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68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



背景技术:

神经剥离子主要用于神经外科以及脊柱外科手术,术中分离神经组织或硬膜与韧带和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以及将神经或硬膜牵开。现在神经外科手术所用神经剥离子通常由一根细长的扁金属棒制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需要分离、剪切脑及脊椎内的精细组织与神经,操作空间狭窄,需要切割的组织位置多样,操作精细而复杂,危险性较大。目前的操作是:先用神经剥离子分离出需要的神经,再配合组织剪进行剪切,达到操作目的。这种单一的传统操作繁琐、极易损伤视野盲区内组织,而且在进行分离、剪切时,存在需要操作者更换器械等缺点,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工作难度,耗时耗力。剪刀多为直柄,在角度较小的部位操作受限,极易存在视野盲区,操作过程中容易误伤周围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分离切割,且稳定性较高的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包括有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剥离杆、连接杆和手柄,所述剥离杆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剥离杆上设有刀槽,所述刀槽上放置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的连接在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内安装有连接在剥离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卡簧和连接在切割刀片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卡簧,所述切割刀片上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切割刀片对应的切割槽,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铁的输入端和第二电磁铁的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和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进而与第一电磁铁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进而与第二电磁铁的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第一PWM控制电路和第一功率开关,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和第一PWM控制电路进而连接至第一电磁铁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一功率开关连接至第一电磁铁的第二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和第二功率开关,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和第二PWM控制电路进而连接至第二电磁铁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通过第二功率开关连接至第二电磁铁的第二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与地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电容、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四运算放大器,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与地相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至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至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与地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与手柄之间连接有旋转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剥离杆的一侧设有与刀槽连通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脚踏控制板,所述脚踏控制板的微处理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割刀片的刀刃等于或低于刀槽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在剥离杆充分顿性分离神经血管与覆膜间隙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从而完成对所分离覆膜的切割,切割后通过切割刀片的第二卡簧的弹性回缩作用,使切割刀片返回刀槽中,而且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能最大程度保证了锐性切割的稳定性以及灵敏性,避免误伤正常组织,并减少了术中手术器械的更换次数,缩短手术耗时,有效降低医生工作强度。进一步,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能实时调节输出至第一电磁铁的电流,使得剥离杆与连接杆的角度变得可控,且连接杆与手柄亦可通过手动调整,这种改进针对深层的,视野不足以及位置隐藏的组织,极大地缩小了视野的盲区,优化了手术路径,避免损伤过多正常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侧视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的原理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中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中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4,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包括有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剥离杆1、连接杆2和手柄3,所述剥离杆1与连接杆2之间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杆2内设有第一电磁铁21,所述剥离杆1上设有刀槽11,所述刀槽11上放置有切割刀片12,所述切割刀片12的连接在连接轴4上,所述连接轴4内安装有连接在剥离杆1与连接杆2之间的第一卡簧和连接在切割刀片12与连接杆2之间的第二卡簧,所述切割刀片12上设有第二电磁铁13,所述连接杆2上设有与切割刀片12对应的切割槽22,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铁21的输入端和第二电磁铁13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簧使得剥离杆1与连接杆2形成大约120°~135°夹角。当需要调整两者夹角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磁铁21,对剥离杆1产生吸引力,若需要减少夹角,则控制增大输出至第一电磁铁21的电流;反之,则减少输出至第一电磁铁21的电流;当达到需要的角度时,则控制该引力与第一卡簧弹性回缩力相平衡,实现对剥离杆1任意角度的控制,且实现了对复杂结构的分离与暴露。

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片12稳定放置在刀槽11中,所述切割刀片12采用不可磁化材料,刀片前端较厚处安置第二电磁铁13,第二电磁铁13由控制器控制,所示,当剥离杆1到达一定需要的角度后,启动切割刀片12上的第二电磁铁13,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切割刀片12克服第二卡簧弹性回缩力以及对剥离杆1的吸引力,与第一电磁铁21相吸引,使切割刀片12与切割槽22上的对接面形成剪切作用,从而切断覆膜等组织,当通过控制器控制使第二电磁铁13失去磁性后,第二卡簧的弹性回缩力使其返回到刀槽11中。由于控制器的参与,实现对切割刀片12的切割速度的精确控制,加上剥离杆1的可活动性,使得被切组织可充分暴露于视野之中,很好地避免了对视野盲区内正常结构的损伤。其次,切割刀片12与剥离杆1的结合,优化了操作过程,避免因频繁更换手术器械而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减低医生劳动强度。并且通过控制器的控制,最大程度保持了的操作稳定性,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有效适用于精细手术操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和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进而与第一电磁铁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进而与第二电磁铁13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第一PWM控制电路和第一功率开关,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和第一PWM控制电路进而连接至第一电磁铁2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一功率开关连接至第一电磁铁21的第二输入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和第二功率开关,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和第二PWM控制电路进而连接至第二电磁铁1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通过第二功率开关连接至第二电磁铁13的第二输入端。

参考图5,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地相连接。

参考图6,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电容C2、第三运算放大器U3和第四运算放大器U4,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地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地相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地相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至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地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和第二电流放大控制电路将微处理器输出的PWM基准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直流电压信号并按特定倍数放大。

以第一电流放大控制电路为例,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的PWM基准信号先经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组成的二阶无源滤波电路变成直流电压信号,再经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进行放大,经放大后的直流电压信号通过第一PWM控制电路后输出至第一电磁铁中,所述PWM基准信号占空比越大,输出的直流电压越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和第二PWM控制电路可采用PWM控制芯片实现,当需要改变剥离杆1与连接杆2的夹角或需要切割刀片12进行切割时,先通过微处理器输出电平启动第一功率开关或第二功率开关,然后改变微处理器输出的PWM基准信号的占空比,以此改变第一PWM控制电路或第二PWM控制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从而改变输出至第一电磁铁21或第二电磁铁13的电流。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2与手柄3之间连接有旋转轴5,通过剥离杆1及手柄3的配合运用,可将任意组织向着安全侧分离,充分创造安全切割空间,避免误伤正常血管神经,增加手术安全性,而且通过旋转轴5,连接杆2与手柄3之间的角度可手动调整,有效增加灵活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剥离杆1的一侧设有与刀槽11连通的凹槽14从而能避免因组织血块坠入而产生卡顿的情况发生,使得本发明可连续进行分离切割操作,不需要频繁更换手术器械。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有脚踏控制板,所述脚踏控制板的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脚踏控制板通过连接控制器能实现对第一电磁铁21和第二电磁铁13的控制,方便医生在不方便用手操作控制器时可通过脚踏控制板进行电磁铁的控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割刀片12的刀刃等于或低于刀槽11的高度,从而能避免因剥离时刀锋外露产生的误伤。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割槽22中与切割刀片12对应的对接面为圆倒角接合面,这样在最大程度完成剪切操作同时,又避免了对接面因刀锋外露而误伤的潜在危险。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一种能剪切的神经剥离子在剥离杆1充分顿性分离神经血管与覆膜间隙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21和第二电磁铁13,从而完成对所分离覆膜的切割,切割后通过切割刀片12的第二卡簧的弹性回缩作用,使切割刀片12返回刀槽11中,而且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能最大程度保证了锐性切割的稳定性以及灵敏性,避免误伤正常组织,并减少了术中手术器械的更换次数,缩短手术耗时,有效降低医生工作强度。进一步,本发明的剥离杆1与连接杆2角度实现可控,连接杆2与手柄3亦可通过手动调整,这种改进针对深层的,视野不足以及位置隐藏的组织,极大地缩小了视野的盲区,优化了手术路径,避免损伤过多正常结构。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