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6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即一天一次或数次的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二是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一天24小时不停的向人体输注胰岛素。经北美DCCT实验证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减少76%左右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减少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及更严重的白蛋白尿发生率的39%及54%;减少60%的临床肾病发生率;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浓度,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医院临床用于血糖控制通常是采血后送至实验室测定血糖,医生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由医生计算所需胰岛素用量,然后由护士经病人皮下将胰岛素注射到病人皮下,进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主要有药物刺激自体分泌和直接补充胰岛素两大类,其中直接补充的形式有注射和口服两种。胰岛素泵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自动给予规定量值的胰岛素的糖尿病或其他胰岛素缺乏症的医疗器材,它实现了胰岛素的自动补充,基本上可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近几十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 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连续式动态血糖监测手段,可提供动态的24 h 持续监测, 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尽早协助医生分析不同病人的自身血糖波动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目前临床上有单独使用胰岛素泵或动态血糖监测,也有两者同时使用,传统使用腰包放置胰岛素泵或动态血糖监测仪,既不能保护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处,在每班交接观察局部时需要暴露病人的整个腹部,影响病人隐私的保护;同时腰包质地粗糙,不能贴身放置,放置衣服外面输注管路容易引起拉扯脱落;腰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旋转,不易固定在某一位置,有时包正好压在置入位置引起疼痛等,所以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包括腹带本体,以及与腹带本体活动连接的背带;

腹带本体上设有脐孔标记位、第一容置布袋组以及与腹带本体活动连接的遮挡布;

脐孔标记位设于腹带本体中心位置,正对患者肚脐位置;

第一容置布袋组包括第一容置布袋以及第二容置布袋,第一容置布袋以及第二容置布袋分别设置在腹带本体两侧位置;

遮挡布分别设于第一容置布袋和脐孔标记位之间,以及第二容置布袋和脐孔标记位之间;遮挡布一边固定连接于腹带本体上,另一端通过纽扣单元连接于腹带本体上;遮挡布下方设有开口;

遮挡布上设有注射标记位组,注射标记位组与脐孔标记位水平距离为7cm;

背带包括连接带以及背带布,背带布一边与连接带连接,另一边与腹带本体通过纽扣单元连接;

背带布上设有第二容置布袋组,第二容置布袋组包括第三容置布袋以及第四容置布袋;

第三容置布袋以及第四容置布袋分设于背带布中间位置。

腹带本体使用的是棉布,柔软透气贴近皮肤病人感舒适。使用遮挡布在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处形成一个覆盖,不会因更换或掀起衣服时不小心碰到探头或输注针尖,让患者感到安全。双窗口设计,便于观察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局部,同时病人腹部暴露的部位很小,很好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第一容置布袋、第二容置布袋、第三容置布袋以及第四容置布袋,四个布袋设计,方便病人放置仪器。平时活动时放于第一容置布袋和第二容置布袋两侧布袋,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与仪表,夜晚睡觉时放于第三容置布袋以及第四容置布袋,不会因翻身压住仪器。

通过设置背带既防止了薄棉布制成的腹带本体上边卷边,又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使得腹带本体不能左右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挡布与第一容置布袋组之间设有色带,色带上设有彩色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带上设有色带,色带上设有彩色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布袋组以及第二容置布袋组上设有钮扣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腹带本体一端上设有加长连接带,加长连接带通过粘性搭扣与腹带本体另一端连接。通过加长连接带可实现根据病人的胖瘦调节,结构简单经济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的腹带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的背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一种糖尿病治疗用可视腹带,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腹带本体1,以及与腹带本体1活动连接的背带2;

腹带本体1上设有脐孔标记位11、第一容置布袋组12以及与腹带本体1活动连接的遮挡布13;

脐孔标记位11设于腹带本体1中心位置,正对患者肚脐位置;

第一容置布袋组12包括第一容置布袋121以及第二容置布袋122,第一容置布袋121以及第二容置布袋122分别设置在腹带本体1两侧位置;

遮挡布13分别设于第一容置布袋121和脐孔标记位11之间,以及第二容置布袋122和脐孔标记位11之间;遮挡布13一边固定连接于腹带本体1上,另一端通过纽扣单元3连接于腹带本体1上;遮挡布13下方设有开口;

遮挡布13上设有注射标记位组14,注射标记位组14与脐孔标记位11水平距离为7cm;注射标记位组14目的是标记患者注射的指头位置,防止触碰针头,造成针头脱离,影响治疗和检测效果。

背带2包括连接带21以及背带布22,背带布22一边与连接带21连接,另一边与腹带本体1通过纽扣单元3连接;

背带布22上设有第二容置布袋组23,第二容置布袋组23包括第三容置布袋231以及第四容置布袋232;

第三容置布袋231以及第四容置布袋232分设于背带布22中间位置。

腹带本体1使用的是棉布,柔软透气贴近皮肤病人感舒适。使用遮挡布13在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处形成一个覆盖,不会因更换或掀起衣服时不小心碰到探头或输注针尖,让患者感到安全。双窗口设计,便于观察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局部,同时病人腹部暴露的部位很小,很好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第一容置布袋121、第二容置布袋122、第三容置布袋231以及第四容置布袋232,四个布袋设计,方便病人放置仪器。平时活动时放于第一容置布袋121和第二容置布袋122两侧布袋,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与仪表,夜晚睡觉时放于第三容置布袋231以及第四容置布袋232,不会因翻身压住仪器。

通过设置背带2既防止了薄棉布制成的腹带本体1上边卷边,又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使得腹带本体1不能左右移动。

遮挡布13与第一容置布袋组12之间设有色带4,色带4上设有彩色层。连接带21上设有色带4,色带4上设有彩色层。

色带4的作用是,提示护士操作,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彩色层,更方便辨识,可以选用比较明显的色彩,比如红色、黄色等。

而且色彩层的颜色可以用于标示患者的患病程度,比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可以选用红色,病情中等的可以选用黄色,病情一般的患者可以选用绿色,这样极大程度的将患者区分开来,提高护理质量。

第一容置布袋组12以及第二容置布袋组23上设有纽扣单元3。纽扣单元3可以采用现有结构中按压式钮扣,这样可以防止仪器在患者移动时掉出,安全可靠。

腹带本体1一端上设有加长连接带15,加长连接带15通过粘性搭扣16与腹带本体1另一端连接。通过加长连接带15可实现根据病人的胖瘦调节,结构简单经济舒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既不能保护探头或输注针尖置入处,在每班交接观察局部时需要暴露病人的整个腹部,影响病人隐私的保护;同时腰包质地粗糙,不能贴身放置,放置衣服外面输注管路容易引起拉扯脱落;腰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旋转,不易固定在某一位置,有时包正好压在置入位置引起疼痛等问题,充分保护的患者的隐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