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63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经络检测仪。



背景技术: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人体外在四肢和内在脏腑,沟通各个部位的通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经络学说是一个重要分支,它贯穿在中医对于生理观察,病理诊断以及养身治病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以及对中医经络理论的深入研究,经络的生理功能和检测手法日渐被国内外所认识。中医普遍认为,每一经脉都有其一定的循行路线和起止,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脉所循行的部位和络属的脏腑进行检测。穴位检测的研究也经历了从主观感觉到客观的实验记录,并在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开拓出新领域。

随着对经络现象研究的逐渐客观化和对经络实质研究的逐步深入化,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声、光、电、热等不同的方面对经络穴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指标。测量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人体经络的测量提供了更加简单而准确的方式,发明专利ZL93102797.7、ZL98112393.7等即讨论了如何对经络穴位进行数字化的辨识与检测。

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基本是通过先确定一个激励穴位点,再确定一个测量穴位点来进行单点测量,当需要测量多个穴位点时,会采取单点逐个安装逐个测量的方法。这样在每测试一个穴位点时,均需要重复找穴位、粘贴测量穴位、检查测量穴位点是否粘好、测试、计算等步骤,在测试点较少的情况下,该方法还能有效实施,当测试点多达80个或者上百个后,该方法显得效率很低。

同时,由于人体经络是一个活动的、时刻在变化的能量系统,它的状态受时间变化、个体新陈代谢、心理活动、肢体活动、外界环境刺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经络检测技术中,采取单点逐个采集的技术,第一个采集点和最后一个采集点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这样多个穴位点测试时个体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此外,在长时间多点的测试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发生肢体位置的变化,这样就很难保证多个穴位点测试时,激励电压穴位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影响数据在整体比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患者身体上多个穴位点进行经络阻值及信息的测量,减少每一个穴位在采集条件上的差异,提高多个穴位的测试精度和效率的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

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包括微处理器,用于连接激励穴位的激励穴位组件和用于连接被测试穴位的采集模块;

激励穴位组件具有激励穴位端子,为激励穴位端子提供电压的激励电源模块和激励电源线,激励电源模块受控于微处理器;

采集模块具有采集组件,模数转换芯片和至少一个选通芯片,以及采样电阻;选通芯片为多路输入、一路输出,选通芯片的输出端与采样电阻连接;采集组件包括排线和多个测量端子,排线中的每根数据线连接一个测量端子,每个测量端子对应一个待测试穴位;排线与选通芯片的输入端连接,选通芯片受控于微处理器,被选通的测量端子作为当前测量端子;采样电阻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连接;模数转换芯片获取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微处理器计算人体经络的等效阻抗,,其中为激励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为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采样电阻的电阻值,为经络检测仪的内阻。一个模数转换芯片配备一个采样电阻,选通芯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经络检测仪在测量之前,先将所有测量端子粘贴固定在对应的待测量穴位上,微处理器控制选通芯片的通路,被选通的通道对应的测量端子测量对应的待测量穴位的等效阻抗值。当选通芯片只有一个时,微处理器可以控制选通芯片的各个通道顺序选通、并设定各个通道选通的间隔时间。当选通芯片有多个时,微处理器可以使多个选通芯片同时选通,也可以使多个选通芯片顺序或间隔选通。由于在检测前就将所有测量端子粘贴到人体上,因此检测过程中无需再做寻找待测量穴位、将测试端子粘贴在待测量穴位的工作,从而节约检测时间,避免第一个待测量穴位与最后一个待测量穴位之间出现明显的时间差。

进一步,以患者手上穴位作为待测量穴位的多个测量端子组成采集手套,以患者脚上穴位作为待测量穴位的多个测量端子组成采集脚套;采集脚套具有脚套本体,采集手套具有手套本体,手套本体和脚套本体分别布置有采集线,测量端子位于采集线的端部,采集线另一端与排线连接。

采集手套和采集脚套均用亲肤材料制作,采集手套和采集脚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采集手套和采集脚套的作用在于将局部区域的测量端子集中在采集手套或采集脚套上,便于在测量之前将测量端子定位到对应的穴位上。使用了采集手套和采集脚套并不意味着所有测量端子都安装在采集手套或采集脚套上。例如,待测量穴位位于患者背上、手臂上或腿上的,其测量端子可以直接通过采集线与排线连接的零散测量端子,也可以是集中在一小块贴布上等。

进一步,测量端子为一中心凸起的金属圆盘,金属圆盘的表面设置一层环形橡胶,凸起从环形橡胶的中心通孔处伸出,凸起的顶点用于与皮肤接触。通过环形橡胶和凸起的配合,保证测量端子与人体穴位间为点接触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 采集方式上,同一个激励源,统一电压,多穴位快速巡回采集,得到类似于同时检测的效果,减少了每一个穴位在采集条件上的差异,提高了多个穴位的测试精度和效率。

2. 经络检测时,病人带上采集手套、采集脚套后,采集手套、采集脚套上的测量端子在测量穴位附近,医生只需简单粘贴,即可完成多个测量端子在测量穴位处的安装,大大降低了多个穴位点的检测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将多个测量端子同时粘贴在人体穴位上,通过采集模块能实现多个穴位点的同时测量,间隔测量,多点测量,对称测量,顺序测量等,以及每个穴位点的测试时间、重复测试次数可控,为多种不同的经络诊断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测试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的系统结构图。

