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设计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紫癜,中医病名又称为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淤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至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症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症相似。
本病目前均以西医治疗为主,临床采用抗生素、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案多为缓解,很难根治,反复发作,同时由于西药有不同程度的对肝肾损害,然而本病纤维蛋白原广泛沉积于肾小球中,肾脏受累可演变至肾病综合症,故而目前西医对本病治疗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是由以下的原料组成:犀角或水牛角5~30g、紫草5~25g、丹皮6~20g、赤芍8~20g、地楡6~25g、丹参5~18g、茜草6~25g、连翘8~20g、银花6~20g、白术8~20g、黄芪6~30g、党参8~20g、甘草5~12g、荞麦或槐米5~20g、大枣3~20个。
具体地,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五种方案:
方案一:犀角或水牛角25g、紫草18g、丹皮18g、赤芍15g、地楡15g、丹参15g、茜草18g、连翘15g、银花15g、白术15g、黄芪25g、党参18g、甘草10g、荞麦或槐米10g、大枣5个;
方案二:犀角或水牛角5g、紫草5g、丹皮6g、赤芍8g、地楡6g、丹参5g、茜草6g、连翘8g、银花6g、白术8g、黄芪6g、党参8g、甘草5g、荞麦或槐米5g、大枣3个;
方案三:犀角或水牛角20g、紫草15g、丹皮15g、赤芍12g、地楡12g、丹参12g、茜草15g、连翘12g、银花12g、白术12g、黄芪20g、党参15g、甘草8g、荞麦或槐米12g、大枣10个;
方案四:犀角或水牛角30g、紫草20g、丹皮18g、赤芍15g、地楡20g、丹参18g、茜草25g、连翘20g、银花20g、白术20g、黄芪30g、党参20g、甘草12g、荞麦或槐米15g、大枣20个;
方案五:犀角或水牛角28g、紫草16g、丹皮16g、赤芍17g、地楡17g、丹参17g、茜草16g、连翘17g、银花17g、白术17g、黄芪23g、党参19g、甘草9g、荞麦或槐米20g、大枣15个。
本发明的药理:
犀角,性寒、归心、肝;功效:胃经清热,凉血,定惊,解毒。主治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水牛角,苦、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紫草,性味: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玫瑰糠疹及疮疡、冻伤、痈肿、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主治热入血分,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清热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证,脾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症。
地楡,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功效:痛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胸痹心痛,腕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茜草,苦、寒,归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凉血;主治止血,祛瘀,通经,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主治和胃生津,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主治中气不足,脾虚食少,倦怠乏力。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
荞麦,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主治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癌,白沙,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
槐米,性微寒,味苦;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只需每日水煎服三次,每次50~150毫升或制成水丸均可服用,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采用祖国医学精髓传承技术,从而发挥显著疗效。
(2)本发明的药物组分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斑、解毒、补气摄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本发明方剂中各种原料的组合严格按照君、臣、佐、使为基础,以复方组合配方,已规避配伍禁忌,安全可靠,药源广,疗效快,治愈率高。
(4)本发明的总体价格相对低廉,适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组成:
犀角或水牛角25g、紫草18g、丹皮18g、赤芍15g、地楡15g、丹参15g、茜草18g、连翘15g、银花15g、白术15g、黄芪25g、党参18g、甘草10g、荞麦或槐米10g、大枣5个。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中的犀角或水牛角先微火水煎15分钟,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水中,一同煎30分钟后取汁;加水适量水浸泡45分钟后,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接着加适量水浸泡45分钟,再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最后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一日三次,每次50~150毫升餐前服饮,一日一剂,30天一疗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组成:
犀角或水牛角5g、紫草5g、丹皮6g、赤芍8g、地楡6g、丹参5g、茜草6g、连翘8g、银花6g、白术8g、黄芪6g、党参8g、甘草5g、荞麦或槐米5g、大枣3个。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中的犀角或水牛角先微火水煎15分钟,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水中,一同煎30分钟后取汁;加水适量水浸泡45分钟后,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接着加适量水浸泡45分钟,再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最后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一日三次,每次50~150毫升餐前服饮,一日一剂,30天一疗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组成:
犀角或水牛角20g、紫草15g、丹皮15g、赤芍12g、地楡12g、丹参12g、茜草15g、连翘12g、银花12g、白术12g、黄芪20g、党参15g、甘草8g、荞麦或槐米12g、大枣10个。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中的犀角或水牛角先微火水煎15分钟,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水中,一同煎30分钟后取汁;加水适量水浸泡45分钟后,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接着加适量水浸泡45分钟,再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最后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一日三次,每次50~150毫升餐前服饮,一日一剂,30天一疗程。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组成:
犀角或水牛角30g、紫草20g、丹皮18g、赤芍15g、地楡20g、丹参18g、茜草25g、连翘20g、银花20g、白术20g、黄芪30g、党参20g、甘草12g、荞麦或槐米15g、大枣20个。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中的犀角或水牛角先微火水煎15分钟,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水中,一同煎30分钟后取汁;加水适量水浸泡45分钟后,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接着加适量水浸泡45分钟,再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最后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一日三次,每次50~150毫升餐前服饮,一日一剂,30天一疗程。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组成:
犀角或水牛角28g、紫草16g、丹皮16g、赤芍17g、地楡17g、丹参17g、茜草16g、连翘17g、银花17g、白术17g、黄芪23g、党参19g、甘草9g、荞麦或槐米20g、大枣15个。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中的犀角或水牛角先微火水煎15分钟,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水中,一同煎30分钟后取汁;加水适量水浸泡45分钟后,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接着加适量水浸泡45分钟,再微火水煎沸20分钟,取汁;最后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一日三次,每次50~150毫升餐前服饮,一日一剂,30天一疗程。
本发明临床试验:
本发明应用于临床实验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均在5~21岁之间,病程1~5年。
治疗效果:该临床实验病例中,所用本发明14~20天后,90例患者瘀斑颜色变浅,出血点部位数量减少,明显缓解,使用30天后,经检测81例患者对照用药前后检测报告:蛋白尿、红细胞、肌酐、尿素氮、尿酸指标明显下降,使用60天后患者紫癜消退,经检测77例患者尿常规,肾功能指标正常,紫癜症状消失。临床实验期间4例患者对该显效不明显反应。
典型病例:
肖X,男,5岁,患者母亲诉:1个月前帮助患者洗澡时,发现患者双下肢皮肤有紫斑、不痛不痒。患者母亲不在意,隔2天后发现毛孔有紫红色点状增多随及到当地县医院就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治疗昨天出院,今日起床又发现紫斑,前来就诊。经使用本发明药物,3周后紫斑开始消褪,斑色变浅,两个月后,下肢皮肤全部恢复正常,再无新增紫斑,停药三个月后到医院检测尿常规蛋白(-),RBC(-)肾功指标正常。
郑XX,女,14岁,患者双下肢分散不均及多个融合瘀斑分布,微痒,触其约高于皮肤,膝关节疼痛,眼睑微浮肿,自诉9岁时就患过敏性紫癜,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过,但经常复发,昨天上体育课解衣后感冒,现在症状加重了。病历显示患者诊断:紫癜性肾炎,平常都是口服泼尼松、扑尔敏、芬必得、肾炎康复片、阿莫西林、卡托普利。经使用本发明药物,30天后紫斑逐渐消褪、斑色变浅,出血点分布稀疏,60天后双下肢未发现新增紫斑,陈旧性紫斑变黄,变淡,90天后双下肢无痕迹,医院检测:尿常规蛋白(-),RBC(-)肾功指标正常。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治疗两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
陶XX,男,9岁,患者现双下肢皮肤紫癜(色暗),腹痛、黑便、浮肿、血尿,在当地医院治疗2个月,症状无明显改观,病历显示住院期间曾用泼尼松、葡萄糖酸钙、头孢噻肟钠等资料未见效果,尿常规:蛋白(++),RBC(+),肾功正常。经使用本发明药物,服用14天后紫斑色变淡,有少许皮下出血点,30天后双下肢紫斑消褪,为了防复发,又继服30天,多次复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随访该患者健康良好。
张X,女,12岁,患者双臂青紫斑块,双下肢明显,皮下瘀疹散在分布,手指关节肿痛,腹痛、咽痛一周,瘀斑压不褪色,轻微疼痛、伴痒,经使用本发明药物,30天后紫斑全部消褪,未发现新增紫斑,停药两个月后未见复发,到医院检测尿常规、肾功能指标正常,此后没来就诊。
蒋X,男,7岁,患者在洗脚时发现小腿分布播撒性紫斑,紫红色,触其微高于皮肤,压瘀斑不褪色,患者母亲带当地医院儿科就诊,查尿常规蛋白(++),RBC(+)肾功正常,诊断过敏性紫癜,服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赛根定、头孢拉定,一周后恢复,停药后复发,又到西南医院入院就治一个月出院后两天再次复发,经使用本发明药物,30天后紫斑开始变黄色、部分皮下出血点分布,服用2个疗程后双下肢发现少量新增淤点,陈旧性紫癜变浅,服用3个疗程后双下肢基本无痕迹,医院检测:尿常规蛋白(-),RBC(-)肾功指标正常。该患者因多次反复发作,为防范再次复发,用该方剂再服用三个疗程,随访2年未见复发,无后遗症。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