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707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称。属于中医的“淋症”、“癃闭”范畴。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此病多系由于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患者中小儿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急性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种病原菌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异常,大约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有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路感染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

目前治疗泌尿系感染多以西药治疗,但西药易产生耐药性,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一种新的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成为各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柔肝和脾、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之功效,对治疗泌尿系感染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大金刀、地锦草、肿节风和百蕊草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2)将赤楠、台湾榕、画眉草、杜松、夏至草和桦木皮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白果、冬瓜、挖耳草和三白草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4)将黄根和蘘荷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汁液以及细粉制成胶囊,即得所述的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大金刀:味苦,性凉;归心、肺、膀胱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赤楠:味甘、微苦、辛,性平;归肾、脾、肝经。健脾利湿,平喘,散瘀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广西药植名录》载:“治汤火伤,跌打,治手指疮。”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归肺经。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本草再新》载:“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

地锦草:味辛,性平;归肺、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

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争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

台湾榕:味甘、微涩,性平。柔肝和脾,清热利湿。主治急、慢性肝炎,腰脊扭伤,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

黄根:味微苦,性凉。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牙龈出血,肝炎,尿路感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用稀醇回流提取的黄根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有高度抗菌作用,对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中度抗菌作用。

画眉草:味甘、淡,性凉。利尿通淋,清热活血。主治热淋,石淋,目赤痒痛,跌打损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载:“主治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杜松:味甘、苦,性平。祛风,镇痛,除湿,利尿。主风湿关节痛,痛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配方用尚可治布氏杆菌病。

百蕊草:味辛、苦、涩,性平。清热解毒,解署。用于肠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中署,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急性膀胱炎,上呼吸道感染,肾虚腰痛,头昏,遗精,滑精。《贵州民间方药集》载:“治头昏体弱,腰痛,遗精,滑精。”

夏至草:味辛、微苦,性寒;归肝经。养血活血,清热利湿。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陕西中草药》载:“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随息居饮食谱》载:“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亦治水肿,消暑湿。”

挖耳草: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云南中草药》载:“治小儿肺炎,泌尿道感染。疮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蘘荷:味辛,性温。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风寒牙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腰腿痛,遗尿,月经错后,经闭,白带;外用治皮肤风疹,淋巴结结核。《贵州民间方药集》载:“通经活血,又可镇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疮肿。”

三白草:味甘,辛,性寒;归肺、膀胱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桦木皮:味苦,性平;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吉林中草药》载:“解毒。治痈疮肿毒,痢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柔肝和脾、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之功效,对治疗泌尿系感染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大金刀、地锦草、肿节风和百蕊草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2)将赤楠、台湾榕、画眉草、杜松、夏至草和桦木皮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白果、冬瓜、挖耳草和三白草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4)将黄根和蘘荷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汁液以及细粉制成胶囊,即得所述的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粒(每粒0.5g),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泌尿系感染患者138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9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5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0.5岁,平均病程3个月;对照组6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9.5岁,平均病程3个月。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粒(每粒0.5g),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口服,一次1~2片,一日2~3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3、疗效判定:

(1)治愈: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有所好转。

(3)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4、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彭某,男,26岁,黑龙江大庆人。患者腰酸背痛、疲惫乏力,下腹又酸又涨,经常上厕所,去医院就诊,确诊为尿路感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2、吕某,女,30岁,安徽巢湖人。患者尿频、尿急、尿痛伴尿道口灼热感,使用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尿频、尿急、尿痛有增无减,经医生诊断为尿路感染,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3、苏某,男,29岁,湖北黄石人。患者经常喝酒、吸烟,老是提不起精神、膀胱胀痛,尿急、尿频等情况出现,去医院就诊,诊断为尿路感染,使用过几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4、卢某,男,41岁,河南漯河人。患者小便不适,后来连续泌尿系感染,喝水少就感染,经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5、蒋某,女,50岁,江西赣州人。患者曾患尿路感染,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缓解,气温回暖后小便常常觉得刺痛,去医院就诊,确诊为泌尿系感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6、贾某,女,43岁,陕西宝鸡人。患者自诉排尿时总感觉隐隐作痛,膀胱区胀满疼痛,尤其是小便前疼痛很明显,去医院就诊,确诊为尿路感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不适症状逐渐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