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24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回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回收机。



背景技术:

血液回收能够减少病人血液的流失,减少对血库血液的使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血液回收机通过负压机,将创伤出血或术中出血收集到储血器中,经过多层过滤后,把废液、破碎细胞及有害成分分流到废液贷中,用生理盐水对血细胞进行清洗、净化和浓缩,把纯净、浓缩的血细胞保存在血袋中,回输给病人。

现有的血液回收机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负压机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容易使得负压机出现效率下降,负压机的抽负压的速度变慢,还可能导致负压机的密封作用失效,使得负压机不能够正常工作,不能够产生负压,从而导致整个血液回收机不能够正常工作,耽误血液的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持续工作,可靠性更高,带有工作效率更高,能够持续工作,能够精确控制负压的大小,密封效果更好的负压机的血液回收机,这种血液回收机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时,能够更加可靠工作,从而避免因为血液回收机出现问题而抢救或治疗失效的情况出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血液回收机,包括:吸引管、负压机、储血器、滤血装置、浓缩血袋及废液袋,吸引管与储血器连接,储血器与负压机连接,储血器连有滤血装置,滤血装置分别与浓缩血袋及废液袋连接;

负压机包括转子部件、外壳及具有单动环及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外壳上设有安装密封装置的密封腔,干气密封装置安装于外壳的密封腔与转子部件之间,用于对外壳与转子部件的密封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的单动环、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能够使得在动环的两端形成密封间隙,密封气体通过动环的两端面形成气膜,避免静环与动环的接触,使得摩擦力小,密封装置损耗低,密封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动环及设于动环两侧的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动环安装在转子部件的转轴上,动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设于转轴上的固定套,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内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内隔环,内隔环的端面安装有内挡环,三组内隔环与内挡环相间安装,内隔环与内挡环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靠近动环的底角设有楔形环;

从外壳的密封腔最里端向外端依次设有两两接触安装的第一限位环、弹簧、外隔环、外挡环及第二限位环,外隔环与外挡环交替安装有三组,外挡环与第二限位环间设有间隙,三个外挡环分别安装在内隔环与内挡环之间的凹槽内,形成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连通第一静环与动环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一,第二限位环通过弹簧安装有第一静环,第一静环的密封面与动环的一密封面配合安装,动环的另一密封面配合安装有第二静环,第二静环通过弹簧配合安装有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固定安装在密封腔的内壁;外壳上设有连通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与动环之间的密封面的密封气口。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外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轴承,轴承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通向外壳外部的散热孔,散热孔连通第二静环与动环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二。

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气体通过密封气口进入到密封腔内,经过动环的高速旋转,在动环与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之间形成气膜进行密封,气体经过动环与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之间的间隙,经过流道一,进入到负压机内,迷宫密封能够降低密封气体进入到负压机内,并且当流道一内的气压过高时,推动外挡环使得密封处的间隙增大,增加气体的流量,从而减少动环与第一静环之间的间隙,避免气膜的破坏;并且第二静环与动环之间形成的流道二,经过流道二的气流通过轴承处的散热孔,能够带走轴承处的散热,降低轴承的温度,提高负压机的可靠性;当负压机内的压力过大时,能够第一静环、第二静环及动环之间密封面能够避免介质流出,并且负压机内的压力过大时,压力对外挡环挤压,从而使得外挡环与凹槽之间的间隙变小,阻止气流的流动,防止倒流。

进一步地,动环的两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动压槽,动压槽外端的深度为6-9微米,动压槽里端的深度为2-5微米,动压槽外端到动压槽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动压槽的螺旋角度为15-18°。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的外端深度较深、里端深度较浅的螺旋型动压槽,动压槽外端到动压槽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能够增大进气量,使得在低转速时也容易形成气膜,动压槽的螺旋角度为15-18°使得动压槽具有较长的长度,能够充分对密封气体增压,从而形成密封气膜。

进一步地,每个动压槽内设有一个增压叶片,所述增压叶片的进口冲角△β=3-7°,增压叶片的长度为动压槽长度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动压槽内设有的增压叶片,增压叶片进口冲角△β=3-7°,能够使得在动环转动过程中,动环内的增压叶片能够对流进的密封气体进行增压,使得气体流进动压槽的最里端时,具有更大的压强,从而在动压槽周围形成的密封坝的作用下,形成密封气膜,提高密封的性能,能够使得密封气膜更难以被破坏。

