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784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肝肾两虚型风湿病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肝肾两虚型风湿病常表现为肝肾两虚,西医常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肢节疼痛久延不愈,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晨起关节僵硬,甚而手足拘挛,兼头晕耳鸣,腰膝冷痛,舌淡红,脉沉细。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以解决肝肾两虚型风湿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肝肾两虚型风湿病。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15~32g、白芍5~15g、秦艽5~12g、覆盆子5~12g、山茱萸5~12g、墨旱莲9~35g、蒺藜6~10g、独活3~12g、楮实子6~15g、珠子参15~35g、桃枝10~16g、菟丝子6~16g、虎杖10~16g、茺蔚子6~12g、枸骨叶15~26g、大枣9~16g、夜交藤10~25g。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18~28g、白芍6~13g、秦艽6~11g、覆盆子6~11g、山茱萸6~11g、墨旱莲10~30g、蒺藜7~9g、独活4~11g、楮实子7~13g、珠子参18~30g、桃枝12~14g、菟丝子7~14g、虎杖11~14g、茺蔚子7~11g、枸骨叶17~23g、大枣10~14g、夜交藤11~22g。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25g、白芍12g、秦艽10g、覆盆子10g、山茱萸10g、墨旱莲26g、蒺藜8g、独活10g、楮实子12g、珠子参26g、桃枝13g、菟丝子12g、虎杖12g、茺蔚子10g、枸骨叶20g、大枣12g、夜交藤20g。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8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50毫升备用。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50毫升/次,10 天为 1 疗程,服药2 疗程后,获临床治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桑枝,性味:苦、性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等症;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

秦艽,性味:苦、辛、微寒,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等症;

覆盆子,性味:甘酸、平,无毒,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等症;

山茱萸,性味:味酸、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等症;

墨旱莲,性味:味甘、酸、性凉,具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等症;

蒺藜,性味:味苦、辛、性平,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等症;

独活,性味:味苦、辛、性微湿,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等症;

楮实子,性味:甘、寒,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等症;

珠子参,性味:味甘、性平,具有补肺止咳、止血、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外用力出血、刀伤疮等症;

桃枝,性味:苦、平,具有活血通络、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痛、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疮癣等症;

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等症;

虎杖,性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症;

茺蔚子,性味:味甘、辛、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肝热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症;

枸骨叶,性味:味苦、气凉,无毒,具有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等症;

夜交藤,性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肝肾两虚型风湿病,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25g、白芍12g、秦艽10g、覆盆子10g、山茱萸10g、墨旱莲26g、蒺藜8g、独活10g、楮实子12g、珠子参26g、桃枝13g、菟丝子12g、虎杖12g、茺蔚子10g、枸骨叶20g、大枣12g、夜交藤20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28g、白芍13g、秦艽11g、覆盆子11g、山茱萸11g、墨旱莲30g、蒺藜9g、独活11g、楮实子13g、珠子参30g、桃枝14g、菟丝子14g、虎杖14g、茺蔚子11g、枸骨叶23g、大枣114g、夜交藤22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枝32g、白芍15g、秦艽12g、覆盆子12g、山茱萸12g、墨旱莲35g、蒺藜10g、独活12g、楮实子15g、珠子参35g、桃枝16g、菟丝子16g、虎杖16g、茺蔚子12g、枸骨叶26g、大枣16g、夜交藤25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肝肾两虚型风湿病患者共485例,年龄为49岁以上的247例,只有238例为49岁以下。485例患者中痊愈的467例,显效的18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