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高频喷射通气机可控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99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高频喷射通气机可控连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高频喷射通气机可控连接头。



背景技术:

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重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的0.5%~39%,临床较常见。有研究证实,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时候,使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的机械通气模式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随后赵小龙等进行动物实验指出,这种通气模式容易导致一部分肺泡萎陷,影响气体交换,提出反复肺复张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可进一步减轻ARDS家兔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证实过大的潮气量是导致肺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频通气(HFV)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救治,它与常频通气(CMV)最大的区别在于高通气频率及低潮气量,使用高频喷射通气,可达有效肺泡气体交换,因其在气道开放下应用,故对循环功能干扰轻微,气道较低不会发生气压伤,且高频喷射通气时保留自主呼吸,共容性较好,无人机对抗的顾虑。但高频通气均以气道并结合硬质气管镜使用,由于低潮气量、低气道压容易造成肺泡萎陷。目前,国内尚无符合硬镜开放通气应用标准的喷射通气机上市,均用江西南昌生产的高频喷射呼吸机代替。由于喷射压力不足及接口不匹配等问题,国内在硬镜下使用高频通气时往往难以维持正常血氧,且存在CO2潴留,有时需要撤掉高频喷射呼吸机换接麻醉机,通过麻醉机快速充氧手法控制呼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儿高频喷射通气机可控连接头,为解决麻醉师对小儿唇裂整复术中患儿的呼吸管理这一难题,关键是对通气接头进行改进,通过模拟肺测试确定具体排气孔大小及长度,设置成为可控大小排气的半紧闭式呼吸回路,使排气孔可在排气孔20%-100%范围内可控,使唇裂的整复手术中患儿的呼吸管理效果大大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术中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或暂停时需要脱离小儿高频通气机进行辅助通气或人工通气的缺点,缩短患儿缺氧时间,为患儿生命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高频喷射通气机可控连接头,包括:

主体件,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间为中空结构,且第二主体部分为筒状结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设置之间设置有环状台阶,第二主体部分位于环状台阶中间;第一主体部分相对第二主体部分的一端设置一小儿高频通气机喷射通气管插入口和一小儿高频通气机测压管插入口,第二主体部分中部设有径向贯通的排气孔,第二主体部分相对第一主体部分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插接槽,插接槽设有与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平齐的插接口;

套筒,套筒沿其轴线中空,并对应套在第二主体部分外并与第二主体部分密封滑动贴合;套筒一端滑动贴合环状台阶,另一端低于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所述套筒侧壁上设有径向贯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位置与排气孔位置对应;

底盖,其一端设有对应第二主体部分外直径大小的凹槽,凹槽内侧圆周设置对应插接槽的凸起,所述凸起从所述插接口对应插入插接槽并使底盖在卡紧第二主体部分,底盖与套筒端面相对滑动贴合;底盖另一端设有贯通凹槽并用于连接气管导管的出气孔。

目前小儿术中全麻患儿的呼吸管理多为机械控制呼吸或小儿高频通气控制呼吸,为减轻上述两种通气模式产生的肺损伤程度,本方案在使用高频喷射通气机时,排气孔能达到可控的半紧闭式通气,通气后监测各组气道峰压指标得出,可控的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气道峰压,这种压力介于常频呼吸机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产生的气道峰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气压伤及肺萎缩等肺损伤。尤其小儿肺部发育没有完善,过高与过低的气道峰压均会造成小儿肺损伤,而可控的半紧闭式通气接头,在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就能形成一定的气道峰压。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包括大小相同、均为三角形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位置相对套筒径向设置并相贯通。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为均以相同的周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为正三角形,其一直角边对应相对套筒端面平行,另一直角边相对套筒轴线平行;第一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相对套筒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为矩形结构,排气孔的高度小于调节孔的高度,其宽度小于调节孔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套筒相对主体件旋转并通过调节孔对应连通排气孔,使得排气孔在其20%-100%开口大小中调节。

优选的,所述插接槽包括相通的插入段和卡紧段,所述插入段与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垂直,且设有与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平齐的插接口;所述卡紧段沿第二主体部分周向设置,并相对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倾斜向上。

优选的,所述主体件的插接槽和底盖上的凸起可以替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为圆筒形结构,其与第二主体部分同轴线设置并一体成型,第一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第一主体部分相对第二主体部分的一端设置用于小儿呼吸管的出气接口。