进一步地,每个动压槽内一前一后设有两个增压叶片,第二个增压叶片的头部设于第一个增压叶片后缘的内弧面侧,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w-r),w为第二个增压叶片的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动压槽的宽度,r为第二个增压叶片头部的前缘半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一前一后的两个增压叶片,第一个叶片对才进入动压槽的入口处进行增压,而第二个叶片可对第一个叶片增压后的气体进一步增压,并且还可以对从从第一个叶片的内弧面侧流入的气体进行增压,大大提高了增压的效率,从而提高在低转速时能够更加容易形成气膜,减少动环与静环接触时间,减少动环与静环的磨损量,并且能够在密封气体的气压一定时,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增压密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分别均匀设有若干连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孔,高压孔靠近动压槽的里端设置;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上的高压孔连有通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连有高压气管的高压孔,可在当启动或关闭负压机时,由于转速不足而容易使得动环与静环之间不能够形成气膜而产生摩擦,降低了干气密封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在启动负压机时,在启动时前3s钟,通入2-2.5Mpa的气体,从而降低两个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样,在关闭负压机时,通入压力逐渐降低的气体,从而使得两个密封端面减少磨损。

进一步地,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的材质为浸渍金属石墨,动环的材质为复合碳化钨,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0-58份,碳化钛:12-18份,钛:13-22份,钴:3.5-6份,钒:1.5-3.5份,碳化铬:1.8-4.5,粘结剂:13-18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3-6份,铁:25-30份,钼:0.8-1.5份,硼:1.3-2.2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5份,碳化钛:16份,钛:20份,钴:4.2份,钒:2.2份,碳化铬:2.3,粘结剂:14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4.5份,铁:27份,钼:1.2份,硼:1.8份。

进一步地,复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组分为:碳化钨:50-58份,碳化钛:12-18份,钛:13-22份,钴:3.5-6份,钒:1.5-3.5份,碳化铬:1.8-4.5,粘结剂:13-18份的原料粉末,其中每种原料粉末的直径小于2微米,在球磨机中研磨30-40分钟,再将原料粉末在搅拌机内搅拌20-30分钟;

步骤二: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60-7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真空环境中将至室温;

步骤三:将原料粉末制成胚体,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310-1340℃,烧结1.5-2小时后,再将温度将至500℃保温30分钟,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其中,将原料粉末压制成胚体的压力为1350-1450kg/c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动环上设有的双端面密封能够使得密封效果更好,并且在密封的气体能够通过流道二对轴承进行降温,使得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在动压槽内设有的增压叶片,能够使得干气密封装置能够在更低的转速时,提供可靠的密封,通过增压叶片,使得密封的气流受密封气体的气压压力波动的影响更小,使得干气密封的气膜更加稳定,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提高负压机的可靠性,设有的浮动式的迷宫密封,能够及时调整气膜的厚度,使得气膜的厚度保持在最佳的范围;

2、通过将动环的材质设为复合碳化钨,这种复合碳化物中的碳化钨及碳化钛具有足够的硬度从而能够使得动环不易被磨损,能够长时间使用,钛能够增加动环的强度及韧度,使得动环较现有技术的抗冲击强度提高13%以上,并且能够提高其耐蚀性,加入的钴、钒及钛能够降低弹性模量,加入的粘结剂能够增加复合碳化钨的致密程度,并且在烧结后能够大幅降低其内部应力,加入的碳化铬能够提高15%以上的耐磨性,使得动环与静环之间的磨损度非常小,同时,粘接剂中的铁也可以增加复合碳化钨的韧性,使得复合碳化钨的屈服强度大于122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1170MPa,并且抗热性能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干气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有一个增压叶片的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两个增压叶片的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负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转子部件、2为外壳、3为干气密封装置、11为第一静环、12为第二静环、13为动环、14为弹簧、15为外挡环、16为外隔环、17为内挡环、18为内隔环、19为楔形环、20为轴承、21为散热孔、22为流道一、23为流道二、30为动压槽、31为增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的血液回收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干气密封装置3、第一静环11、第二静环12、动环13、弹簧14、外挡环15、外隔环16、内挡环17、内隔环18、楔形环19、轴承20、散热孔21、流道一22、流道二23、动压槽30及增压叶片31,吸引管与储血器连接,储血器与负压机连接,储血器连有滤血装置,滤血装置分别与浓缩血袋及废液袋连接;

负压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及具有单动环及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3,外壳2上设有安装密封装置的密封腔,干气密封装置3安装于外壳2的密封腔与转子部件1之间,用于对外壳2与转子部件1的密封作用。

