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18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集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尿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集尿器一般由固定裤、集尿器本体和集尿袋组合而成。硅橡胶制成的集尿器本体,其头部加工成与人体相符合的形状,固定裤通过连接件与集尿器本体的头部连接成一体,并可将集尿器本体的头部固定在人体的排尿器官外,集尿器本体的末端与集尿袋相连。但这种集尿器在使用时,会因为使用时人体的姿势不同造成尿管堵塞,或者尿液量突然增大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泄露或恶臭。

另外,使用纸尿裤或尿垫也可以解决大小便问题,但一次小便就会造成纸尿裤或尿垫吸满,无法解决多次小便问题,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尿器,该集尿器使用方便,且无需频繁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包括:接尿件,所述接尿件适于人体穿戴以盛接尿液;集尿容器;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连接在所述接尿件与所述集尿容器之间以将所述接尿件盛接的尿液导入所述集尿容器;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集尿容器或者所述导液管上以驱动所述导液管内的液体朝向所述集尿容器流动;尿液感应导线,所述尿液感应导线的一端设有感应端子,所述尿液感应导线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尿件上,在所述尿液感应导线与所述接尿件相连接时,所述尿液感应导线通过所述感应端子感应尿液;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尿液感应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尿液感应导线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驱动件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通过在接尿件上设置尿液感应导线,且驱动件通过尿液感应导线的检测结果控制接尿件向外排尿,从而最大程度地排尽接尿件上的尿液,保持接尿件相对干燥,避免接尿件产生异臭、过于潮湿等问题。这样,接尿件可不用频繁更换,且制作工艺简单,能方便随身携带。由于尿液感应导线可与接尿件连接或 者从接尿件上拔下,便于接尿件的更换。

具体地,所述接尿件的底端设有排液孔,所述导液管的末端插接在所述排液孔内。由此,将导液管与接尿件插接连接,导液管的拔断与连接操作非常容易,便于接尿件的清洁、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的邻近末端的部分形成为锥形管,在朝向所述导液管的末端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管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由此,导液管的锥形面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导液管插拔更加容易。

具体地,所述导液管的邻近末端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周向环绕所述导液管的凸环。由此,可提高排液孔的密封效果,避免尿液从排液孔内漏出。同时,也可避免导液管从排液孔内脱离出。

更具体地,所述凸环为多个,所述多个凸环轴向间隔设置,且在朝向所述导液管的末端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凸环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从而能更进一步提高排液孔的密封效果,避免尿液从排液孔内漏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尿液感应导线位于所述导液管内,其中,所述尿液感应导线的所述感应端子位于所述导液管的末端。由此,集尿器的管路数量少,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尿液感应导线的插拔和导液管的插拔可同时进行,进一步提高了集尿器使用的便利性。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端子设在所述接尿件上,所述接尿件上设有与所述感应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尿液感应导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可拆卸配合的第二接线端子。由此,可实现多元化的设计,满足各种应用条件需求。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卡扣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插板或者插柱,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中的另一个形成为插管,所述插管的一端敞开形成为与所述插板或者插柱插接配合的插孔。

可选地,所述感应端子为湿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接尿件为纸尿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处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结合后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结合前的对比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圈示B处的导液管与接尿件结合后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导液管与接尿件结合前的对比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圈示C处的结合后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结合前的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尿器100、

接尿件1、排液孔11、接管12、避让槽13、接尿件的底面S、排液孔的中心轴线L、

集尿容器2、导液管3、锥形管31、凸环32、

信号控制线5、控制器6、尿液感应导线7、感应端子70、

第一接线端子81、第二接线端子82、端座801、卡体8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100,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接尿件1、集尿容器2、导液管3、驱动件(图未示出)、尿液感应导线7和控制器6。

接尿件1适于人体穿戴以盛接尿液,导液管3连接在接尿件1与集尿容器2之间以将接尿件1盛接的尿液导入集尿容器2。驱动件设在集尿容器2或者导液管3上,驱动件用于驱动导液管3内的液体朝向集尿容器2流动。尿液感应导线7的一端设有感应端子70,尿液感应导线7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接尿件1上,在尿液感应导线7与接尿件1相连接时,尿液感应导线7通过感应端子70感应尿液。控制器6与尿液感应导线7的另一端连接,且控制器6与驱动件电连接,以根据尿液感应导线7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件的运行。

当使用者穿上接尿件1后,如果无尿液排出,此时尿液感应导线7感应不到尿液, 则控制器6处于闭合状态,驱动件不动作;当使用者排出了尿液后,尿液感应导线7在接尿件1上可通过感应端子70感应到尿液,控制器6可通过尿液感应导线7的检测结果判断出接尿件1上存有尿液,之后控制器6向驱动件发出动作信号以启动驱动件。接尿件1上的尿液会向导液管3流动,在驱动件提供的动力下,导液管3内的尿液不断地向集尿容器2流动。

