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367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疤痕”是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治疗疤痕的方法:1.疤痕切除;2.皮肤磨削术。将表皮层和真皮乳头层进行磨削以达到改善皮肤表面不规则部分的目的,适用于痤疮,天花,水痘,带状疱疹,烧伤或手术后遗留的浅表疤痕等;3.疤痕松解局部改形术:较大的增生性疤痕可手术切除,再从身体正常部位切除游离皮片移植到疤痕创面上,修复创面,恢复肌肤功能。

传统的疤痕治疗程序繁琐且耗费较高,一般家庭较难承受昂贵的疤痕去除修复费用,因此衍生了一些新的疤痕修复手段:疤痕修复液以及便携式修复装置。专利号为CN202959250U的专利美容笔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疤痕修复美容的方案,该笔两端分别是疤痕去除笔和修复端。该专利虽然提供了一种小体积的美容工具,但是笔的两端分别是修复和去除笔头,使用起来比较繁琐。专利号为CN104984417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真空泵负压疤痕治疗装置,该装置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产生的负压将疤痕修复贴或修复膜更牢固的固定在疤痕处。但该装置在实际使用中仍有不便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包括笔身,所述笔身包括笔杆和笔头,笔杆和笔头之间设有修复液选择旋钮;笔杆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笔杆的空腔分为第一修复液槽和第二修复液槽,第一修复液槽和第二修复液槽底部设有处于同一弧线上的堵头卡槽和泄液孔;修复液选择旋钮上部设有与泄液孔配合的堵头,修复液选择旋钮内设有泄液通道;笔头内对称设有与泄液通道配合的修复液通道。

进一步地,笔头的笔尖处设有纳米碳晶毛细管管网。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液选择旋钮下部连接有笔头旋转开关,笔头旋转开关内对称设有z型导轨,笔头上部设有卡设在z型导轨内的接触头,z型导轨上部设有金属接触点;修复液通道包括上修复液通道和下修复液通道,上修复液通道的进口与泄液通道连接,上修复液通道的出口设有联通头,笔头底部设有联通头卡槽;下修复液通道的进口高于联通头卡槽,下修复液通道的进口与联通头卡槽之间设有联通头滑道,下修复液通道的出口联通毛细管管网。

进一步地,所述联通头水平设置,下修复液通道的进口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笔头外侧设有LED灯,LED灯的开关与金属接触点相连接,笔杆顶端设有纽扣电池。

进一步地,两个堵头卡槽沿隔板对称设置,两个泄液孔沿隔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同一个笔头可交替进行疤痕的修复和去除,笔尖处设有经过表面功能化处理的纳米碳晶复合医用高分子材料毛细管管网,用3D打印技术一体化成型。纳米碳晶是一种新型的纯碳素材料,在形貌上以球形聚集体形式存在,其表面存在两种不同形式C原子且都具有活性。纳米碳晶颗粒细、硬度高且耐磨性好,粒径在0~20nm范围之内,因其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使笔头耐磨并有韧性,在使用中不会折断,增强了笔头的寿命。此外,纳米碳晶具有高表活性和高比表面积,纳米碳晶表面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这些活性位点经过功能化处理之后能够复合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因子,该特性结合其管网的设计使得修复液可以更好的达到笔头,能将将修复液均匀的作用在疤痕患处。纳米碳晶是纯碳物质,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它和人体组织细胞不会产生任何的生物排他性反应。

(2)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修复液槽内可以注入不同类型的修复液,通过旋转修复液选择旋钮可以控制两个泄液孔的开启与关闭,从而选择不同的修复液;在转动修复液选择旋钮时就可以进行泄液孔的切换,泄液孔连通下方的泄液通道;堵头卡槽是用来卡主堵头的同时还可以固定修复液选择旋钮,防止出现旋钮滑动现象。如图2所示,选择使用第二修修复液槽内的修复液时,则顺时针旋转旋钮,则泄液通道同泄液孔重合,同时堵头进入堵头卡槽中,修复液从修复液通道进入下方笔头;第一修复液槽下方的堵头从堵头卡槽中被旋转出来进入泄液孔,进而阻止第一修复液槽内的修复液进入下方笔头。如若选择第一修复液槽内的修复液,则做相反方向旋转即可。