干气密封装置3包括动环13及设于动环两侧的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动环13安装在转子部件1的转轴上,动环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设于转轴上的固定套,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内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内隔环18,内隔环18的端面安装有内挡环17,三组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相间安装,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靠近动环13的底角设有楔形环19;

从外壳2的密封腔最里端向外端依次设有两两接触安装的第一限位环、弹簧14、外隔环16、外挡环15及第二限位环,外隔环16与外挡环15交替安装有三组,外挡环15与第二限位环间设有间隙,三个外挡环15分别安装在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的凹槽内,形成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连通第一静环11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一22,第二限位环通过弹簧14安装有第一静环11,第一静环11的密封面与动环13的一密封面配合安装,动环13的另一密封面配合安装有第二静环12,第二静环12通过弹簧14配合安装有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固定安装在密封腔的内壁;外壳2上设有连通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的密封气口10。

近负压机密封腔外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轴承20,轴承20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通向外壳2外部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连通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二23。

动环13的两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动压槽30,动压槽30外端的深度为6-9微米,最好为7微米,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2-5微米,最好为3微米,动压槽30外端到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动压槽30的螺旋角度为15-18°,螺旋角的角度可为16°,能够增加进入动压槽内的气体的压力。

每个动压槽30内设有一个增压叶片31,所述增压叶片31的进口冲角△β=3-7°,3-7°的冲角能够增加叶片对流体的做功,可设为4°,增压叶片31的长度为动压槽30长度的,增压叶片31的尾部与动压槽里端设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到达动压槽最里端的气体能够具有较大的面积对静环形成气体压力。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密封端面分别均匀设有若干连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孔,高压孔靠近动压槽30的里端设置;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上的高压孔连有通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通有-2.5Mpa的气体,从而降低两个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样,在关闭负压机时,通入压力逐渐降低的气体,从而使得两个密封端面减少磨损,高压气管上设有控制气流的阀门。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的材质为浸渍金属石墨,动环13的材质为复合碳化钨,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0份,碳化钛:12份,钛:13份,钴:3.5份,钒:1.5份,碳化铬:1.8,粘结剂:13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3份,铁:25份,钼:0.8份,硼:1.3份。

复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组分为:碳化钨:50份,碳化钛:12份,钛:13份,钴:3.5份,钒:1.5份,碳化铬:1.8,粘结剂:13份,其中每种原料粉末的直径小于2微米,在球磨机中研磨30-40分钟,可为35分钟,再将原料粉末在搅拌机内搅拌20-30分钟,可为25分钟;

步骤二: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60-7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可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6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真空环境中将至室温;

步骤三:将原料粉末制成胚体,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310-1340℃,可加热至1320℃,烧结1.5-2小时后,可烧结1.8小时,再将温度将至500℃保温30分钟,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其中,将原料粉末压制成胚体的压力为1350-1450kg/cm2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的血液回收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干气密封装置3、第一静环11、第二静环12、动环13、弹簧14、外挡环15、外隔环16、内挡环17、内隔环18、楔形环19、轴承20、散热孔21、流道一22、流道二23、动压槽30及增压叶片31,吸引管与储血器连接,储血器与负压机连接,储血器连有滤血装置,滤血装置分别与浓缩血袋及废液袋连接;

负压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及具有单动环及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3,外壳2上设有安装密封装置的密封腔,干气密封装置3安装于外壳2的密封腔与转子部件1之间,用于对外壳2与转子部件1的密封作用。

干气密封装置3包括动环13及设于动环两侧的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动环13安装在转子部件1的转轴上,动环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设于转轴上的固定套,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内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内隔环18,内隔环18的端面安装有内挡环17,三组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相间安装,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靠近动环13的底角设有楔形环19;

从外壳2的密封腔最里端向外端依次设有两两接触安装的第一限位环、弹簧14、外隔环16、外挡环15及第二限位环,外隔环16与外挡环15交替安装有三组,外挡环15与第二限位环间设有间隙,三个外挡环15分别安装在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的凹槽内,形成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连通第一静环11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一22,第二限位环通过弹簧14安装有第一静环11,第一静环11的密封面与动环13的一密封面配合安装,动环13的另一密封面配合安装有第二静环12,第二静环12通过弹簧14配合安装有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固定安装在密封腔的内壁;外壳2上设有连通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的密封气口10。

近负压机密封腔外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轴承20,轴承20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通向外壳2外部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连通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二23。

