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299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贴,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无创呼吸机面罩的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无创的呼吸支持手段。但在无创呼吸机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支持,氧浓度需求量大,尤其是面部消瘦的患者来说,当无创呼吸机面罩与颜面部危险三角区皮肤接触较紧密时,鼻翼两侧,鼻梁部,两侧颧骨及下颌骨都是受压点。长时间使用无创呼吸机面罩的,受压局部皮肤容易出现红斑、破损,继而出现颜面部危险三角区皮肤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当接触稍松时又会漏气,导致患者分钟通气量低。且患者舒适度较低,依从性差。如何在使用上述医疗相关器械时,有效地预防颜面部危险三角区和耳廓根部皮肤医疗相关器械压疮的发生,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的关键。

专利号为CN103920218A申请了一种无创呼吸机病人面部三角形保护贴膜及其设计方法,在常规方形渗液吸收贴膜的基础上分别裁减掉两个半个椭圆的眼眶轮廓A、一个鼻翼轮廓B和一个鼻梁轮廓C而形成,由额贴、鼻根贴、面颊贴组成,可以避免患者面部与面罩直接接触,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来其设计并非基于人体脸面部的解剖形态而设计,因此,其所得到的保护贴膜并不能保护全面,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面罩与面部密合性很差,由此产生的呼吸机漏气将直接导致患者因无法得到呼吸机辅助呼气的持续支持而致病情加重的风险增加,甚至可导致病人因呼吸窘迫而危及生命。其次,每次使用都需要浪费方形渗液吸收贴膜,其减去的部分不能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医疗废物,而且随着患者面部肌肉带动面罩的微动,同时存在的缺陷还表现在保护贴膜与皮肤的固定时在力学效果上因不能均匀分配,在病人主动呼吸情况下,因脸部肌肉在呼吸时的生理起伏波动会导致保护贴移位,而在保护贴移位的情况下,即可失去了防止压疮的预期效果。再有,手工剪的重大缺陷不无法标准化的产业化生产,其次用手工剪的弊端还在于将事先灭菌好的产品经过剪刀的操作会导致二次污染,这对于身陷于医院重症监护室,需要以呼吸机来维持生命,身体免疫功能及其低下的病人而言是导致致命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人体脸面部生理解剖形态而精心设计的,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头面部解剖形态而设计的异形保护贴,并针对无创呼吸机的面罩进行了尺寸匹配,可以对头面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保护,其异形敷贴的尺寸略大于呼吸机面罩,当呼吸机面罩覆盖在异形敷贴上以后,在面罩用系带固定后的自然重力作用下,面罩的边缘会嵌入异形敷贴的材质上,并形成凹槽,由此不仅起到了加强固定面罩与病人的脸面部,且更是有效地起到了预防压疮的预期效果。能非常有效地防止面部危险三角区受压导致皮肤组织出现水肿、面部红斑、皮肤破损、压疮等,提高患者舒适感,与皮肤之间的固定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包括面部贴和耳廓根部贴,所述面部贴包括贴主体,所述贴主体包括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部下方的第二贴合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贴合部之间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贴合部,各所述贴合部围成镂空区,所述第三贴合部包括面贴合部和嘴角贴合部。

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人体头面部特殊的生理结构特点而设计的,面部贴平整地贴于无创呼吸机面罩与患者面部皮肤接触的鼻梁根部、鼻翼两侧、面颊至唇下部位,设计合理,患者佩戴舒适,各贴合部针对面部不同区域,贴附效果更好,固定牢靠,不容易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嘴角贴合部的内侧设有相对设置的镂空的嘴角区。

由于随着嘴的张开与闭合,嘴角处容易带动面部贴,造成面部贴,在嘴角贴合部设置嘴角区,可以有效避免嘴角处皮肤带动面部贴,面部贴黏贴更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贴主体包括底部的粘合层和位于所述粘合层上方的缓压层。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0.5-1.0mm,所述缓压层的厚度为所述粘合层厚度的1-2倍。

粘合层越薄,越不容易被面部肌肉的运动而带动脱离面部皮肤,但是太薄,粘力难以保证,权衡两者,本方案中采用0.5-1.0mm;缓压层的厚度决定保护的效果,但是过厚又会影响整个保护贴与皮肤之间的粘合效果,在粘合层厚度的1-2倍范围内,与粘合层提供很好的缓存效果,又不至因为过厚而容易随着面部肌肉的运动而带动脱离面部皮肤。

作为优选,所述耳廓根部贴包括左片和右片,所述左片和所述右片的内侧弧度与耳廓根部的弧度相匹配;所述左片和所述右片均包括耳背部和贴附于耳廓上端的上端部以及由所述耳背部过渡到所述上端部的过渡部。

耳廓根部贴设计成两只单独不相连,左右对称,大小、形状、弧度基于人体耳廓根部的而精心设计,与人体耳廓根部特殊生理解剖形态结构相匹配的,与面部贴配合使用,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头面部解剖形态而设计的异形保护贴,针对无创呼吸机的面罩及其固定带,可以对头面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保护,有效地防止面部危险三角区受压导致皮肤组织出现水肿、面部红斑、皮肤破损、压疮等,提高患者舒适感,与皮肤之间的固定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面贴合部的宽度1.5-3㎝,以致左右两侧以颧骨为止点,因为颧骨的外侧有颧肌、咀嚼肌等一系列肌肉结构,患者嘴的张合会直接带动这些肌肉,面贴合部止于颧骨,可以避免面部肌肉的运动带动保护贴,使得保护贴的固定更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所述缓压层之间设置有连接拉丝。即使面罩会带动保护贴移动小幅度移动,由于连接拉丝的存在,在缓压层和粘合层之间提供一个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的缓冲,所以缓压层移动,而不会带动粘合层,从而保证了粘合层与皮肤之间的粘合牢固度。过渡层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与连接拉丝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层包括支撑骨架和分散在所述支撑骨架内的胶体,胶体优选为硅凝胶,所述支撑骨架为具有网格结构的布。