(3)LED灯可以为修复过程提供照明,其开关通过笔头旋转开关来控制,笔头旋转开关内部有接触头和导轨,在导轨的上端有金属接触点,当使用笔头时候,顺时针旋转笔头旋钮开关,笔头伸出笔身,且接触点与笔头旋转开关上的接触头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同时修复液联通头与下修复液通道连通,上方液体进入笔头中;当不使用笔头的时候,逆时针旋转笔头旋钮开关可以缩回笔头,与此同时LED灯也将被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放大图;

其中,笔帽1,笔杆2,第一修复液槽21,第二修复液槽22,隔板23,泄液孔24,堵头卡槽25,纽扣电池26,修复液选择旋钮3,堵头31,泄液通道32,笔头旋转开关4,LED灯41,z型导轨42,笔头5,上修复液通道51,联通头511,下修复液通道52,纳米碳晶毛细管管网53,联通头卡槽54,接触头55。

具体实施方式

纳米碳晶的制备参考专利CN 20151075033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便携式疤痕修复装置,其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笔身和笔帽1,笔身包括笔杆2和笔头5,笔杆2和笔头5之间设有修复液选择旋钮3;笔杆2内设有隔板23,隔板23将笔杆2的空腔分为第一修复液槽21和第二修复液槽22,第一修复液槽21和第二修复液槽22底部设有处于同一弧线上的堵头卡槽25和泄液孔24;修复液选择旋钮3上部设有与泄液孔24配合的堵头31,修复液选择旋钮3内设有泄液通道32,两个堵头卡槽25沿隔板23对称设置,两个泄液孔24沿隔板23对称设置;笔头5内对称设有与泄液通道32配合的修复液通道,笔头5的笔尖处设有纳米碳晶毛细管管网53。

所述修复液选择旋钮3下部连接有笔头旋转开关4,笔头旋转开关4内对称设有z型导轨42,笔头5上部设有卡设在z型导轨42内的接触头55,z型导轨42上部设有金属接触点;修复液通道包括上修复液通道51和下修复液通道52,上修复液通道51的进口与泄液通道32连接,上修复液通道51的出口设有水平的联通头511,笔头5底部设有联通头卡槽54;下修复液通道52的进口水平设置且高于联通头卡槽54,下修复液通道52的进口与联通头卡槽54之间设有联通头滑道,下修复液通道52的出口联通纳米碳晶毛细管管网53。

笔头5外侧设有LED灯41,LED灯41的开关与金属接触点相连接,笔杆2顶端设有纽扣电池26。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修复液槽内可以注入不同类型的修复液,通过旋转修复液选择旋钮3可以控制两个泄液孔24的开启与关闭,从而选择不同的修复液;在转动修复液选择旋钮3时就可以进行泄液孔24的切换,泄液孔24连通下方的泄液通道32;堵头卡槽25用来卡住堵头31的同时还可以固定修复液选择旋钮3,防止出现旋钮滑动现象。如图2所示,选择使用第二修修复液槽内的修复液时,则顺时针旋转旋钮,则泄液通道32同泄液孔24重合,同时堵头31进入堵头卡槽25中,修复液从修复液通道进入下方笔头5;第一修复液槽21下方的堵头31从堵头卡槽25中被旋转出来进入泄液孔24,进而阻止第一修复液槽21内的修复液进入下方笔头5。如若选择第一修复液槽21内的修复液,则做相反方向旋转即可。

LED灯41可以为修复过程提供照明,其开关通过笔头旋转开关4来控制,笔头旋转开关4内部有接触头55和导轨,在导轨的上端有金属接触点,当使用笔头5时候,顺时针旋转笔头5旋钮开关,笔头5伸出笔身,且接触点与笔头旋转开关4上的接触头55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同时修复液联通头511与下修复液通道52连通,上方液体进入笔头5中;当不使用笔头5的时候,逆时针旋转笔头旋转开关4可以缩回笔头5,与此同时LED灯41也将被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