动环13的两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动压槽30,动压槽30外端的深度为6-9微米,最好为8微米,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2-5微米,最好为4微米,动压槽30外端到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动压槽30的螺旋角度为15-18°,螺旋角的角度可为16°,能够增加进入动压槽内的气体的压力。

每个动压槽30内设有一个增压叶片31,所述增压叶片31的进口冲角△β=3-7°,3-7°的冲角能够增加叶片对流体的做功,可设为4°,增压叶片31的长度为动压槽30长度的,增压叶片31的尾部与动压槽里端设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到达动压槽最里端的气体能够具有较大的面积对静环形成气体压力。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密封端面分别均匀设有若干连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孔,高压孔靠近动压槽30的里端设置;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上的高压孔连有通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通有2.5Mpa的气体,从而降低两个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样,在关闭负压机时,通入压力逐渐降低的气体,从而使得两个密封端面减少磨损,高压气管上设有控制气流的阀门。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的材质为浸渍金属石墨,动环13的材质为复合碳化钨,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8份,碳化钛:18份,钛:22份,钴:6份,钒:3.5份,碳化铬:4.5,粘结剂:18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6份,铁:30份,钼:1.5份,硼:2.2份。

复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组分为:碳化钨:58份,碳化钛:18份,钛:22份,钴:6份,钒:3.5份,粘结剂:18份,碳化铬:4.5,粘结剂:13份,其中每种原料粉末的直径小于2微米,在球磨机中研磨37分钟,再将原料粉末在搅拌机内搅拌28分钟;

步骤二: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7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真空环境中将至室温;

步骤三:将原料粉末制成胚体,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310-1340℃,烧结1.5-2小时后,再将温度将至500℃保温30分钟,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其中,将原料粉末压制成胚体的压力为1350-1450kg/cm2

实施例三: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血液回收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干气密封装置3、第一静环11、第二静环12、动环13、弹簧14、外挡环15、外隔环16、内挡环17、内隔环18、楔形环19、轴承20、散热孔21、流道一22、流道二23、动压槽30及增压叶片31,吸引管与储血器连接,储血器与负压机连接,储血器连有滤血装置,滤血装置分别与浓缩血袋及废液袋连接;

负压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及具有单动环及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3,外壳2上设有安装密封装置的密封腔,干气密封装置3安装于外壳2的密封腔与转子部件1之间,用于对外壳2与转子部件1的密封作用。

干气密封装置3包括动环13及设于动环两侧的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动环13安装在转子部件1的转轴上,动环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设于转轴上的固定套,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内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内隔环18,内隔环18的端面安装有内挡环17,三组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相间安装,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靠近动环13的底角设有楔形环19;

从外壳2的密封腔最里端向外端依次设有两两接触安装的第一限位环、弹簧14、外隔环16、外挡环15及第二限位环,外隔环16与外挡环15交替安装有三组,外挡环15与第二限位环间设有间隙,三个外挡环15分别安装在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的凹槽内,形成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连通第一静环11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一22,第二限位环通过弹簧14安装有第一静环11,第一静环11的密封面与动环13的一密封面配合安装,动环13的另一密封面配合安装有第二静环12,第二静环12通过弹簧14配合安装有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固定安装在密封腔的内壁;外壳2上设有连通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的密封气口10。

近负压机密封腔外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轴承20,轴承20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通向外壳2外部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连通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二23。

动环13的两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动压槽30,动压槽30外端的深度为6-9微米,最好为6微米,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2-5微米,最好为2微米,动压槽30外端到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动压槽30的螺旋角度为15-18°,螺旋角的角度可为16°,能够增加进入动压槽内的气体的压力。

每个动压槽30内一前一后设有两个增压叶片31,第二个增压叶片31的头部设于第一个增压叶片后缘的内弧面侧,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w-r),w为第二个增压叶片31的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动压槽30的宽度,r为第二个增压叶片31头部的前缘半径,能够大大提高增压叶片对气体的做功效率,使得气体增压更快,气体气压更加平稳。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密封端面分别均匀设有若干连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孔,高压孔靠近动压槽30的里端设置;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上的高压孔连有通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通有2Mpa的气体,从而降低两个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样,在关闭负压机时,通入压力逐渐降低的气体,从而使得两个密封端面减少磨损,高压气管上设有控制气流的阀门。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的材质为浸渍金属石墨,动环13的材质为复合碳化钨,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5份,碳化钛:16份,钛:20份,钴:4.2份,钒:2.2份,碳化铬:3.2份,粘结剂:14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4.5份,铁:27份,钼:1.2份,硼:1.8份。