支撑骨架给胶体提供附着点,胶体渗入到支撑骨架内,使胶体不易局部脱落,即使面罩局部对其造成压力,也依然能形成完整的整体粘合层,加强粘合层与皮肤之间的粘接牢固度。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层为强吸水纤维层,患者在吸氧过程中,面罩中会产生水蒸气,过渡层选用强吸水纤维,能快速吸收水分,尽可能保障粘合层与皮肤之间的干燥,避免水分降低粘合层与皮肤之间的粘度。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贴,基于人体头面部解剖形态而精心设计,针对无创呼吸机的面罩,对脸面部和耳廓根部的压迫点提供保护,结构简单,操作使用便利,与皮肤固定牢靠,不容易滑动,揭除方便,不损伤皮肤,避免了机械性压力直接作用于患者颜面部危险三角区和耳廓根部,有缓冲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医疗器械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且透气性好,能更好地保证皮肤干燥。利于保护皮肤,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适合各年龄段且易于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等特点,便于在医院,养老院及家庭等各种医护场所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部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耳廓根部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部贴横截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面部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部贴;101-粘合层;102-缓压层;103-过渡层;104-连接拉丝;11-第一贴合部;12-第二贴合部;13-第三贴合部;131-面贴合部;132-嘴角贴合部;1321-嘴角区;14-镂空部;2-耳廓根部贴;21-耳背部;22-上端部;23-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针对无创呼吸机的面罩、基于人体头面部特殊的生理结构特点设计的,包括面部贴1和耳廓根部贴2,分别针对面罩和固定面罩的固定绳。其中,面部贴1包括贴主体,贴主体包括与患者鼻梁根部相贴附的第一贴合部11、沿着第一贴合部11的两侧向下延伸,与鼻翼两侧面颊相贴附的两个第三贴合部13,第三贴合部13的下端相连,形成与唇下、下颌相贴附的第二贴合部12。第一、二、三贴合部围成镂空区14,露出患者口鼻部。第三贴合部13包括面贴合部131和嘴角贴合部132,面贴合部131的宽度1.5-3㎝,左右两侧以颧骨为止点,可以避免面部肌肉的运动带动保护贴,使得保护贴的固定更牢固,本实施例面贴合部131的宽度选择2.0㎝。

轴向剖开贴主体,可以看到,保护贴的层次结构如附图2所示,从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至上,依次包括底部的粘合层101、过渡层103、连接拉丝104、缓压层102,粘合层101的厚度为0.5-1.0mm,缓压层102的厚度优选为粘合层101厚度的1-2倍,本实施例中,粘合层101的厚度为1㎜,缓压层102的厚度为1㎜。粘合层101包括支撑骨架和分散在所述支撑骨架内的胶体,所述支撑骨架为具有网格结构的布,本实施例采用纱布,胶体采用硅凝胶;过渡层103采用强吸水纤维。

耳廓根部贴2如附图3所示,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和所述右片的内侧弧度与耳廓根部的弧度相匹配;左片和所述右片均包括耳背部21和贴附于耳廓上端的上端部22以及由耳背部21过渡到所述上端部22的过渡部23。耳廓根部贴2的层次结构,采用与面部贴1相同的,使用时保护贴平整贴于耳廓根部与头颅外侧相连接的夹角部位。

实施例2:

如附图4所示的一种头面部异形压疮保护贴,针对无创呼吸机的面罩、基于人体头面部特殊的生理结构特点设计的,包括面部贴1和耳廓根部贴2,分别针对面罩和固定面罩的固定绳。其中,面部贴1包括贴主体,贴主体包括与患者鼻梁根部相贴附的第一贴合部11、沿着第一贴合部11的两侧向下延伸,与鼻翼两侧面颊相贴附的两个第三贴合部13,第三贴合部13的下端相连,形成与唇下、下颌相贴附的第二贴合部12。第一、二、三贴合部围成镂空区14,露出患者口鼻部。第三贴合部13包括面贴合部131和嘴角贴合部132,面贴合部131的宽度3㎝,左右两侧以颧骨为止点,可以避免面部肌肉的运动带动保护贴,使得保护贴的固定更牢固。嘴角贴合部132的内侧设有相对设置的镂空的嘴角区1321,可以有效避免嘴角处皮肤带动面部贴,面部贴黏贴更牢固。

保护贴的层次结构,从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至上,依次包括底部的粘合层101、过渡层103、连接拉丝104、缓压层102,粘合层101的厚度为0.5-1.0mm,缓压层102的厚度优选为粘合层101厚度的1-2倍,本实施例中,粘合层101的厚度为0.5㎜,缓压层102的厚度为1㎜。粘合层101包括支撑骨架和分散在所述支撑骨架内的胶体,所述支撑骨架为具有网格结构的布,这里采用粘胶纤维布,胶体采用硅凝胶,粘胶纤维与硅凝胶之间可以粘附更牢固,形成一个强度更大的整体;过渡层103采用强吸水纤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