优选的,所述插接槽替代为开口结构外侧设置外螺纹结构,所述凸起替代为位于底盖凹槽内侧并与该外螺纹结构对应的内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外侧设置用于透过调节孔观察排气孔开启大小的刻度。通过设置的刻度使用者的调节时候更加准确方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小儿高频通气机呼吸接头进行改进,形成可控大小排气的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模式,术中患儿的呼吸管理效果大大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术中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或暂停时缺氧需要脱离小儿高频通气机再连接小儿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或者人工控制通气的缺点,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与以往高频通气开展的唇裂整复术通气效果相比,降低了患儿二氧化碳潴留,提高了患儿麻醉期的生命安全。

与常频通气模式相对比:结果显示,在麻醉后无自主呼吸条件下,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能保持较低的气道压力,排除了气压肺损伤及人机对抗的顾虑。且在两种呼吸机通气30分钟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能达到更高的PO2(mmHg),说明通气效果更好。

2.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小儿麻醉实验对比,可控大小排气的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达到稳定于1.0Kpa压力的气道峰压。本高频通气模式对比常频通气(CMV)模式优越性在于:

1)具有高通气频率及低潮气量,很少引起气压伤和很少阻碍循环回流等故障,而过大的潮气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肺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2)使用高频喷射通气,达到稳定的气道峰压,且对胸内压影响轻微,亦对循环干扰轻微;

3)高频喷射通气当自主呼吸恢复时,共容性较好,无人机对抗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主体件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主体件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主体件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主体件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体件、11-第一主体部分、12-第二主体部分、13-环状台阶、14-通气管插入口、15-测压管插入口、121-排气孔、122-开口结构、123-插接槽、2-套筒、21-调节孔、3-底盖、31-凹槽、32-凸起、33-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该连接头包括主体件1、套筒2和底盖3。

主体件1,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部分11和第二主体部分12,且第一主体部分11和第二主体部分12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其内腔直径相等。第一主体部分11与第二主体部分12同轴线设置并一体成型,第一主体部分11的直径大小等于第二主体部分12的直径大小。第一主体部分11和第二主体部分12之间设置之间设置有凸起32的环状台阶13,第二主体部分12位于环状台阶13中间。第一主体部分11相对第二主体部分12的一端设置一小儿高频通气机喷射通气管插入口14和一小儿高频通气机测压管插入口15,通气管插入口14位于第一主体部分11端部的中间位置,测压管插入口15位于通气管插入口14与第一主体部分11端部边缘之间,通气管插入口14和测压管插入口15均是贯通第一主体部分11的内腔。第二主体部分12中部设有径向贯通的排气孔121,第二主体部分12相对第一主体部分11的一端为开口结构122。该开口结构122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插接槽123,插接槽123设有与开口结构122的开口端面平齐的插接口。插接槽123包括相通的插入段和卡紧段,插入段与开口结构122的开口端面垂直,且设有与开口结构122的开口端面平齐的插接口;卡紧段沿第二主体部分12周向设置,并相对开口结构122的开口端面倾斜向上。

套筒2,套筒2沿其轴线中空,并对应套在第二主体部分12外并与第二主体部分12密封滑动贴合;套筒2一端滑动贴合环状台阶13,另一端低于开口结构122的开口端面。套筒2侧壁上设有径向贯通的调节孔21,调节孔21位置与排气孔121位置对应。

底盖3,其一端设有对应第二主体部分12外直径大小的凹槽31,凹槽31内侧圆周设置对应插接槽123的凸起32,凸起32从插接口对应插入插接槽123并使底盖3在卡紧第二主体部分12,底盖3与套筒2端面相对滑动贴合。底盖3另一端设有贯通凹槽并用于连接气管导管的出气孔33。底盖3和主体件1之间为旋转卡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维护,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快速将底盖3拆卸,并使套筒2脱离主体件1;这是螺纹连接及其他连接方式无法达到的。同时,在套筒2调节好调节孔21和排气孔121位置,即排气孔121排气大小后,可以进一步旋转底盖3,使得底盖3进一步与套筒2接触,从而使得套筒2实现固定。

其中,排气孔121为矩形结构,排气孔121的高度小于调节孔21的高度,其宽度小于调节孔21的宽度。调节孔21包括大小相同、均为三角形的第一调节孔21和第二调节孔21,第一调节孔21和第二调节孔21位置相对套筒2径向设置并相贯通。第一调节孔21和第二调节孔21为均以相同的周向设置。进一步的,第一调节孔21和第二调节孔21均为正三角形,其一直角边对应相对套筒2端面平行,另一直角边相对套筒2轴线平行;第一调节孔21与第二调节孔21相对套筒2轴线对称。

