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用熏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899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护理科用熏蒸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科用熏蒸床。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熏蒸床,用于通过加热药液熏蒸皮肤表面,并且通过熏蒸打开皮肤的毛孔,使得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进入人体,同时还起到促进微血管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但是限于结构和设计上的限制,现有的熏蒸床操作复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并且其熏蒸的速度或效率较为缓慢,从而大大影响了现有熏蒸床的使用性能和熏蒸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熏蒸效率的护理科用熏蒸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理科用熏蒸床,包括支架和设于支架上的箱体,并且箱体的顶端开口,在箱体上还设有床板,在床板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床板通孔,同时在床板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并且左限位板伸至箱体的内部左端,右限位板伸至箱体的内部右端;在箱体的左侧顶部还连接有进水管,在箱体的右侧底部还连接有出水管,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还均设有开关阀,并且在出水管处还设有过滤网,在箱体的外部底端还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且在电机的输出轴的顶端还设有多个搅拌杆;在箱体的外部底端还设有加热腔,在加热腔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隔热层,同时在加热腔的内部还设有电加热器。

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床板的上方还设有罩体,罩体的左端与床板的左端铰接,在罩体的右端还设有头部伸出口,同时在罩体上还设有多个罩体透气孔。

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床板的前后两端还分别设有前护栏和后护栏,同时在床板的顶部平面还覆盖有橡胶层,在橡胶层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橡胶层通孔。

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把手。

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支架的底端还设有行走轮,在行走轮处还设有用于制动行走轮的锁止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操作简便,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熏蒸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护理科用熏蒸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1,箱体2,床板3,左限位板4,右限位板5,进水管6,出水管7,开关阀8,过滤网9,电机10,搅拌杆11,加热腔12,电加热器13,罩体14,前护栏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护理科用熏蒸床,包括支架1和设于支架1上的箱体2,并且箱体2的顶端开口,在箱体2上还设有床板3,在床板3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床板通孔,同时在床板3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左限位板4和右限位板5,并且左限位板4伸至箱体的内部左端,右限位板5伸至箱体的内部右端;在箱体2的左侧顶部还连接有进水管6,在箱体2的右侧底部还连接有出水管7,在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上还均设有开关阀8,并且在出水管7处还设有过滤网9,在箱体2的外部底端还设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并伸至箱体2的内部,并且在电机10的输出轴的顶端还设有多个搅拌杆11;在箱体2的外部底端还设有加热腔12,在加热腔12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隔热层,同时在加热腔12的内部还设有电加热器13。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人平躺于床板3上,通过电加热器13对箱体2内的熏蒸用药液进行加热,此时产生的蒸汽便会对床板3上的人体进行熏蒸作用,而通过搅拌杆11的搅拌作用,便可以进一步加速蒸汽的散发和熏蒸,从而大大提升了熏蒸的效率,同时通过搅拌杆11的搅拌作用,还可以使得对熏蒸用药液的加热更加均匀,进而使得蒸汽散发地更加均匀,从而也大大提升了熏蒸的效果。

优选地,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床板3的上方还设有罩体14,罩体14的左端与床板3的左端铰接,在罩体14的右端还设有头部伸出口(图中未示出),同时在罩体14上还设有多个罩体透气孔。这样,通过盖上罩体14,使得人体被罩于罩体14内,而人的头部通过头部伸出口伸出罩体14的外部,从而便可对人体上下进行更加充分的熏蒸,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熏蒸的效果。

优选地,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床板3的前后两端还分别设有前护栏15和后护栏,以对人体进行防护,同时在床板3的顶部平面还覆盖有橡胶层,在橡胶层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橡胶层通孔。

优选地,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箱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把手(图中未示出),以更加方便了对熏蒸床进行搬运。

优选地,上述护理科用熏蒸床,其中在支架的底端还设有行走轮,在行走轮处还设有用于制动行走轮的锁止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电机10和电加热器13均采用现有的设备和/或部件。并且,对于电机10和电加热器13的电源来源,其也均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供电方式(如通过现有的供电设备、蓄电池或者外部电网进行供电)和/或常规驱动方式,以充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