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4925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



背景技术:

颈椎后路手术主要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说白了,就是将脊髓后面的椎板和韧带从上到下,从一侧或两侧翻开,扩大脊髓后方的空间,来自后方的压迫自然解除了,来自前方的压迫虽然还在,但是脊髓可以向后躲避。中国专利CN 2075506U公开了一种腰椎管手术显露器,它由撑开板和撑开架构成,其撑开板为半弧形状,为便于与撑开架配套使用,在撑开板手柄的根部有与撑开架相匹配的卡钩,撑开架由架体、滑板、力爪和撑开杆构成,架体由两个挡板、护板和带卡钩的平衡板连接成的整体结构。使用时,只需把撑开板的卡钩和柄钩与撑开架的护板和平衡板的卡扣相卡即可。在手术开始上撑开板之前,要先将两个力爪向中间滑动靠拢,使其贴附在撑开板体的两侧,既可以避免张开杆影响视线,又能保证撑开杆的力点集中到撑开板上。该腰椎管手术显露器,不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同时操作以暴露手术部位,其自身结构稳定、力量均衡、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避免了可能对病患造成的额外痛苦等情况的发生。

可是后路手术存在以下问题:1、颈椎后方的肌肉韧带被广泛损伤,术后康复困难;因为肌肉和韧带与颈椎后部结构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后方的肌肉韧带才能起到固定维持颈椎体位、牵拉运动颈椎的作用,如果要显露椎板,就必须将肌肉和韧带与骨质之间的自然充分连接分离。2、后路手术多涉及固定融合到多个节段,对颈椎活动性影响较大,患者术后都有颈部僵硬感。3、颈椎后路手术的原理是,将脊髓后移来躲避前方的压迫,但是在脊髓向后移动过程中,颈5神经根会受到牵拉,部分患者就会出现颈5神经根的损伤症状,比如肩膀疼痛。总的来说,传统的经后路腰椎管减压和融合手术对椎旁软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传统手术操作范围大,多裂肌的腱止点部位被广泛剥离,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同时操作,用于将手术部位暴露,既浪费人力而且操作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额外痛苦。

为了减轻病患手术时的痛苦以及术后的恢复,目前很多手术都采用微创手术,脊柱手术中也出现了一种颈椎微创手术(如神经鞘病、单纯脊髓、切断手术等),往往不需要切较大皮肤切口,此类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较小,恢复和愈合时间缩短,但是传统的手术部位暴露器械无法适用于这种微创手术,极大地限制了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没有专门适用于现有的颈椎后路微创手术的手术部位暴露器械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包括两根铰接在一起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成型为工作端和手柄端,所述两根连接臂的工作端均设有撑开片,所述撑开片水平方向的两端向撑开片相对的方向弯折,所述撑开片的底部成型有若干限位齿,所述限位齿向外弯折;所述两个撑开片的高度不相等,所述高度小的撑开片的侧壁上成型有导血槽,所述导血槽内设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末端连接有吸引器;所述连接臂上设有轴心调节装置,所述轴心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撑开片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血槽对应吸引管端口的位置开设有插接套,所述插接套内设有吸引器头。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内设有内管芯,所述内管芯外设有三通阀,所述内管芯上对应三通阀的位置设有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呈弧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轴心调节装置包括连接臂上近工作端成型的轴位凸起以及若干两端成型有轴孔的调节条。

进一步地,所述轴位凸起距离连接臂铰接点的距离为1.5-2cm,所述若干调节条的长度3-15cm。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调节条的长度分别为3cm、6cm、9cm、12cm和15cm。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吸引器头的工作端成型为斜面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吸引器头的工作端成型为钩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吸引器头的工作端成型为锥形筒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利用其进行的后路椎管手术时对于病人来说,皮肤的切口长度由传统的颈椎后路手术的5-10cm减小到2-4cm,出血量由传统手术的50-100ml减小到10-20ml,出血少,切口小,大大地减轻了病患手术时和手术后的痛苦,而且减少病人花费,小切口可以做美容愈合(皮肉缝合),可以减少止血材料应用,节省医疗资源;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手术时间缩短了30%-40%,复杂手术是2-4小时,简单手术是1-2小时,一方面减小了医护人员手术时的压力,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手术过程过于复杂导致人为失误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图3.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4.本发明的导血槽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引器头结构示意图,

图6.本大名实施例2的连接臂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引器头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3的吸引器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连接臂,11、空腔,2、撑开片,3、轴位凸起,4、插接套,5、导血槽,6、吸引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路椎管手术软组织微创牵开器,包括两根铰接在一起的连接臂1,连接臂1的两端分别成型为工作端和手柄端,两根连接臂1的工作端均设有撑开片2,撑开片2水平方向的两端均向内弯折,撑开片2的底部成型有若干限位齿,限位齿向外弯折,防止牵开器在术中移动或滑脱,保证其稳定性;两个撑开片的高度不相等,高度较小的撑开片的侧壁上成型有导血槽5,导血槽5内设有吸引管,吸引管的末端连接有吸引器,便于手术过程中吸引器的工作;连接臂1上设有轴心调节装置,轴心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撑开片之间的距离。

导血槽5对应吸引管端口的位置开设有插接套4,插接套4内设有吸引器头6,吸引器头6为空心管状结构,吸引器头6的工作端成型为斜面刃结构,方便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吸引器头。吸引器内设有内管芯,内管芯外设有三通阀,内管芯上对应三通阀的位置设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呈弧形分布。

轴心调节装置包括连接臂1上近工作端成型的轴位凸起3以及五根两端成型有轴孔的调节条,轴位凸起3距离连接臂铰接点的距离为1.5-2cm,调节条的长度分别为3cm、6cm、9cm、12cm和15cm。当需要锁定连接臂1之间的角度时,将调节条两端的轴孔对准轴位凸起3卡入即完成角度的锁定,根据实际手术情况选择不同长度的调节条以完成连接臂1不同角度的锁定。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撑开片的高度不相等,高度较小的撑开片的侧壁上成型有导血槽5,连接该高度较小撑开片的连接臂为内部成型为空腔11的管状结构,导血槽5与该连接臂的空腔11连通,空腔11位于两根连接臂铰接点的位置为弧形结构,该连接臂1的末端与吸引器连通。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引器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吸引器头的工作端成型为钩状结构。

实施例4

请参阅图8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引器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吸引器头的工作端成型为锥形筒状结构。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