制作2.2mm透明角膜主切口隧道,2点为制作1mm透明角膜辅助侧切口隧道,定位后利用飞秒激光截囊,大小5.5mm,再利用飞秒激光将晶状体核均分为6块后转向超声乳化手术台,注入粘弹剂后将主切口稍扩大至2.4mm,前房压力稳定阀门下半部分插入主切口中固定,然后将2.2mm超乳手柄伸入阀门进行晶状体核的分块超声乳化,后更换注吸手柄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再次注入粘弹剂,选用头端较细长的植入器伸入阀门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humanoptic植入器),吸除残留粘弹剂,拔除阀门,水密切口,术毕;

在后续超乳手术过程中,器械通过阀门进出前房时均未出现前房变浅或者塌陷的情况,有效维持了术中前房稳定性,从而避免了由于前房压力骤变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了该例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患者未主诉术中疼痛,满意度较高,而且操作简便,同时也减少了对手术切口的机械损伤,切口闭合性好,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得手术安全快捷。

使用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阀门可有效维持白内障手术器械进出时前房稳定性,避免前房压力骤然改变,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减轻灌注压差造成的眼内组织压力性损伤和疼痛刺激,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疗效及满意度。

本发明还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本发明保护范围是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等,如简单改变阀门套管材质、大小,关闭件材质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