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642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痰管,尤其涉及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



背景技术:

中晚期慢阻肺患者,合并呼吸衰竭,自主咳痰能力差,当急性发作时,无创呼吸机已经无法满足病情需要,大部分需要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除有创机械通气,痰液引流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吸痰管管头相对较细、较硬,不易于吸出大的痰痂、血痂,操作时很容易损伤气管粘膜致出血,而且不易把控方向,大部分操作者只能吸到气管隆突以上的痰液。因吸痰效果差而增加了吸痰次数,甚至需要纤支镜灌洗,从而增加了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也差,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可以在吸痰管进入咽喉后便于控制吸痰管的方向,还能轻松将吸痰管伸入至左右支气管内,进而增加了痰液的引流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吸痰管本体,吸痰管本体的两端分别作为连接口和吸痰口,还包括可塑性套管和带光源的摄像头;

所述可塑性套管套在吸痰管本体外,吸痰管本体两端分别伸出可塑性套管并可在可塑性套管内来回移动;

所述可塑性套管内壁靠近吸痰管本体吸痰口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气囊,包括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和气囊四,所述气囊一和气囊二一上一下位于同侧,所述气囊三和气囊四设置在与气囊一和气囊二相应的对侧;

所述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和气囊四的气管分别内置于可塑性套管的管壁内,气管的末端伸出可塑性套管外,所述气管分别连接有手持的压力球一、压力球二、压力球三和压力球四;

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可塑性套管靠近吸痰管本体吸痰口端。

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同时给气囊一和气囊四或者气囊二和气囊三鼓气,可以通过气囊挤压吸痰管发生扭曲形变,从而使吸痰管的吸痰口发生偏移,再通过摄像头取景,使得吸痰口的偏向恰好对准支气管,然后再通过前后移动吸痰管就可以是吸痰管进去支气管内从而增加了痰液的引流效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塑性套管的长度小于吸痰管本体的长度,可塑性套管两端与吸痰管本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胶圈。防止痰液进入套管内,造成套管内污染影响吸痰管的伸缩。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本体靠近吸痰口端设置有多个侧孔,吸痰管本体侧孔所在部分全部位于可塑性套管内。当痰液比较多的时候,光靠吸痰管末端的吸痰口不足以达到吸痰的效果,因此在吸痰管侧面设置侧孔,当痰液较多时,将吸痰管的侧孔段伸出套管,就可以增加吸痰的速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一和气囊二以及气囊三和气囊四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厘米。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头与可塑性套管之间活动安装。该设计是为了成本考虑的,因为吸痰管和套管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摄像头成本较高所以采用活动安装的结构可以反复使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本体的管壁设计成中空夹层结构,吸痰管本体的吸痰口为折叠状,所述中空夹层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球五,所述压力球五给中空夹层鼓气后吸痰管本体的吸痰口扩张使得其口径变大。

该设计的目的是当存在大的痰痂、血痂时,吸痰口过小不易吸出,因此将吸痰口端的部分吸痰管沿径向设计多个折叠结构,吸痰管的管壁通气以后,通过气压的挤压可以使得折叠结构展开,从而扩大了吸痰口的口径,可以轻易的将大的痰痂、血痂吸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气囊来控制吸痰管在咽喉内的方向,使其能够轻松进入支气管内,进而增加了痰液的引流效果,操作方便,相对安全,减少了吸痰次数、节约成本,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好,可行性较强。同时在吸痰管的吸痰口端通过设计侧孔或者折叠结构,可以增加吸痰的速度,可吸出大的痰痂、血痂、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吸痰管本体1,可塑性套管2和带光源的摄像头5,吸痰管本体1的两端分别作为连接口和吸痰口,所述摄像头5安装在可塑性套管2靠近吸痰管本体1吸痰口端。

上述可塑性套管2可以随意折叠成任何形状,其结构原理与目前市场上可折叠台灯的灯柱结构性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做过多的描述。

所述可塑性套管2套在吸痰管本体1外,吸痰管本体1两端分别伸出可塑性套管2并可在可塑性套管2内来回移动,可塑性套管2的长度小于吸痰管本体1的长度,可塑性套管2两端与吸痰管本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胶圈。

上述吸痰管本体1的的两端分别伸出可塑性套管2的两端,可塑性套管2两端与吸痰管本体1之间垫有密封胶圈,该密封胶圈是固定在可塑性套管2上的,且密封胶圈为弹性的,为此可以保证吸痰管本体1不会因为密封胶圈而无法在可塑性套管2内来回移动。

所述可塑性套管2内壁靠近吸痰管本体1吸痰口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气囊,包括气囊一41、气囊二42、气囊三43和气囊四44,所述气囊一41和气囊二42一上一下位于同侧,所述气囊三43和气囊四44设置在与气囊一41和气囊二42相应的对侧。

所述气囊一41、气囊二42、气囊三43和气囊四44的气管分别内置于可塑性套管2的管壁内,气管的末端伸出可塑性套管2外,所述气管分别连接有手持的压力球一31、压力球二32、压力球三33和压力球四34。

上述压力球一31、压力球二32、压力球三33和压力球四34与气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气阀,当需要改变吸痰口的朝向时,则需要把相应的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以设置气阀是为了排放气体是气囊恢复原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一41和气囊二42以及气囊三43和气囊四44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厘米。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头5与可塑性套管2之间活动安装。其具体的可以采用螺纹安装、卡口安装等。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本体1靠近吸痰口端设置有多个侧孔11,吸痰管本体1侧孔11所在部分全部位于可塑性套管2内。

上述侧孔11均匀分布于吸痰管本体1的吸痰口前段部分,正常情况下侧孔11全部位于可塑性套管2内,而可塑性套管2内与吸痰管本体1之间设计有密封胶圈,因此并不会影响吸痰口的吸附力,然后当痰液较多时可以伸出该部分管体,使得吸痰口面积变大,更加快速有效的吸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实施例1中主要解决的是痰液过多的情况,但是当存在大的痰痂、血痂时即使增加吸痰口的数量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只能增大吸痰口的口径大小才能解决该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在吸痰管本体1的侧面设计侧孔。

本实施例将吸痰管本体1的管壁设计成中空夹层结构,吸痰管本体1的吸痰口为折叠状,所述中空夹层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球五12,所述压力球五12给中空夹层鼓气后吸痰管本体1的吸痰口扩张使得其口径变大。吸痰口的口径变大以后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将大的痰痂、血痂吸出。

除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叙述的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方便,可以将侧孔和折叠结构组合设计,使其既能增加吸痰速度又能吸取大的痰痂、血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