复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组分为:碳化钨:55份,碳化钛:16份,钛:20份,钴:4.2份,钒:2.2份,碳化铬:3.2份,粘结剂:14份,其中每种原料粉末的直径小于2微米,在球磨机中研磨33分钟,再将原料粉末在搅拌机内搅拌30分钟;

步骤二: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7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真空环境中将至室温;

步骤三:将原料粉末制成胚体,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330℃,烧结2小时后,再将温度将至500℃保温30分钟,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其中,将原料粉末压制成胚体的压力为1350-1450kg/cm2

实施例四: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血液回收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干气密封装置3、第一静环11、第二静环12、动环13、弹簧14、外挡环15、外隔环16、内挡环17、内隔环18、楔形环19、轴承20、散热孔21、流道一22、流道二23、动压槽30及增压叶片31,吸引管与储血器连接,储血器与负压机连接,储血器连有滤血装置,滤血装置分别与浓缩血袋及废液袋连接;

负压机包括转子部件1、外壳2及具有单动环及双静环的干气密封装置3,外壳2上设有安装密封装置的密封腔,干气密封装置3安装于外壳2的密封腔与转子部件1之间,用于对外壳2与转子部件1的密封作用。

干气密封装置3包括动环13及设于动环两侧的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动环13安装在转子部件1的转轴上,动环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设于转轴上的固定套,靠近负压机密封腔内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内隔环18,内隔环18的端面安装有内挡环17,三组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相间安装,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靠近动环13的底角设有楔形环19;

从外壳2的密封腔最里端向外端依次设有两两接触安装的第一限位环、弹簧14、外隔环16、外挡环15及第二限位环,外隔环16与外挡环15交替安装有三组,外挡环15与第二限位环间设有间隙,三个外挡环15分别安装在内隔环18与内挡环17之间的凹槽内,形成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连通第一静环11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一22,第二限位环通过弹簧14安装有第一静环11,第一静环11的密封面与动环13的一密封面配合安装,动环13的另一密封面配合安装有第二静环12,第二静环12通过弹簧14配合安装有第三限位环,第三限位环固定安装在密封腔的内壁;外壳2上设有连通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的密封气口10。

近负压机密封腔外侧的固定套的端面安装有设于转轴上的轴承20,轴承20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通向外壳2外部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连通第二静环12与动环13之间的密封面形成流道二23。

动环13的两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动压槽30,动压槽30外端的深度为6-9微米,最好为6微米,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2-5微米,最好为2微米,动压槽30外端到动压槽30里端的深度为线性分布;动压槽30的螺旋角度为15-18°,螺旋角的角度可为16°,能够增加进入动压槽内的气体的压力。

每个动压槽30内一前一后设有两个增压叶片31,第二个增压叶片31的头部设于第一个增压叶片后缘的内弧面侧,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w-r),w为第二个增压叶片31的头部所在位置处的动压槽30的宽度,r为第二个增压叶片31头部的前缘半径,能够大大提高增压叶片对气体的做功效率,使得气体增压更快,气体气压更加平稳。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密封端面分别均匀设有若干连有高压气体的高压孔,高压孔靠近动压槽30的里端设置;第一静环及第二静环密封端面上的高压孔连有通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通有2Mpa的气体,从而降低两个密封端面的磨损,同样,在关闭负压机时,通入压力逐渐降低的气体,从而使得两个密封端面减少磨损,高压气管上设有控制气流的阀门。

第一静环11及第二静环12的材质为浸渍金属石墨,动环13的材质为复合碳化钨,所述复合碳化钨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碳化钨:52份,碳化钛:13份,钛:16份,钴:3.7份,钒:1.8份,碳化铬:2.3份,粘结剂:16份;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铝:5.5份,铁:26份,钼:1.3份,硼:1.6份。

复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组分为:碳化钨:52份,碳化钛:13份,钛:16份,钴:3.7份,钒:1.8份,碳化铬:2.3份,粘结剂:16份,其中每种原料粉末的直径小于2微米,在球磨机中研磨35分钟,再将原料粉末在搅拌机内搅拌30分钟;

步骤二:将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75℃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真空环境中将至室温;

步骤三:将原料粉末制成胚体,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320℃,烧结2小时后,再将温度将至500℃保温30分钟,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其中,将原料粉末压制成胚体的压力为1350-1450kg/cm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