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足跟骨刺的中药饼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710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足跟骨刺的中药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刺即骨质增生,属现代医学中的退行性变化,为骨关节炎的一种病理改变。骨刺多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骨。足跟骨因其属于肢体远端,供血比较难,因此足跟骨刺的治疗难度比较大。

足跟骨刺是中老年人常发病,本病多发于女性更年期,男性患者也多年逾五旬。本病主要表现为足跟痛,伴有麻胀感,且疼痛以初立初走时明显,活动一阵后反而减轻,久站久行后则又加重的特点,疼痛一般均较局限。跟骨基底结部骨刺,痛点多在跟骨前下方偏内侧;粗隆结节部骨刺,痛点多在跟骨后侧(即跟键附着处),痛点可窜到足躁、足背等处,并可见到跟骨下软组织轻度肿胀。疼痛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比例,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骨刺方向与跟底面近于平行时疼痛较轻,而斜向下方时则疼痛较剧烈。X线摄片一般可见到跟骨不同部位有新生的粗糙刺状突,但也有少数病人(尤其是早期病人),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摄片却无明显的骨质增生表观。西医多用利美达松、醋酸泼尼松加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但此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治愈率高的用于治疗足跟骨刺的中药饼。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足跟骨刺的中药饼,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野黑豆5g、吴茱萸粉3g、干姜粉15g、猫眼草膏粉15g、无花果粉5g、陈醋60g;

上述中药饼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膏药基质,摊平在一块纱布上,将该纱布划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将无花果粉放置在纱布的下部,猫眼草膏放置在纱布的中部,野黑豆粉、吴茱萸和干姜粉混匀放置在纱布的上部,纱布表面用塑料膜包覆,经杀菌处理后真空包装,陈醋用瓶单独密封。

使用时,把药饼上表面的塑料膜撕开,把瓶装的陈醋浇在药饼上,使药饼表面湿润即可,把药饼固定在船袜脚后跟上,就可以穿上。患者在穿之前把脚洗净热泡20-30分钟效果最好。药粉干了以后再浇上陈醋,浇完为止,两天一换,直至痊愈,一般10天后就根治。

本发明是在本人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纯中药植物原料,药饼敷于脚后跟,无毒副作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酸麻,肿痛不适,针刺痒痛,步履困难,严重的不能下床者。一般当天见效,3天效果明显,10天后完全治愈,行走如初。特别是对足跟骨刺,能彻底根治。

本发明药饼的功效为:舒筋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肿痛,促进血液流畅和功能恢复,提高了自身免疫力。

药性说明:

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痛口禁,痛肿疮毒,可解药毒,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等功效。

制法:黑豆用醋泡,烘干,炒微熟,整粒使用,尽量用粒较小的黑豆。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痛,理气燥湿,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治疗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口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制法:超香,研为细末。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止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

制法:干燥,研磨成粉。

猫眼草:味苦,性微寒,有毒;功效:镇咳祛痰,散结,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疥癣,无名肿毒。

制法:将干猫眼草用水熬煮,制成膏,然后烘干粉碎成粉。

无花果:健脾清肠,消肿解毒。

制法:烘干,研磨成粉。

陈醋:能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12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跟骨骨刺10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筛选病例标准:(1)40岁以上中老年人无糖尿病的患者;(2)足跟底部疼痛,患足落地行走呈锥刺痛者;(3)患足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者;(4)跟骨X光侧位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骨刺形成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疼痛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具有可比性,共选取10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50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饼以及使用方法,共治疗10天。

3、临床观察

3.1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

治愈:(0~5分)治疗后跟痛消失,行走自如,足跟压痛消失。

好转:(6~15)治疗后足跟痛不甚明显,行走自如,足跟压痛基本消失。

显效:(16~30分)治疗后足跟痛有所缓解行走略有疼痛,足跟仍有轻微压痛。

无效:(31~40分)治疗后足跟痛缓解不明显,行走疼痛,足跟压痛仍然存在。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治疗足跟骨骨刺的治疗结果

3.3不良反应10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说明本发中药安全可靠。

3.4愈后随访。100例患者愈后均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民间验方根据足跟骨刺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从祖国医学宝库中选出纯天然中药药材,按照中医理论组方、各味药协同作用,调节人体功能对症用药,依靠外用直接渗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灶。不用口服、不通过胃肠吸收,所以伤不到肝、胆、脾、肾等脏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足跟骨刺的中药饼,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野黑豆5g、吴茱萸粉3g、干姜粉15g、猫眼草膏粉15g、无花果粉5g、陈醋60g;

上述中药饼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一膏药基质,摊平在一块纱布上,将该纱布划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将无花果粉放置在纱布的下部,猫眼草膏放置在纱布的中部,野黑豆粉、吴茱萸和干姜粉混匀放置在纱布的上部,纱布表面用塑料膜包覆,经杀菌处理后真空包装,陈醋用瓶单独密封。

使用时,把药饼上表面的塑料膜撕开,把瓶装的陈醋浇在药饼上,使药饼表面湿润即可,把药饼固定在船袜脚后跟上,就可以穿上。患者在穿之前把脚洗净热泡20-30分钟效果最好。药粉干了以后再浇上陈醋,浇完为止,两天一换,一般10天后就根治。

病例1:

王某某,女,53岁,安徽省砀山县人。因足跟痛两个月来我诊所就诊,经X线诊断为“右足跟底部骨质增生”,曾用消炎止痛药一周,停药后复发。用本发明实施例1药饼治疗10天,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病例2:

张某某,男,62岁,安徽省砀山县人。因左足跟痛半年来我诊所就诊,经X线诊断为“左足跟底部骨质增生”,曾用消炎止痛药,中药泡脚等效果不佳。用本发明实施例1药饼治疗10天,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