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82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常见病,以青年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严重的影响阑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甚至危及到其患者的生命。一般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在人体大肠尾端的阑尾发生急性炎症,伴随着剧列疼痛,并且短时间化脓,治疗不及时危及生命。慢性阑尾炎一般是阑尾部位发生慢性炎症,伴随着疼痛、阵痛或反射痛,痛期时间长,反复发作,不能自愈,甚至产生急性发作转化为急性阑尾炎。

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慢性阑尾炎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即采用注射抗生素、口服中西葯治疗,只能维持,无法根治,且依赖性强,导致药量越来越大,造成恶性循环。急性阑尾炎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切除阑尾,达到根治,但需住院对人体右下腹进行开刀手术,治疗费用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10-15、芙蓉叶10-15、亮菌7-10、麦冬7-9、红藤6-8、马齿苋6-8、苦参5-7、薏苡仁6-8、延胡索4-6、黄柏5-7、黄芪4-6、生地5-7、干地黄4-6、忍冬藤3-5、刺蜜4-6、苦菜3-5、牡丹皮3-5、紫花地丁4-6、甘草3-5、冰片1-3、落葵2-4、头巾草0.5-1。

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12、芙蓉叶13、亮菌8、麦冬8、红藤7、马齿苋7、苦参6、薏苡仁7、延胡索5、黄柏6、黄芪5、生地6、干地黄5、忍冬藤4、刺蜜5、苦菜4、牡丹皮4、紫花地丁5、甘草4、冰片2、落葵3、头巾草0.7。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5-7天即可治愈。

本发明采用金银花、芙蓉叶、亮菌、麦冬、红藤、马齿苋为主药,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芙蓉叶具有清肺凉血,消肿排脓之功效;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红藤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辅药以苦参、薏苡仁、延胡索、黄柏、黄芪、忍冬藤、刺蜜、苦菜、甘草等,合用具有补气固表,清热排脓,化瘀消痛,泻火除蒸,疏风通络,活血祛瘀,敛疮生肌,止痛消炎之功效;加上落葵性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接骨止痛,活血的功效;调和诸药,能有效治疗阑尾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采用纯中草药,配方合理,药效确切,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效;同时具有药源广,易于取材,造价低廉,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的的优点,从根本上治愈阑尾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金银花12、芙蓉叶13、亮菌8、麦冬8、红藤7、马齿苋7、苦参6、薏苡仁7、延胡索5、黄柏6、黄芪5、生地6、干地黄5、忍冬藤4、刺蜜5、苦菜4、牡丹皮4、紫花地丁5、甘草4、冰片2、落葵3、头巾草0.7。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5-7天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何某某,26岁,女,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伴有呕吐,到医院检查就诊为,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3天后,症状得到缓解,继续服用2天,痊愈。

病例2、杨某某,57岁,男,患慢性阑尾炎五年多,发病时下腹持续性疼痛,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期间服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治愈后复发。后经人接受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续服用5天,诸症全消,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3、富某某,39岁,男,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3小时后体温上升至39度,到医院就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改为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3天后,疼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服用3天,疼痛消失,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