使用时,第一主体部分11的通气管插入口14连接小儿高频通气机喷射的通气管,用于喷气输入;第一主体部分11的测压管插入口15连接小儿高频通气机测压管,用于测量通过本连接头内气道峰压,保证合适的气道峰压输出;底盖3的出气孔连接用于小儿的气管导管。安装过程,将套筒2套入主体件1的第二主体部分12,并使用套筒2卡紧在第二主体部分12的开口结构122,此时套筒2相对第二主体部分12滑动密封贴合,且和环状台阶13、底盖3滑动贴合;这样套筒2可以相对主体件1旋转,而排气孔121和调节孔21也在旋转过程中重合或错开,实现对排气孔121开口大小中调节;在完成调节后继续旋转底盖拧紧,锁定排气孔121开口大小。但是需要知道未来保证通气中对小儿呼吸安全,这里不能够将排气孔100%闭合,需要至少保证不管套筒2如何旋转,排气孔121至少有20%的开口大小;这里设置排气孔121的矩形结构的宽度大小大于二分之一套筒2外直径大小;同时调节孔21的正三角形,其高度大于调节孔21的高度,其宽度大于调节孔21的宽度。这样,保证套筒2不能够完全遮挡排气孔121,而且使用正三角形的调节孔21实现调节,可以使排气孔121大小调节线性更加平滑,调节性更加好。同时,正三角形的调节孔21也具有大小指示的作用,便于观察调节。具体的,套筒2相对主体件1旋转并通过调节孔21对应连通排气孔121,使得排气孔121在其20%-100%开口大小中调节。第二主体部分12外侧设置用于透过调节孔21观察排气孔121开启大小的刻度。通过设置的刻度使用者的调节时候更加准确方便。

根据不同人群或使用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气道峰压大小设置排气孔121开口大小中调节范围设置在其30%-90%、40-100%、50-100%、60-100%或20-90%等。

为减少小儿过程中混入粉尘或混有病原体的空气,可以在调节孔21上设置空气过滤网,同时在主体件1内腔中喷涂杀菌涂层。空气过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尘埃,杀菌涂层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证通气质量。

如图图4和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主体件,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且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二主体部分同轴线设置并一体成型,第一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主体部分的直径大小。第一主体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分一端中间,并形成环形台阶。第一主体部分相对第二主体部分的一端设置一小儿高频通气机喷射通气管插入口和一小儿高频通气机测压管插入口,或也可以是具有接口的出去接口。通气管插入口位于第一主体部分端部的中间位置,测压管插入口位于通气管插入口与第一主体部分端部边缘之间,通气管插入口和测压管插入口均是贯通第一主体部分的内腔。第二主体部分中部设有径向贯通的排气孔,第二主体部分相对第一主体部分的一端为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凸起。

底盖,其一端设有对应第二主体部分外直径大小的凹槽,凹槽内侧圆周设置对应插接槽,插接槽包括相通的插入段和卡紧段,插入段与开口结构的开口端面垂直,且设有与底盖上端面平齐的插接口;卡紧段沿凹槽周向设置,并相对底盖上端面倾斜向下。主体件凸起从插接口对应插入插接槽并使底盖在卡紧第二主体部分,底盖与套筒端面相对滑动贴合。底盖另一端设有贯通凹槽并用于连接气管导管的出气孔。

当然,这对不同情况,也可以使用插接槽替代为开口结构外侧设置外螺纹结构,凸起替代为位于底盖凹槽内侧并与该外螺纹结构对应的内螺纹结构。这样,底盖和主体件为螺纹连接。

目前小儿术中全麻患儿的呼吸管理多为机械控制呼吸或小儿高频通气控制呼吸,为减轻上述两种通气模式产生的肺损伤程度,本方案在使用高频喷射通气机时,排气孔能达到可控的半紧闭式通气,通气后监测各组气道峰压指标得出,可控的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气道峰压,这种压力介于常频呼吸机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产生的气道峰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气压伤及肺萎缩等肺损伤。尤其小儿肺部发育没有完善,过高与过低的气道峰压均会造成小儿肺损伤,而可控的半紧闭式通气接头,在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就能形成一定的气道峰压。尤其小儿肺部发育没有完善,过高与过低的气道峰压均会造成小儿肺损伤,而可控大小排气的半紧闭式通气接头,可在原排气孔20%-100%范围内可控,在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就能形成一定的气道峰压。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模式下能保持较低的气道峰压,排除了气压伤的顾虑;而与高频喷射通气模式相比能保持一定的气道峰压,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预防肺萎缩。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