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监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72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设有茂菲氏滴管和报警夹持体,所述茂菲氏滴管上包覆有报警夹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夹持体内设有终端节点控制装置,所述终端节点控制装置包括报警电路模块、充电电路模块、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和开关电路模块,所述报警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和开关电路模块分别与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经充电电路模块供电,通过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统一管理报警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和开关电路模块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是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 、电容 C10、电容C11,芯片U1和晶振Y1、Y2构成MCU工作系统,所述电容C3负责芯片U1的内部供电稳压,电容C1,C2,晶振Y1构成外源晶振系统Ⅰ,供给32.768K的标准震荡频率,电容C10,C11,晶振Y2构成外源晶振系统Ⅱ,供给32M的标准震荡频率;所述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和电感L4构成巴伦之匹配电路,调节发射天线的阻抗匹配,信号经由PCB天线E1发射与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和红外线接收电路,所述茂菲氏滴管一侧的报警夹持体内设有红外线发射电路,另一侧的报警夹持体内设有红外线接收电路,使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红外线接收电路形成对射来采集茂菲氏滴管内的液滴信息,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红外发射管D2、电阻R3和电阻R1,所述红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电阻R2、红外接收管D1和电容C4,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VCC供电,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P10管脚为高电平时,Q1的发射极为高电压,电流经由电阻R3导通至红外发射管D2,红外发射管D2工作,发射出红外线,电阻R2与红外接收管D1串联分别接由VCC与GND两端,当红外接收管D1接受到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时,其自身阻值发生变化,其K极接P07管脚,并由MCU进行AD转换采样,判断数据,电容C4为滤波电容,抑制D1产生的尾峰冲击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是由电阻R6、NPN三极管Q2和蜂鸣器LS1组成,NPN三极管Q2基极接P11口,射级接蜂鸣器正引脚,集电极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接VCC,当P11为高电平时,NPN三极管Q2导通,电流经过蜂鸣器,蜂鸣器启动工作,发出警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稳压电路由芯片U2,电阻R8,LED二极管D4和高脚开关S1组成,高脚开关一端接电池正极,一端接U2芯片第3引脚,U2芯片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接D4正极,D4负极接电阻R8,R8另一端接地;当高脚开关闭合时,U2第3引脚与电池正极导通,获得最高3.7V电压,经自身DC-DC稳压,获得3.3V电压,作为VCC对外供应,由第二引脚输出;此时第二引脚为高电位,带动LED正常工作,LED发光,指示系统正常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是由USB接口USB1,芯片U3,电容C12,电阻R5,R7,发光二极管D3构成, USB接口接外源USB插头时,USB接口的第1脚为5V高电平,USB接口的第5脚为地电位,USB接口USB1的第1脚接芯片U3第4脚,USB接口USB1的第5脚接芯片U2的第2脚,芯片U2的第2脚与第5脚之间接电阻R7,R7控制编程充电电流大小;电容C2接入芯片U3的第3脚和第4脚之间,起稳压作用,电池的正极接如芯片的第4脚,负极接地;电阻R5接入芯片U3的第4脚,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正极,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当USB插头接入时,芯片U3的第4脚为5V电压,5V电压经由R5和D3构成一个通路,在电流的驱动下,发光二极管D3工作发光,起到指示充电的作用;芯片U3在第4脚为5V高电平时,启动工作,第3引脚输出4.2V电压,电流大小由第5脚对地电流大小控制,即由R5阻值大小控制,完成对接入芯片第4脚与第2脚的聚合物电池的充电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3.7V锂电池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的MCU采用TI公司的CC254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的监测算法包括输液速度计时系统和报警计时系统,所述输液速度计时系统的算法采用门限滤波和遗忘算法处理,其步骤为:红外对管采集茂菲氏滴管和药液滴落的漫反射和折射效应的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在充电电路供电情况下上下波动为0.1-0.3V,即检测到电压变化为2-8%,由于每一液滴信号都存在一个冲击尾峰,对于这个信号的处理采用直接将信号进行AD转换,将采集到的电信号数值放大,并设定两个门限值,当突破上限值时,标志位置TRUE,突破下限值时标志位置FALSE,标志位经过两次变换时,记为检测到一个液滴;若检测到信号的尾峰冲击,则根据液滴的时间戳信息比对,判断液滴频率,小于一定时间间隔的液滴信息予以忽略;

所述报警计时系统的算法步骤为: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上每检测到液滴信号时,报警标志位复位,计时系统二清零;并通过设定报警时长,当长时间检测不到液滴信号时,计时系统二所计时长超过设定的报警时长,报警标志位挂起,程序驱动报警电路模块发出警报信息;当再次检测到液滴信号时,通过对报警标志位复位,可以解除警报;

所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的算法步骤为: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液滴信号时,截取时间戳,并比对上一次时间戳,计算出两液滴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并求取相邻的十个液滴间隔时间的平均值,并有下列公式得出输液速度:

(公式 3)

并将输液总量信息与输液速度以及终端节点的ID号封装到液滴终端微处理模块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