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虚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61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属于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是保护胃粘膜及对症治疗,而部分西药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同时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常会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目前本病尚缺乏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西药。故探索中医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申请人在多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用中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疗,而且无毒副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鞭打绣球12-18份、蟛蜞菊12-16份、蝴蝶树3-7份、假蒟果穗10-16份、盘龙七2-6份、青叶丹7-11份。优选的:鞭打绣球15份、蟛蜞菊14份、蝴蝶树5份、假蒟果穗13份、盘龙七4份、青叶丹9份。制备方法: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方中:鞭打绣球益气止痛、祛瘀止血、除湿祛风;蟛蜞菊清热解毒、祛瘀消肿;蝴蝶树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假蒟果穗温中暖胃、祛风行气;盘龙七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青叶丹清热解毒、舒肝健胃、消炎杀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称取鞭打绣球12g、蟛蜞菊12g、蝴蝶树3g、假蒟果穗10g、盘龙七2g、青叶丹7g,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实施方式二:称取鞭打绣球15g、蟛蜞菊14g、蝴蝶树5g、假蒟果穗13g、盘龙七4g、青叶丹9g,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实施方式三:称取鞭打绣球18g、蟛蜞菊16g、蝴蝶树7g、假蒟果穗16g、盘龙七6g、青叶丹11g,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毒性试验1、实验动物清洁级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体质量(204±3)g,用作慢性毒理实验;清洁级健康昆明雌性小白鼠60只,体质量(26±2)g,用作急性毒理实验。喂以普通饲料,普通饮水。室温控制在(25±3)℃,湿度(50±4)%,自然光照。2、急性毒理实验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工作手册),选用清洁级健康昆明雌性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只。中药组按正常成人口服量折算成小白鼠的剂量,每日灌服中药1次。空白对照组予1mL/20g体质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服。3、慢性毒性实验清洁级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及中药组的小、中、大剂量各15只。对照组予1ml/20g体质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中药组的小、中、大剂量组是成人正常用量折算成大鼠剂量的10、20、30倍,均为灌胃给药,每日1次,实验周期为3个月。4、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小白鼠在给药7d内无死亡,给药后观察小鼠外观、毛色、光泽正常,社会行为、反应均正常,摄食、排泄正常。7d后人工处死解剖,观察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卵巢、子宫均未见异常。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中药组脏器表面光滑,组织结构排列有序,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胞浆、胞核染色清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毒理实验结果中药组的小、中、大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外观、毛色,社会行为、刺激性等和对周围环境、食物、水的兴趣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均较本组实验前增加(P<0.05),但4组实验后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实验后血液细胞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重要脏器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处死后重要脏器行病理切片染色检查,HE染色。中药组大鼠脏器组织结构排列有序,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胞浆、胞核染色清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试验表明,本发明的治疗脾胃虚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给药后未见毒性反应。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部16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2人,女性78人,年龄25~48岁;在患者知情和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将患者分为8组;只服用鞭打绣球单味药组为A组、只服用蟛蜞菊单味药组为B组、只服用蝴蝶树单味药组为C组、只服用假蒟果穗单味药组为D组、只服用盘龙七单味药组为E组、只服用青叶丹单味药组为F组、服用本发明按实施方式二制剂组为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为对照组。各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西医诊断标准胃镜检查证实为HP阳性,通过组织病理活检,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病理改变,并排除胃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不适,常伴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点状、片状红斑,并可见出血点,黏膜粗糙不平,黏膜出现水肿、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黏膜褶皱消失,红白相间,血管显露及呈现结节状或颗粒状。3、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候:(1)胃脘灼热胀痛;(2)口苦口臭;(3)脘腹痞闷,渴不欲饮;(4)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次要症候:(1)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2)小便黄;(3)脉滑或濡数。症型确定:具备主要症候2项加次要症候1项。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症候。4、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按本发明实施方式二制得的药剂加以治疗;分别称取A、B、C、D、E、F各单味药组的重量,按传统方法制成药剂加以治疗,以上各组每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服用胃苏冲剂45g/天。各组两周为一疗程,各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5、疗效判断标准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2)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4)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返流消失。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两个级度以上(含两个级度)(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有效:(1)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1/2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各项指标无改善。4、治疗结果如下表组别例数药量(g)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副作用总有效率(%)A2075031165例20.0B2075110184例10.0C2075011184例10.0D2075111173例15.0E2075022163例20.0F2075011182例10.0治疗组2060125210例95.0对照组20常规量84351例75.0按上表中各单味药的药量,分别按上述做毒性试验的方法做毒性试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各单味药组均为无毒级。通过以上临床资料可知,治疗组虽然服用较少的药量,但是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各单味药总有效率之和,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更可喜的是毒性降低,无毒副作用出现,由此可知,各药在协同增效的同时,降低了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时,其中治疗组有4例自述“服用本发明的制剂后,不但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得到了康复,而且盗汗症状也好了”。得到这一消息后,我们随即对30例患有不同程度盗汗患者,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制得的中药制剂,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的方法加以治疗,根据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指盗汗完全停止,伴发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1年无复发;显效指盗汗基本停止,伴发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6个月无复发;无效指盗汗及伴发症状均无改善。结果在30例患者中,痊愈15例(50%),显效15例(50%),无效0例,总有效率按痊愈和显效计为100%。由此可知,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不但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而且对盗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