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514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胶囊,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因,其导致的孕后阴道流血,小腹坠痛,腰酸之症,当属中医学“胎动不安”、“坠胎”等范畴。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治疗不规范、反复感染等因素,解脲支原体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且在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现有中药处方,只凭少数几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鉴于各种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各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变化会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影响,药物联用时,既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药效,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减弱或治疗失败,有些药物联用还会使得药物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即使药物联用使得作用增强,但当治疗作用过度增强时会超出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部分研究往自拟中药方剂以期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其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方剂配伍不合理,常常是只从某些单味或复方药的个别功能主治与某些药效学指标去生搬硬套中医药理论,方剂药味随意加减,造成组方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

另一方面,现有中医治疗对傣药等少数民族药材使用较少。实际上,傣药药用资源丰富,又具有独特的用药经验,如果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开发,必将能发现更多的药理作用。傣药铁刀木叶,傣语“摆习列”,为傣医药传统使用的民族药物,但目前对该药材的研究较少,化学成分不明确,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机理研究也未见相关报道,基础研究薄弱,空白点较多。马利筋记载其有小毒,中医师一般在女性孕期很少使用马利筋组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中药胶囊,通过傣药铁刀木叶与其他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牡丹籽油9份、铁刀木叶7份、灯台叶6份、异叶败酱6份、羊奶奶叶5份、桑螵蛸5份、金钱草5份、花脸七8份、知母5份、黄柏5份、生地10份、茉莉花露10份、浆果乌桕7份、一窝鸡5份、马利筋3份、桑寄生10份、蒲公英12份、土茯苓6份、黄芩9份、仙鹤草8份、甘草8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除牡丹籽油之外的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再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合,经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牡丹籽油【来源】牡丹籽经压榨、脱色处理后得橘黄色半透明油液。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a一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同时牡丹籽油中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c醇、角鳖烯、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在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糖、防晒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铁刀木叶【来源】豆科决明属植物铁刀木的干燥小叶。【性味】味苦、性寒,入水、风塔。【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灯台叶【来源】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糖胶树的干燥树叶。【性味】味苦、微涩、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

异叶败酱【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山败酱),以根或全草入药。【性味】苦、微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羊奶奶叶【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叶。【性味】味酸、涩,性冷。【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接骨止痛,平喘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跌仆肿痛,骨折,风湿骨痛,哮喘。

桑螵蛸【来源】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性味】咸甘,平。【归经】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治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

金钱草【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性味】甘、咸,微寒。【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花脸七【来源】蓼科植物赤胫散的全草。【性味】味苦、微酸、涩,性冷。【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治经闭,痛经,乳痈,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热痹。

知母【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黄柏【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生地【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性味】生地黄: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茉莉花露【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之蒸馏液。【性味】淡;性温。【归经】脾经。【功能主治】醒脾辟秽;理气;美容泽肌。主胸膈陈腐之气;并可润泽肌肤。

浆果乌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浆果乌桕的根。【性味】味微涩,性平。【功能主治】调补四塔,调经活血,补土健胃,行气止痛。主治体质虚弱多病,乏力,月经尖调,痛经,经闭,脘腹胀痛,不思饮食。

一窝鸡【来源】百合科一窝鸡,以块根入药。【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主治咳嗽痰多气逆。

桑寄生【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蒲公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土茯苓【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黄芩【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仙鹤草【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涩,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马利筋【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利筋的全草。【性味】味甘,性凉。有小毒。【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清火退热,消肿止痛,止咳化痰,驱虫。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咳嗽,咯血,胸闷腹痛,骨折,跌打损伤,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蛔虫症,恶疮。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滇刺枣【来源】鼠李科植物滇刺枣的树皮和叶。【性味】味涩,微苦。性平。【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敛水止泻。主治水火烫伤,牙痛,乳房胀痛,疔疮痈疖脓肿,黄水疮,皮肤红疹瘙痒,外阴瘙痒,腹泻,赤白下痢,腹扭痛,刺痛。

糯米藤【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肝除湿、扶助正气的功效,对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达到标本同治。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黄柏、知母、桑寄生、茉莉花露、桑螵蛸、金钱草等共为君药,在复方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主要靶点来治疗疾病;铁刀木叶、灯台叶、马利筋、仙鹤草等为臣药,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君药所需剂量;其余为佐、使草药,以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份的活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特别添加的铁刀木叶与灯台叶配伍后,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协同作用可产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特别功效,可有效调节机体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外来毒素困扰的能力,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防止旧疾复发。另外,马利筋、花脸七、甘草三者相伍,马利筋内含毒素得以大大消解,进一步增强本发明对解脲支原体的抑菌作用。

2、本发明中药制剂选用优质中药材制成,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并利用现代医药制药技术制成,安全无毒副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牡丹籽油9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6克、异叶败酱6克、羊奶奶叶5克、桑螵蛸5克、金钱草5克、花脸七8克、知母5克、黄柏5克、生地10克、茉莉花露10克、浆果乌桕7克、一窝鸡5克、马利筋3克、桑寄生10克、蒲公英12克、土茯苓6克、黄芩9克、仙鹤草8克、甘草8克。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除牡丹籽油之外的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再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合,经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2013年以来在我院诊治的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36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不伴有其他性病及感染。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胶囊,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方剂:龙胆草6g,车前子9g,木通9g,黄芩9g,山栀子9g,当归3g,生地9g,泽泻12g,柴胡6g,甘草6g。煎药取汁200ml早晚分服。疗程同治疗组。

连续冶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3、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连续3次uu培养阴性。

(2)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连续3次uu培养,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

(3)未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4、结果: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胶囊的治疗组中,治愈17例,好转3例,未愈1例,治愈率80.9%,总有效率95.2%。服药期间,未有不良反应例。任何不良反映。对治愈患者跟踪随访,无1例复发。

对照组中治愈10例,好转3例,未愈2例,治愈率66.7%,总有效率86.6%。对治愈患者跟踪随访,1例复发。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施例2

称取:牡丹籽油11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8克、异叶败酱6克、羊奶奶叶5克、桑螵蛸6克、金钱草6克、知母5克、黄柏5克、生地10克、茉莉花露12克、浆果乌桕7克、一窝鸡5克、桑寄生10克、蒲公英12克、土茯苓12克、黄芩9克、仙鹤草8克、甘草8克。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0名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1例,未愈1例,服药期间,未有不良反应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90%。对治愈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称取:牡丹籽油11克、铁刀木叶7克、灯台叶8克、异叶败酱6克、羊奶奶叶5克、桑螵蛸6克、金钱草6克、知母5克、黄柏5克、生地10克、茉莉花露12克、浆果乌桕7克、一窝鸡5克、桑寄生10克、蒲公英12克、土茯苓12克、黄芩9克、糯米藤6克、滇刺枣5克、仙鹤草8克、甘草8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2名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1例,未愈1例,服药期间,未有不良反应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91.7%。对好转及基本治愈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本发明除制成胶囊剂外,还可用常见工艺制成其他口服剂型。相关中药及其药理通过现有公开文献及网络均可获得,也可以用相近功效的药材代之代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