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002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涉及床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就瘫痪患者所使用的护理床而言,虽说有多种多样,但其结构都多有不同。由于瘫痪患者不能自理、且久躺不起,容易产生褥疮,同时,在进食与饮水时也需要处于半坐起的状态。目前的护理床都不能满足以上所述的要求,目前护理床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特采取“半坐状态左右侧身”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本发明“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及“该护理床使用方法”,实现了半坐起状态及左右侧身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对瘫痪卧床患者进行相应的体能锻炼。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其使用效果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取“半坐状态左右侧身”关键技术,其床架底架与电机底端、电机输出端与头背板背面均由轴销转动活连接,床架上放相互以合页连接的头背板、中板、尾板,头背板上放A、B、C、D囊,中板上放E、F、G、H囊,中板与F囊及G囊之间放I囊,A、B、C、D、E、F、G、H、I囊均以相邻固定连接的上面及尾板上放置相互固定连接的头背垫、中垫、尾垫,头背垫上端放枕头;方法: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使用者半坐起,C、G囊充满气且A、E囊充半气使用者向左侧身,B、F囊充满气且D、H囊充半气使用者向右侧身。

通过本发明达到的目的是:①、本发明采取了“半坐状态左右侧身”关键技术,提供了“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新产品及“该护理床的使用方法”。②、本发明设置有推拉杆电机及可充气的I囊,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实现了半坐起状态的功能,同时,在处于半坐起状态时可防止下滑。③、本发明设置有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对C囊、G囊充满气且对A囊、E囊充半气,其中C囊、G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E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对B囊、F囊充满气且对D囊、H囊充半气,其中B囊、F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H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④、本发明具有对瘫痪卧床患者进行相应体能锻炼的功能。⑤、本发明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便易行、使用方便快捷、半坐与侧身方便、效果稳定可靠、易于制作且成本低、便于维修与维护、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⑥、本发明彻底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⑦、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由床架、电机、头背板、中板、尾板、头背垫、中垫、尾垫、枕头、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构成;

所述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其床架底架与电机底端、电机输出端与头背板背面均由轴销转动活连接,其床架上放置相互以合页连接的头背板、中板、尾板,其头背板上放置A囊、B囊、C囊、D囊,其中板上放置E囊、F囊、G囊、H囊,其中板与F囊及G囊之间放置I囊,其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均以相邻固定连接的上面及尾板上放置相互固定连接的头背垫、中垫、尾垫,其头背垫的上端放置枕头。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床架为架体状结构,所述电机为推拉杆电机,所述头背板、中板、尾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头背垫、中垫、尾垫均为气垫状结构,所述枕头为护理床的枕头,所述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均为气囊状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头背板、中板、尾板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板,所述头背垫、中垫、尾垫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垫。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与D囊、B囊与C囊、E囊与H囊、F囊与G囊均为镜像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中板及中垫上均设置有排便孔,所述中板及中垫上设置的排便孔相对应。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均与充气装置相连接。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为应用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者平躺在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上,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半坐起: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使用者便处于半坐起状态且防止下滑;

②、向左侧身:对C囊、G囊充满气且对A囊、E囊充半气,其中C囊、G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E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③、向右侧身:对B囊、F囊充满气且对D囊、H囊充半气,其中B囊、F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H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所述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且将头背板顶起,所述头背板被顶起的角度为30±15度角。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本发明的使用极为方便。

①、半坐起的操作: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使用者便处于半坐起状态且防止下滑。

②、向左侧身的操作:对C囊、G囊充满气且对A囊、E囊充半气,其中C囊、G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E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③、向右侧身的操作:对B囊、F囊充满气且对D囊、H囊充半气,其中B囊、F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H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④、本发明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可使所有的操作与功能均实现自动化,使其使用操作智能化而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效果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突出有益效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采取“半坐状态左右侧身”关键技术;由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所述;由于本发明其床架底架与电机底端、电机输出端与头背板背面均由轴销转动活连接,床架上放相互以合页连接的头背板、中板、尾板,头背板上放A、B、C、D囊,中板上放E、F、G、H囊,中板与F囊及G囊之间放I囊,A、B、C、D、E、F、G、H、I囊均以相邻固定连接的上面及尾板上放置相互固定连接的头背垫、中垫、尾垫,头背垫上端放枕头;方法: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使用者半坐起,C、G囊充满气且A、E囊充半气使用者向左侧身,B、F囊充满气且D、H囊充半气使用者向右侧身。使得本发明与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取了“半坐状态左右侧身”关键技术,提供了“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新产品及“该护理床的使用方法”。

2、本发明设置有推拉杆电机及可充气的I囊,电机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顶起且对I囊充满气,实现了半坐起状态的功能,同时,在处于半坐起状态时可防止下滑。

3、本发明设置有推拉杆电机及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具有半坐起状态及左右侧身的功能。

