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的中药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65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八种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用于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的汤剂。



背景技术:

小儿间质性肺炎的西医临床现状:

间质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愈,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支原体、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病儿以频发,反复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伴有发热如急性肺炎的表现。病程一久,营养状态受到影响,可伴发消瘦、盆血及营养不良等疾病,抗菌素等有一定疗效,但往往不能阻止肺部病变的发展和咳嗽的消失。

普通的间质性肺炎;病变不均一,间质有炎症、纤维化、蜂窝样改变与正常肺组织,纤维母细胞灶交互出现。

2.脱性间质性肺炎/呼吸细支气管间质性肺炎;肺泡腔内大量巨噬细胞均匀分布,而以细支气管周围气腔更明显。

3.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见肺泡上皮受损,II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水肿,肺泡腔内出血,有透明膜形成,与呼吸穷迫综合征所见类似。

4.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肺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为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也有纤维化形成。病变在细支气管周围更明显。

这4种组织类型的特征是由于炎症和纤维化量化的不同,也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也不同,如普通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隐袭发病,病情进展慢,治疗反应差,多数病例最后死亡。剥脱性间质性肺炎是少见的类型,也是隐袭发病,但预后好,90%与吸烟有关,最好换以呼吸细支气管间质性肺炎名称以更适于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仅于活动后易疲劳和气短,随病情进展而加剧,轻咳或阵咳,晚期患者常继发感冒,可伴随发烧。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60%左右的患儿可有杵状指;早期肺部可无异常体征,中、晚期可于两下肺外侧听到爆裂音,晚期患者可出现紫绀、气短、体重下降。

根据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粘痰;少数有黄痰及血痰;乏力、消瘦、关节疼痛、低热等;吸气末于肺底及腋下区可闻及表浅粗糙、调高的爆裂性罗音;可有肺气肿及右心衰竭,病人有杵状指(趾)等临床表现。体检时在下肺野可听到湿罗音。在并发肺原性心脏病时有肺动脉第二音亢进,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下肢浮肿。依照这些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西医在治疗间质性肺炎时,往往是用抗生素和激素来治疗,由于抗生素难以到达疾病部位——肺泡间质,因此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有时虽然能用抗生素和激素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但不能阻止肺的纤维化。

小儿间质性肺炎的中医临床现状:

在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上,中医中药在这方面却存在明显优势:首先许多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运用这些中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疗效。其次,许多中药在抗病毒的同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防止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继发感染能起很好的作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医治疗是综合性的,它具有扶正机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治疗间质性肺炎,早期以宣肺清热解毒为主,后期加用涤痰豁痰等治法。

中医临床一般按以下两型辨证施治:

脾肾不足,肺虚顽咳型:形体虚弱,面黄少华,汗多纳呆,咳嗽缠绵,久治不愈,有时伴有喘促,舌苔薄白或白腻,两肺呼吸音粗糙,有鼾音及干罗音,局部呼吸音偏低。胸片示肺的间质病变或支气管周围炎病变,可用健脾、固本、平喘治之。

咳喘痰热型:咳频喘促,痰声漉漉,伴有发热,高低不一,时发时止,迁延难愈,舌红舌苔黄,脉细而散。肺部往往可以听到干湿罗音、鼾音或者哮鸣音,周围血象示白细胞的增加及中性白细胞增高,可用清肺、止咳、定喘治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小儿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克服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缺陷,丰富中医临床用药的可选性,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发明人的多年中医临床经验,提供一种以调节人体的内在生理功能为主,对人体无害,能有效减轻小儿间质性肺炎的缠绵难愈的顽咳症状,而且组成该中药的草药简单易得。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的小儿间质性肺炎中药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草药制成:

前胡8克 玉竹8克 地骨皮8克 白薇8克 桑白皮8克 鼠曲草10克 白前10克 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本发明的重要特点是药剂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本发明各原料组分所含成分以及功能主治如下:

前胡:别名野当归等,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入药有两种,分别是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均含有前胡素,该草药味苦、辛、微寒,入肺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前胡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还有祛痰解痉、抗过敏、抗炎、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的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前胡是降气化痰之良药,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能,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胸膈不利等症。

玉竹:别名尾参、竹根等,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国多地有栽培,该草药味甘、性平,入肺、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玉竹具有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消除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肾上腺皮质样作用,也能促进抗体产生。中医临床总结认为,玉竹是滋肺养印之良药。具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除烦养胃的功效。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及素体阴虚,又感外邪所致的身热、微恶风寒,干咳少痰等。

地骨皮: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别名地节、南骨皮等,分别于中国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该草药味甘、性寒,入肺、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骨皮含有甜菜碱,苦可胺及用于免疫调节剂,杀病毒剂,肿瘤抑制剂的五羟基-6-氮杂双环辛烷等生物碱,这些生物碱被科学实验证实具有降压、解热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该味草药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常用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内热消渴等。

白薇:别名薇草、山烟根子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山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该草药味苦、咸,性寒。入肺经、胃经、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薇水煎剂含有白薇油,白薇油具有抗菌解毒、利尿作用,尤其是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白薇清热凉血之良药,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之功效。主治:用于热病病邪入营血,身热不退,阴虚内热,咽喉肿痛等症。

桑白皮:别名桑根皮,中国各地均有野生的,主产于河南商丘、安徽阜阳等地,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白皮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桑素,桑色烯,和桑黄酮等有效成分,桑白皮具有轻度的镇咳、镇静、降逆豁痰、消炎等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中医临床认为,桑白皮是清肺平喘之良药,桑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肺热喘咳等症。

鼠曲草:别名秋菊草、清明草、佛耳草等,以茎叶入药,主产中国台湾、华东、华南、华中等地。该草药味微甘,性平,入肺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鼠曲草全草含挥发油、谷甾醇、氯化钾、硝酸钾,而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松弛气管平滑肌的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鼠曲草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的功效。可用用于咳嗽,痰喘等症的治疗,是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之寻常用药。

白前:别名:芫花叶白前、嗽药、消结草等,产于江苏、浙江等省份。芫花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白前水煎剂含丰富的白前皂甙,白前皂甙具有很强祛痰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白前是泻肺降气之良药,具有泻肺降气,下痰止嗽之功效。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甘草:别名粉草、甜草根等,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我国多地也有生长。甘草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含有以下成分: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份。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尚分出18a-甘草次酸。从甘草根茎还分出多种黄酮成分中有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等。国产甘草检样分析结果:水溶物18.7-40.54%,甘草酸3.63-13.06%,还原糖3.38-13.67%,淀粉及胶质2.04-6.32%,水分6.04-8.44%,灰分3.35-6.68%。中医临床证实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等症。

实例:

患者卢 某,男,5岁,2015年6月来诊,两年前罹患支原体肺炎,咳嗽一直存在,时重时缓解,服用各种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咳嗽均未能缓解,二级医院的胸片显示右肺下叶气管周围炎症改变,提示患儿间质性肺炎存在可能性。病儿就诊时,面色萎黄,体型偏瘦,多汗,咽充血,舌苔淡,色白。两肺呼吸音粗糙,,右下肺野局部呼吸音偏低可闻及干罗音,结合临床,拟诊断为小儿间质性肺炎,属脾肾不足,肺虚顽咳型,开具:前胡8克 玉竹8克 地骨皮8克 白薇8克 桑白皮8克 鼠曲草10克 白前10克 甘草6克,公开14剂,医嘱患儿家属,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次。二诊时,咳嗽已经有所减轻,食欲转佳,咳嗽明显减轻。继续服药四个月,咳嗽消失,胸平片提示五炎症性改变,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