通过上述操作,接尿件1可不用频繁更换,且能保持相对的干燥,避免接尿件1产生异臭、过于潮湿等问题。

这种集尿器100,通过尿液感应导线7感应接尿件1上是否滞留尿液,可直接检测出使用者是否排尿,且能通过驱动器的驱动主动排出接尿件1上的尿液,并能根据尿液感应导线7的检测结果判断出接尿件1上尿液是否排尽。因此,接尿件1的结构无需过于复杂就能排尽尿液,制作工艺简单,能方便随身携带。

其中,如图2和图3、图7和图8所示,由于尿液感应导线7的一端与接尿件1之间可拆卸连接,当不使用集尿器100时,可将尿液感应导线7从接尿件1上拔下,方便接尿件7清洁,而在使用时再将尿液感应导线7连接上接尿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100,通过在接尿件1上连接尿液感应导线7,且驱动件通过尿液感应导线7的检测结果控制接尿件1向外排尿,从而最大程度地排尽接尿件1上的尿液,保持接尿件1相对干燥,避免接尿件1产生异臭、过于潮湿等问题。这样,接尿件1可不用频繁更换,且制作工艺简单,能方便随身携带。由于尿液感应导线7可与接尿件1连接或者从接尿件1上拔下,便于接尿件1的清洁,当接尿件1难以清洁时,也可直接更换接尿件1,更换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接尿件1可为各种类型的尿布,不用根据男女器官的不同进行结构变化。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接尿件1可为纸尿裤,这样接尿件1吸水性好、柔软、质轻,穿戴舒服。另外,有的纸尿裤增加了伸缩弹性腰围、立体防漏隔边等结构,因此用纸尿裤作为接尿件1,防漏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集尿器100中也可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将接尿件1固定在身体上,可选地,固定件可为裤体,固定件也可为绑带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尿液感应导线7可连接在接尿件1的底端,这样,尿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汇聚时,尿液感应导线7的感应端子70可及时感应到是否有尿液存在。接尿件1的底端设有排液孔11,导液管3连接在排液孔11上,这样,尿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汇聚时自动向导液管3内流动,而且导液管3可最大程度地地排尽接尿件1上的尿液。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端子70为湿度传感器,尿液感应导线7可称为尿 液湿度感应线。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控制器6中至少预设有湿度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集尿器100使用时,控制器6不断比较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预设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的大小。当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时,控制器6控制驱动件启动;当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控制器6再控制驱动件停止。使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尿液,可使接尿件1的湿度降低到预定的湿度值,如上述示例中接尿件1的湿度降低到第二临界值时驱动件才停止抽液,从而保证接尿件1足够干燥舒适。

当然,感应端子70的结构可不限于湿度传感器。例如,感应端子70也可为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人体新排出的尿液的温度接近于人体体温,新尿液温度相对环境温度较高,因此控制器6也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变化,判断出接尿件1上是否有尿液排出。针对温度传感器,控制器6的控制方法可从控制器6针对湿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上类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可为抽气泵,抽气泵与集尿容器2相连。当控制器6向抽气泵发出运行信号后,抽气泵将集尿容器2内的气体向外抽出,使得集尿容器2内气压降低。在压差作用下,导液管3可将接尿件1上的尿液导入集尿容器2中。这里,抽气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已为现有技术所熟知,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件可不限于抽气泵,驱动件可为现有技术公开的能向导液管3内的液体提供流动动力的部件。

例如,集尿容器2的与导液管3相连的连接口处可设有开关门(图未示出),集尿容器2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开关门打开或者关闭的电动件(如电机、电磁阀等),控制器6与电动件电连接。集尿容器2为真空容器,当控制器6向电动件发出运行信号后,电动件驱动开关门打开,集尿容器2内与外界的压差驱动导液管3内液体向集尿容器2内流动。当控制器6向电动件发出终止信号后,电动件驱动开关门关闭,抽液停止。该示例中,集尿容器2及集尿容器2上的开关门、电动件可构成驱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尿液感应导线7与接尿件1既可相连接又可相断开的结构方式有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端子70可预设在接尿件1上,感应端子70与尿液感应导线7可拆卸连接。其中,接尿件1上可设有与感应端子70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81,尿液感应导线7上可设有与第一接线端子81可拆卸配合的第二接线端子82。这样,当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相连接时,不仅尿液感应导线7的一端连接在接尿件1上,而且尿液感应导线7通过第一接线端子81、第二接线端子82与感应端子70电导 通,使得感应端子70的感应信息可通过尿液感应导线7传输至控制器6。

其中,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这里不作具体限制。这样,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的结构形式多样,可实现多元化的设计,满足各种应用条件需求。

例如,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插板或者插柱,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中的另一个形成为插管,插管的一端敞开形成为与插板或者插柱插接配合的插孔。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插拔操作简单。

上述插接连接的一种具体应用结构可为,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的其中一个形成为USB接口,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中的另一个形成为USB接头。这样,插拔操作简单。

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形式不限于相互插接连接,例如,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可卡扣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应端子70也可固设在尿液感应导线7上,尿液感应导线7的一端可与接尿件1可拆卸连接。在相连接状态,感应端子70设在接尿件1上,在相断开状态,感应端子70随尿液感应导线7脱离接尿件1。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不同具体实施例中尿液感应导线7、导液管3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表明相同的元器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器件。

