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636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妊娠瘙痒症是妊娠期常见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滴虫等感染,局部营养障碍,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患者皮肤干燥,腹部及外阴甚或全身瘙痒,坐卧不安,影响孕妇生活质量,且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现代医学治疗妊娠瘙痒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局部应用激素,短期效果可,远期疗效欠佳,副作用多,患者依从性差。

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发生改变,导致皮肤及附属器发生一些生理或病理改变,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是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西医对此病无统一诊断,认为妊娠期间,胎盘合成大量雌孕激素,影响胆汁排泄,胆汁酸盐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仅根据发病特征把此病归入皮肤病范畴,因妊娠这一特殊时期,西药可能造成对胎儿的影响,用药有诸多限制,所以疗效差强人意,这就促使了中医治疗的发展。

中医对此病从“湿热”或“血虚”着手治疗,基于辩证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小。目前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熏蒸、外用、口服等。

中医认为妊娠瘙痒属于“风痒”、“血风疮”等,病机主要为血虚风燥。妊娠期阴血聚于冲任饱宫,阴血不足,化燥生风,肤肌失痒顾瘙痒。

临床上口服药物以陈实功“消风散”为基础加减治疗妊娠瘙痒,效果可,但是孕妇多担心口服药物对胎儿有影响,顾依从性不好。也有不少外用药方,用于清洗和湿敷等,有效率不是很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包括蛇床子、芥穗、苦参、黄柏和防风;所述药材的重量比为:蛇床子45~55份;芥穗40~50份;苦参80~100份;黄柏20~40份;防风30~50份。

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药材的称取;步骤二,药材的浸泡;步骤三,煮药材;步骤四,过滤、冷却;其中:

在步骤一中,根据药方的重量比,称取药材:蛇床子50份;芥穗45份;苦参90份;黄柏30份;防风45份;

在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的药材混合后,加适量水,浸泡20~50min;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水,煮沸后继续煮10~25min;

在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煮后的药材过滤,取药液;将药液冷却至30~40℃,得到药品。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用水量为没过药材2cm。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最佳浸泡时间为30min。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煮沸后继续煮15min为宜。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药液的冷却温度以皮肤温度不烫为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常见中药材治疗妊娠瘙痒,效果好,解决了妊娠期孕妇的痛苦,避免了早产等严重并发症。

本发明采用熏蒸、湿敷及清洗的方法治疗妊娠瘙痒,解决了孕妇口服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的问题,依从性好。

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无痛苦,治疗时间短,可方便孕妇的家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包括蛇床子、芥穗、苦参、黄柏和防风;所述药材的重量比为:蛇床子45~55份;芥穗40~50份;苦参80~100份;黄柏20~40份;防风30~50份。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药材的称取;步骤二,药材的浸泡;步骤三,煮药材;步骤四,过滤、冷却;其中:

在步骤一中,根据药方的重量比,称取药材:蛇床子50份;芥穗45份;苦参90份;黄柏30份;防风45份;

在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的药材混合后,加适量水,浸泡20~50min;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水,煮沸后继续煮10~25min;

在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煮后的药材过滤,取药液;将药液冷却至30~40℃,得到药品。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用水量为没过药材2cm。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最佳浸泡时间为30min。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煮沸后继续煮15min为宜。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药液的冷却温度以皮肤温度不烫为宜。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药材的称取;步骤二,药材的浸泡;步骤三,煮药材;步骤四,过滤、冷却;其中:

在步骤一中,根据药方的重量比,称取药材:蛇床子45份;芥穗50份;苦参95份;黄柏25份;防风40份;

在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的药材混合后,加适量水,浸泡20~50min;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水,煮沸后继续煮10~25min;

在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煮后的药材过滤,取药液;将药液冷却至30~40℃,得到药品。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用水量为没过药材2cm。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最佳浸泡时间为30min。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煮沸后继续煮15min为宜。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药液的冷却温度以皮肤温度不烫为宜。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药材的称取;步骤二,药材的浸泡;步骤三,煮药材;步骤四,过滤、冷却;其中:

在步骤一中,根据药方的重量比,称取药材:蛇床子55份;芥穗40份;苦参85份;黄柏35份;防风35份;

在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的药材混合后,加适量水,浸泡20~50min;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浸泡后的药材和水,煮沸后继续煮10~25min;

在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煮后的药材过滤,取药液;将药液冷却至30~40℃,得到药品。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用水量为没过药材2cm。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最佳浸泡时间为30min。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煮沸后继续煮15min为宜。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药液的冷却温度以皮肤温度不烫为宜。

所述治疗妊娠瘙痒的药方的用法及用量为:外阴部瘙痒可熏蒸,也可以坐浴,坐浴之前应清洗外阴,其他部位皮肤可以清洗,也可以湿敷,1天2-3次,连用5-7天。

基于上述,本发明采用常见中药材治疗妊娠瘙痒,效果好,解决了妊娠期孕妇的痛苦,避免了早产等严重并发症;本发明采用熏蒸、湿敷及清洗的方法治疗妊娠瘙痒,解决了孕妇口服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的问题,依从性好;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无痛苦,治疗时间短,可方便孕妇的家庭应用。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温,具有消炎、止痒、抗过敏作用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脓胞疮等。蛇床子素对组胺依赖性和组胺非依赖性瘙痒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组胺依赖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组胺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因此该药物对抗组胺药物不敏感的患者依然有良好的止痒效果。

芥穗解表散风,透疹。用于麻疹,风疹,疮疡等初起,对妊娠期的各种皮疹及疱疹均有止痒作用。

妊娠期患者抵抗力下降、假丝酵母菌感染造成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多以瘙痒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苦参的成分为苦参碱,研究表明苦参碱对痢疾杆菌、皮肤真菌、阿米巴原虫、滴虫等具有抗感染作用。是由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的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生物总碱分离制备。中医认为,苦参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杀虫、解毒的作用。治热毒血痢、肠风带麻风,血、赤白带下、黄疸尿闭、疳积、皮肤瘙痒、阴疮湿痒、烫伤、疥廨等。对妊娠瘙痒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妊娠瘙痒与肝脾肾失调有关,肝脉绕阴器,又主藏血,肾藏精,主生殖,开窍开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之邪,随经注于下焦,或忧思恼怒,肝郁生热夹湿下注,湿热生虫,虫扰阴部而发痒,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化燥生风,阴部肌肤失养而发病,黄柏苦寒,长于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与其他四种药物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之功。

防风,古名“屏风”,见于《名医别录》。李时珍谓:“防者御也,其功效疗风最要,故名。”防风味辛、甘,性温、润,为“风药中之润剂”,归膀胱、肝、脾经,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上述五种药物常见,效果可能,性温和,不会对妊娠期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反应,且制作方法简单,使用方法简便安全,便于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