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手足慢性湿疹的泡洗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830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手足慢性湿疹的泡洗液。



背景技术:

手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是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皮肤病。

西医上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一定副作用,并且效果也不是太好。中医认为湿疹发病多于其自身体质有关,如饮食失节,湿热内蕴;或素患他病日久导致耗伤阴血,而在此基础上又接触外界物刺激或外感风寒等诱发发病。因此通过中药泡洗对治疗湿疹有一定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手足慢性湿疹的泡洗液,成本低、无毒副作用,能有效的治疗手足慢性湿疹,消除病人的痛苦,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手足慢性湿疹的泡洗液,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主要由以下中药按重量份配比制作:紫草8-12份、桑枝8-12份、蛇床子8-12份、荆芥8-12份、白鲜皮8-12份、当归8-12份、苦参5-8份、红花5-8份、炒桃仁5-8份、苍术5-8份、茯苓5-8份、姜黄5-8份。

进一步,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主要由以下中药按重量份配比制作:紫草10份、桑枝10份、蛇床子10份、荆芥10份、白鲜皮10份、当归10份、苦参6份、红花6份、炒桃仁6份、苍术6份、茯苓6份、姜黄6份。

上药加水煎煮30-40分钟,待水温37-40度时,泡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

本发明药物配方中,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桑枝具有清热、祛风、通络的功效;蛇床子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炒桃仁有很好的破血行瘀的作用;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

本发明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健脾利湿、润燥止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手足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且本发明能适用于各种肤质人群,无任何副作用,无后遗症,使用方便,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紫草10份、桑枝10份、蛇床子10份、荆芥10份、白鲜皮10份、当归10份、苦参6份、红花6份、炒桃仁6份、苍术6份、茯苓6份、姜黄6份。

上药加水煎煮30-40分钟,待水温37-40度时,泡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标准包括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肥厚及皮损炎症程度,治疗前后临床改善程度。

疗效:经临床试验证明,使用本发明药物共治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2-60岁,病程2-20年,手足均发病24例,双手发病15例,双足发病11例,临床痊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手足慢性湿疹的泡洗液,属于中药领域。该泡洗液由以下中药按重量份配比制作:紫草、桑枝、蛇床子、荆芥、白鲜皮、当归、苦参、红花、炒桃仁、苍术、茯苓、姜黄。本发明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健脾利湿、润燥止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手足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且本发明能适用于各种肤质人群,无任何副作用,无后遗症,使用方便,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立云
技术研发日:2016.07.01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