图2 为采集手套示意图。

图3 为测量端子示意图。

图3-1是图3的正视图。

图3-2是图3的侧视图。

图4为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包括微处理器1、激励电源模块21、采集模块31、采集手套34和采集脚套。微处理器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与激励电源模块21和采集模块31交互式通讯。控制激励电源的开关,使电压能施加在激励穴位上。微处理器1通过上位机客户端通讯模块42与上位机客户端5通讯,接收上位机客户端5的控制信息,对采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并反馈到上位机客户端5。微处理器1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与采集模块31进行通讯,配置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并对人体进行经络阻抗采集。

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实现微处理器1与激励电源模块21、采集模块31之间的通讯,完成命令及数据交换。上位机客户端通讯模块41实现微处理器1与上位机客户端5或者移动客户端之间的通讯,主要方式包括以太网,USB或蓝牙等,完成上下位机的数据传送。

激励电源模块21,通过激励电源输出线22和激励穴位端子23对人体穴位进行激励。激励穴位端子23粘贴在人体的激励穴位处,并与激励电源模块21通过激励电源输出线22相连。

采集模块31,通过采集手套34、采集脚套和输出排线32对人体穴位进行测试。

采集模块31包括模数转换芯片312、选通芯片313和采样电阻Rc。该采集模块31以模数转换芯片312 和多路选通芯片313为核心,实现对人体多个经络阻抗的测量,通过多路选通芯片313与上位机选通程序,实现对具体穴位点的测试,并可设置多个穴位点的测试顺序和单个穴位点的测试时间。

如图2所示,采集手套34由测量端子33、医用胶布341、采集线342、排线端子343和手套本体344组成。手套本体344用亲肤材料做成,通过穿戴在手上或脚上完成测量端子33在测量穴位附近的初步定位。然后再通过医用胶布341将测量端子33粘贴在穴位上,多个测量端子33通过采集线342与排线端子343相连,采集线342是柔性低阻抗的导线,排线端子343通过输出排线32与采集模块31中的选通芯片313前端相连。

如图3所示,测量端子33,为一中心凸起的金属圆盘332,圆盘上具有一层环形橡胶334,金属凸起333从环形橡胶中间伸出,上述结构保证测量端子33与人体穴位间为点接触方式,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被测穴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微处理器1控制激励电源模块21的输出电压,电压通过激励电源输出线22与激励穴位端子23施加在人体的穴位上,由于人体经络相对于皮肤呈弱电阻性,所以电压在人体中产生等效经络电流i,采集手套34中的测量端子33通过医用胶布341粘贴在测试穴位上作为导通电流i用,测量端子33通过采集线342、排线端子343、输出排线32与选通芯片313相连,选通芯片313另一端连接采样电阻Rc,采样电阻Rc接地,采样电阻Rc与激励电源模块21共地。

采集脚套的结构与采集手套的结构类似,本实施例虽然未给出采集脚套的图示,也不影响对采集脚套的理解和使用。

微处理器1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控制模数转换芯片312,对采样电阻Rc上的电压进测试,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计算得到采样电阻Rc上的电压,结合电压、电流及电阻之间的相互算术关系,求出人体经络的等效阻抗,,其中为激励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为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采样电阻的电阻值,为经络检测仪的内阻。

所述微处理器1可以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控制采集模块31对多个经络电阻进行不同方式的采集。采集模块31通过选通程序决定多路选通芯片313的哪一路与模数转换芯片相连,并实现对相应穴位点的采集,单点的采集流程及计算方法如上。由于这种采集方式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诊断策略,对采集变量进行设置,这些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多个穴位点的采集时间,采集顺序,采集信号类型及采集间隔等,从而实现多个穴位点的测量。

采集模块31具有可拓展性,可以连接多个采集手套34和采集脚套,或者与采集手套、采集脚套功能相同表现形式不同的装置。测量端子33粘贴点包括但不限于左右手和左右脚上的穴位,也可以是手臂或其他地方的穴位点。微处理器1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控制采集模块31,能实现多个穴位的顺序测量或者多次重复测量,当多个测量穴位点的测量间隔绝对小时,可以等效实现了同步测试。

图4为一种多穴位动态经络检测仪的操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A,使用者通过上位机客户端5对测量参数进行设定,包括测量方式、测量点选择、测试时间等。同时可以通过上位机客户端5设定测量开始,测量结束等命令。

步骤B,本装置的微处理器1通过上位机客户端通讯模块42接收上位机客户端5的操作命令。

步骤C,微处理器1解析命令,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控制激励电源模块21的输出,同时将测试命令发送给采集模块31。

步骤D,采集模块31解析命令,并通过312和选通芯片313对被测穴位的信息进行采集。

步骤E,采集模块31通过下位机内部通讯模块41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器1。

步骤F,微处理器1进行数据处理,并初步分析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实时与采集模块31进行数据和命令交互,保证测试正确和数据采集的完整。

步骤G,微处理器1通过上位机客户端通讯模块42将测量数据传至上位机客户端5,再进行数据储存和数据分析以及完成诊断等后续操作。

本说明书实施例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