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780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又称青春痘,是由诸多因素所致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痤疮多发生在青春期的青年人面部,部分中年人也有此种疾病。患上痤疮后,在面部出现粉刺、脓包、毛囊炎等症状;痤疮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佳,会导致面部坑坑洼洼,严重毁容等现象,影响容貌。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种类繁多,有西药类、中成药类等,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痤疮的形成一般与内分泌失调、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皮脂腺分泌旺盛,易成为痤疮杆菌、毛囊虫、满虫等的营养环境而发生感染。国内医学对此早有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龅候》中记载:“面胞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龅,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疮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宜内服枇杷清肺膏,外敷颠倒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副作用、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汤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汤剂,其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蒲公英20-30份、天仙藤10-20份、桃仁5-15份、滑石粉3-10份、泽泻15-25份、珍珠粉12-30份、牛蒡子25-30份、白附子20-30份、金银花20-30份、四季青25-35份、吴茱萸12-20份、枇杷叶15-25份、大贝母20-30份、芦荟20-30份、生地15-25份、鸡内金10-20份、连翘15-25份、五味子20-30份、玫瑰花5-20份、丹参15-30份、菊花叶20-40份、黄连15-20份、麦冬12-25份、桂圆15-25份、生大黄6-15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蒲公英25份、天仙藤15份、桃仁10份、滑石粉5份、泽泻20份、珍珠粉20份、牛蒡子26份、白附子22份、金银花25份、四季青30份、吴茱萸15份、枇杷叶20份、大贝母25份、芦荟25份、生地20份、鸡内金15份、连翘22份、五味子25份、玫瑰花15份、丹参20份、菊花叶30份、黄连18份、麦冬20份、桂圆20份、生大黄10份。

上述中药汤剂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饮用水,完全没过中药原料;入煎前将上述中药原料浸泡2-4小时,然后用武(猛)火煮沸15-30分钟,再改用文(微)火煎熬10-20分钟,令药汁充分煎出;每剂煎成180-200毫升药汁时停止,滤去药渣,取药汁即成。

作为优选的,入煎前所述中药原料浸泡2h,武火煮沸20分钟。

作为优选的,煎煮过程所用容器为陶罐、砂锅或搪瓷器皿,优选陶罐。

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痤疮的形成一般与内分泌失调、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皮脂腺分泌旺盛,易成为痤疮杆菌、毛囊虫、满虫等的营养环境而发生感染。本发明选取的各中药原料中,组分作用如下:

蒲公英:用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生地用以凉血活血通络,且有调节下丘脑肾上腺轴的作用,因而抑制肾上腺素分泌。

天仙藤:行气化湿,活血止疼,利尿。

桃仁:活血祛瘀,通便润肠。

滑石粉: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心热燥,腹胀,口疮。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庆泻肾火。

珍珠粉: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美容养颜。

牛蒡子: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肿痛,疏散风热。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润肤白面,灭斑除黑。

金银花:清热解读、通经活络,护肤美容,消炎。

四季青:清热解毒,消肿祛瘀。

吴茱萸:驱寒、通经络,止痛,暖脾胃。

枇杷叶:镇咳、祛痰、平喘、抗菌、润肺。

大贝母:清热散结、止咳化痰,开泻肺气、散结消痛。

芦荟:杀菌,抗炎,解毒,抗痘。

生地: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鸡内金:消食,健胃,助消化。

连翘:清热解毒、消痛散结、治疮痛,肿痛。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玫瑰花:润肠通便,解郁安神。

丹参:活血祛痰、养血安神、凉血消肿。

菊花叶: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降压,养肝明目。

黄连:抗溃疡、抗炎镇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

麦冬: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润肺止咳。

桂圆:补心脾、益气血,安神。

生大黄:清热化湿通大便。

面部以肺脾胃经分布为主,痤疮的发生除与肺胃湿热毒邪互结有关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先天肾阴不足,肾阴阳平衡失调,天癸相火过旺,肾阴不足,肺胃之阴得不到补充和滋养,以致肺胃阴虚血热,上熏头面,发为痤疮,故出现面部的粉刺、胞疮,并且红、肿、痛或痒。本发明采用上述药材组合使用,协同作用,按照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化痰软坚、消肿散结的机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人体皮肤易接受、疗效显著、不易过敏的特点。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剂先后煎三遍,分早、中、晚两次服用。

禁忌事项:服药期间禁忌辛辣厚味及烟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降血脂中药,所述降血脂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蒲公英22份、天仙藤12份、桃仁10份、滑石粉8份、泽泻20份、珍珠粉22份、牛蒡子25份、白附子20份、金银花20份、四季青25份、吴茱萸12份、枇杷叶15份、大贝母20份、芦荟20份、生地15份、鸡内金10份、连翘15份、五味子20份、玫瑰花5份、丹参15份、菊花叶20份、黄连15份、麦冬12份、桂圆15份、生大黄6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饮用水,完全没过中药原料;入煎前将上述中药原料浸泡2小时,令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15分钟,再改用文(微)火煎熬10分钟,每剂煎成180毫升药汁时停止,滤去药渣,取药汁。

实施例2

一种降血脂中药,所述降血脂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蒲公英25份、天仙藤15份、桃仁10份、滑石粉5份、泽泻20份、珍珠粉20份、牛蒡子26份、白附子22份、金银花25份、四季青30份、吴茱萸15份、枇杷叶20份、大贝母25份、芦荟25份、生地20份、鸡内金15份、连翘22份、五味子25份、玫瑰花15份、丹参20份、菊花叶30份、黄连18份、麦冬20份、桂圆20份、生大黄10份。

上述中药汤剂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饮用水,完全没过中药原料;入煎前将上述中药原料浸泡4小时,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30分钟,再改用文(微)火煎熬20分钟,每剂煎成200毫升药汁时停止,滤去药渣,取药汁即成。

疗效结果

痤疮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脂溢出明显,粉刺、红色炎性小丘疹、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的脓疱,红色结节。经过2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者18例,占64.3%;好转者7例,占25%;未愈者3例,占10.7%,总有效率为89.3%。

选取不同程度的痤疮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维A酸类、抗生素、雌性激素类、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汤剂治疗。

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内,治疗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