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7062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气滞血瘀型痔疮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气滞血瘀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在国外的美国,痔的发病率约为5%。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气滞血瘀型痔疮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气滞血瘀型痔疮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以解决气滞血瘀型痔疮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气滞血瘀型痔疮。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25~50g、茜草10~16g、丹参8~16g、大母猪藤50~75g、桃仁8~16g、紫珠10~16g、赤芍6~12g、当归8~16g、泽兰8~18g、山楂3~12g、益母草10~32g、 地柏枝25~50g、蒲黄5~12g、花椒3~7g、甘草3~10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30~43g、茜草11~14g、丹参10~14g、大母猪藤55~65g、桃仁10~14g、紫珠11~14g、赤芍8~11g、当归10~14g、泽兰10~16g、山楂6~11g、益母草11~28g、 地柏枝30~43g、蒲黄8~11g、花椒4~6g、甘草5~9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37g、茜草13g、丹参13g、大母猪藤56g、桃仁13g、紫珠13g、赤芍10g、当归13g、泽兰14g、山楂10g、益母草25g、 地柏枝37g、蒲黄10g、花椒5.5g、甘草8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6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3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0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570毫升备用。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9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15~45天,病情逐渐减轻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过江龙子,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胁肋胀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茜草,性味:苦、寒,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病症;

大母猪藤,性味:性平、味微苦,具有除风湿,通经络之功效,用于治疗牙痛、风湿关节炎、无名肿毒;

桃仁,性味:苦甘、平,无毒,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症;

紫珠,性味:苦涩、凉,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等病症;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等;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泽兰,性味:苦辛、微温,具有活血、行水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百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具有消食积;化滞瘀之功效,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

益母草,性味:微寒、辛、苦,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地柏枝,性味:辛、微甘、平,具有清热利湿,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蒲黄,性味:味甘、微辛、性平,具有止血、祛瘀、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花椒,性味:辛、热、有小毒,具有温中止痛、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院腹冷痛、呕吐泄泻、蛔虫腹痛、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气滞血瘀型痔疮,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气滞血瘀型痔疮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37g、茜草13g、丹参13g、大母猪藤56g、桃仁13g、紫珠13g、赤芍10g、当归13g、泽兰14g、山楂10g、益母草25g、 地柏枝37g、蒲黄10g、花椒5.5g、甘草8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43g、茜草14g、丹参14g、大母猪藤65g、桃仁14g、紫珠14g、赤芍11g、当归14g、泽兰16g、山楂11g、益母草28g、 地柏枝43g、蒲黄11g、花椒6g、甘草9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过江龙子50g、茜草16g、丹参16g、大母猪藤75g、桃仁16g、紫珠16g、赤芍12g、当归16g、泽兰18g、山楂12g、益母草32g、 地柏枝50g、蒲黄12g、花椒7g、甘草1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患者共100例,年龄为35岁以上的78例,只有22例为35岁以下。100例患者中痊愈的55例,显效的45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减轻或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