4、本发明对C囊、G囊充满气且对A囊、E囊充半气,其中C囊、G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E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5、本发明对B囊、F囊充满气且对D囊、H囊充半气,其中B囊、F囊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H囊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6、本发明具有对瘫痪卧床患者进行相应体能锻炼的功能。

7、本发明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便易行、使用方便快捷。

8、本发明的半坐与侧身方便、效果稳定可靠。

9、本发明易于制作且成本低、便于维修与维护、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10、本发明彻底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11、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半坐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没有放置头背垫、中垫、尾垫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以此主要体现A囊、B囊、C囊、D囊、E囊、F囊、G囊、H囊、I囊的位置及状态。

图中的标号:1、床架,2、电机,31、头背板,32、中板,33、尾板,41、头背垫,42、中垫,43、尾垫,5、枕头,6、A囊,7、B囊,8、C囊,9、D囊,10、E囊,11、F囊,12、G囊,13、H囊,14、I囊。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由床架1、电机2、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枕头5、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构成;

所述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其床架1底架与电机2底端、电机2输出端与头背板31背面均由轴销转动活连接,其床架1上放置相互以合页连接的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其头背板31上放置A囊6、B囊7、C囊8、D囊9,其中板32上放置E囊10、F囊11、G囊12、H囊13,其中板32与F囊11及G囊12之间放置I囊14,其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以相邻固定连接的上面及尾板33上放置相互固定连接的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其头背垫41的上端放置枕头5。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床架1为架体状结构,所述电机2为推拉杆电机,所述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均为板状结构,所述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均为气垫状结构,所述枕头5为护理床的枕头,所述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为气囊状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板,所述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垫。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6与D囊9、B囊7与C囊8、E囊10与H囊13、F囊11与G囊12均为镜像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中板32及中垫42上均设置有排便孔,所述中板32及中垫42上设置的排便孔相对应。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与充气装置相连接。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为应用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者平躺在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上,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半坐起:电机2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31顶起且对I囊14充满气,使用者便处于半坐起状态且防止下滑;

②、向左侧身:对C囊8、G囊12充满气且对A囊6、E囊10充半气,其中C囊8、G囊12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6、E囊10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③、向右侧身:对B囊7、F囊11充满气且对D囊9、H囊13充半气,其中B囊7、F囊11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9、H囊13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所述电机2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且将头背板31顶起,所述头背板31被顶起的角度为30±15度角。

本发明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可使所有的操作与功能均实现自动化,使其使用操作智能化而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效果稳定可靠。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头背板31被顶起的角度分别以15、18、20、22、25、28、30、33、35、37、40、42、45度角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实施基础上进行实施。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由床架1、电机2、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枕头5、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构成;

所述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其床架1底架与电机2底端、电机2输出端与头背板31背面均由轴销转动活连接,其床架1上放置相互以合页连接的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其头背板31上放置A囊6、B囊7、C囊8、D囊9,其中板32上放置E囊10、F囊11、G囊12、H囊13,其中板32与F囊11及G囊12之间放置I囊14,其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以相邻固定连接的上面及尾板33上放置相互固定连接的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其头背垫41的上端放置枕头5。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床架1为架体状结构,所述电机2为推拉杆电机,所述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均为板状结构,所述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均为气垫状结构,所述枕头5为护理床的枕头,所述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为气囊状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头背板31、中板32、尾板33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板,所述头背垫41、中垫42、尾垫43共同构成护理床的床垫。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6与D囊9、B囊7与C囊8、E囊10与H囊13、F囊11与G囊12均为镜像结构。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中板32及中垫42上均设置有排便孔,所述中板32及中垫42上设置的排便孔相对应。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所述A囊6、B囊7、C囊8、D囊9、E囊10、F囊11、G囊12、H囊13、I囊14均与充气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可使所有的操作与功能均实现自动化,使其使用操作智能化而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效果稳定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三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实施基础上进行实施。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

一种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为应用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者平躺在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上,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半坐起:电机2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便将头背板31顶起且对I囊14充满气,使用者便处于半坐起状态且防止下滑;

②、向左侧身:对C囊8、G囊12充满气且对A囊6、E囊10充半气,其中C囊8、G囊12起到让使用者向左侧身的作用,其中A囊6、E囊10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③、向右侧身:对B囊7、F囊11充满气且对D囊9、H囊13充半气,其中B囊7、F囊11起到让使用者向右侧身的作用,其中D囊9、H囊13起到对使用者迎挡的作用而不会侧身过度。

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使用方法,所述电机2启动后推拉杆伸出且将头背板31顶起,所述头背板31被顶起的角度为30±15度角。

本发明所述的可半坐状态且左右侧身的护理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可使所有的操作与功能均实现自动化,使其使用操作智能化而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效果稳定可靠。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头背板31被顶起的角度分别以15、18、20、22、25、28、30、33、35、37、40、42、45度角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地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而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