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吻合。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适用于创伤及手术切口的表层皮肤缝合。然而吻合过程中,医生并不容易识别吻合状态,一次吻合创口或切口不到位或者吻合钉成型后仍继续按动活动手柄,可能会造成卡钉或打滑等现象,影响吻合钉的成型和吻合效果,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止因吻合不到位而造成卡钉,或推钉片过度推动吻合钉而造成打滑的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以及钉仓组件;固定手柄尾端内部设置有阻力垫,固定手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活动手柄通过转动轴与固定手柄转动连接;钉仓组件设置于固定手柄前端内腔,并通过弹簧与活动手柄连接,钉仓组件包括储钉盒、吻合钉、推钉片和成型钉板;吻合钉放置于储钉盒内,推钉片设置于储钉盒后端,并与弹簧连接;成型钉板设置于储钉盒上方,成型钉板下端设置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与储钉盒出钉口相对应。
进一步地,固定凹槽设置有过渡圆角,两个过渡圆角对称且向内收口。
进一步地,转动轴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轴挡圈。
进一步地,活动手柄下端设置为波浪形。
进一步地,固定手柄前斜侧面开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对创口或切口进行吻合,利用阻力垫防止因吻合不到位而造成卡钉,同时利用限位凸块防止吻合钉成型后推钉片过度推动吻合钉而造成打滑,确保吻合器的正常使用和吻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的成型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包括固定手柄1、活动手柄2以及钉仓组件3。
活动手柄2通过转动轴4与固定手柄1转动连接,转动轴4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轴挡圈,将转动轴4固定在固定手柄1上。活动手柄2下端设置为波浪形,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使用方便。
钉仓组件3设置于固定手柄1前端内腔,并通过弹簧5与活动手柄2连接,钉仓组件3包括储钉盒31、吻合钉32、推钉片33和成型钉板34。吻合钉32放置于储钉盒31内均匀排列,推钉片33设置于储钉盒31后端,并与弹簧5连接。
固定手柄1前斜侧面开有观察窗6,能更清晰得观察吻合钉32的剩余数量,对医生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
为了防止一次吻合不到位后进行二次吻合时造成卡钉现象,固定手柄1尾端内部设置有阻力垫11。固定手柄1内壁上对应活动手柄2平面设置有限位凸块12,以防止吻合钉32成型后继续按动活动手柄2造成推钉片33继续向前移动,过度推动吻合钉32而造成打滑现象。
如图1和图2,成型钉板34设置于储钉盒31上方,成型钉板34下端设置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与储钉盒31出钉口相对应,固定凹槽设置有过渡圆角,两个过渡圆角对称且向内收口,增加了成型钉板34与吻合钉32的接触面,利于吻合钉32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在吻合创口或切口时,通过按动活动手柄2,带动弹簧5压动推钉片33,推钉片33向前移动将钛钉从储钉盒31中推出,成型钉板34向下挤压吻合钉32成型。在挤压成型过程,若一次吻合未到位,活动手柄2则会卡在阻力垫11上以提醒医生继续用力;在吻合钉32成型后,限位凸块12则会阻止推钉片33过度推动,以示一次吻合完成。
综上所述,通过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对创口或切口进行吻合,利用阻力垫防止因吻合不到位而造成卡钉,同时利用限位凸块防止吻合钉成型后推钉片过度推动吻合钉而造成打滑,确保吻合器的正常使用和吻合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