实施例一

图1-图5展示了实施例一中集尿器100的结构。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图3所示,感应端子70(实施例一中未示出)预设在接尿件1上,接尿件1上设有与感应端子70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81,尿液感应导线7上设有与第一接线端子81可拆卸配合的第二接线端子82。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卡扣连接。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的其中一个包括:端座801和卡体802,卡体80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端座801上,卡体802的另一端卡扣连接在端座801上,卡体802与端座801之间限定出卡槽,第一接线端子81和第二接线端子82中的另一个配合在卡槽内。

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接线端子82包括端座801和卡体802,第一接线端子81可配合在第二接线端子82限定的卡槽内,在卡体802打开时,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可相脱离。

在第一接线端子81卡在卡槽内后,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接触连接,保证尿液感应导线7的感应端子70与控制器6的信号传输的畅通。可选地,第一接线端子81为网板电极。

其中,第一接线端子81预设置在接尿件1的底面S上,第二接线端子82预设在尿液感应导线7的末端,第一接线端子81与第二接线端子82的卡接操作非常方便。

另外,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驱动件设置在集尿容器2上,控制器6与驱动件之间通过信号控制线5连接,控制器6通过信号控制线5向驱动件传输运行信号。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图4、图5所示,接尿件1的底端设有排液孔11,导液管3的末端插接在排液孔11内。将导液管3与接尿件1插接连接,导液管3的拔断与连接操作非常容易,便于接尿件1的清洁、更换。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导液管3的邻近末端的部分形成为锥形管31,在朝向导液管3的末端的方向上锥形管31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由此,导液管3的锥形面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导液管3插拔更加容易。

可选地,排液孔11形成为与锥形管31适配的锥孔,这样一来,导液管3与排液孔11的内表面之间接触面积大,密封效果好,可避免尿液从排液孔11内漏出。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导液管3的邻近末端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周向环绕导液管3的凸环32。这样,导液管3在插入排液孔11后,位于凸环32的部分与排液孔11的内表面配合更加紧胀,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尿液从排液孔11内漏出。同时,通过凸环32的紧胀配合,也可避免导液管3从排液孔11内脱离出。

更具体地,凸环32为多个,多个凸环32轴向间隔设置,且在朝向导液管3的末端的方向上多个凸环32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这样,多个凸环32相当于多层密封环,从而能更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尿液从排液孔11内漏出。

进一步地,接尿件1的底端设有接管12,排液孔11设在接管12上,排液孔11的中心轴线L与接尿件1的底面S的夹角小于90度。这里,当接管12所在部分的接尿件1的底表面为平面时,该平面为上述底面S。当接管12所在部分的接尿件1的底表面为曲面时,该曲面的切平面为上述底面S。当接尿件1可变形时,接管12所在部分的切面可为上述底面S。

排液孔11的中心轴线L与接尿件1的底面S的夹角小于90度,使导液管3插入后与接尿件1的底面S之间的夹角也小于90度。其中,接管12预置在接尿件1上,导液管3与接管12相插接后,导液管3通过接管12连通接尿件1内尿液排放处。

可以理解,接尿件1是用于穿戴在人体身上的,如果导液管3从接尿件1的底面S竖直向下连接,则使用者在坐姿状态时非常不便。因此将排液孔11的中心轴线L与接 尿件1的底面S的夹角设置成小于90度,使得人体处于坐姿或者仰躺状态时能更加舒适。

可选地,接尿件1的邻近接管12的底面S上设有用于避让导液管3的避让槽13,这样,当排液孔11的中心轴线L与接尿件1的底面S的夹角较小时,也能保证导液管3顺利插接。

在图5中,接管12的一部分伸出接尿件1的底面S,接管12的另一部分设于接尿件1内,相当于接管12的另一部分隐藏在接尿件1内,避让槽13的边缘与接管12的端面平齐,排液孔11朝向避让槽13设置。这样,接管12超出接尿件1的底面S的部分较少,减少了使用者坐在接尿件1上时的不适。

实施例二

图6-图8展示了实施例二中集尿器100的结构,实施例二中集尿器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集尿器100的结构大体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二中取消了接线端子组件结构,尿液感应导线7可插拔地连接在接尿件1上。

在实施例二中,尿液感应导线7位于导液管3内,其中,尿液感应导线7的感应端子70位于导液管3的末端。

如图6-图8所示,导液管3的中段接在控制器6上,尿液感应导线7沿导液管3设置,这样,尿液感应导线7与导液管3相当于一根管路,集尿器100的管路数量少,使用非常方便。

而且由于尿液感应导线7的感应端子70位于导液管3的末端,当导液管3插入排液孔11内时,感应端子70也插入在排液孔11内。这种结构,使得尿液感应导线7的插拔和导液管3的插拔可同时进行,进一步提高了集尿器100使用的便利性。

在实施例二中,取消了外置的信号控制线5,信号控制线5可并置在导液管3上,或者控制器6与驱动件采用无线方式传输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器100,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清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