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126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



背景技术:

现有头皮针带有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为保护帽。使用时,将保护帽取下后将针头刺入患者进行输液,此时取下的保护帽被丢弃了。输液完成后,头皮针拔出人体,头皮拔出到丢弃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保护帽容易发生刺伤事件,甚至导致被刺伤者感染疾病。

即使不将保护帽丢弃,一来保护帽很小,再次将保护帽套上针头时,稍有不慎,护士也容易被刺伤;二来同样由于保护帽很小,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结构与头皮针连在一起的头皮针。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还包括U形的保护套和连接在针柄上的转轴;保护套的两个侧板套装在转轴上使得保护套与针柄铰接;针柄上在转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以转轴为界,侧板分为保护部分和限位部分,限位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坑和第二限位凹坑,保护部分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凸起的避让槽;保护套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针头位于保护套内,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凹坑内;保护套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针头位于保护套外,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凹坑内。

进一步的是:侧板与针柄贴合,侧板与针柄贴合;限位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保护套与针柄连接,保护套不会丢失或被丢弃,头皮针使用完后依然能够对针头进行遮挡,避免针头刺伤事件发生。

2、旋转保护套即可对针头进行遮挡或解除对针头的遮挡,操作简便,且操作时无发生刺伤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主视图;

图2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带有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3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俯视图;

图4是保护套旋转后的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注射器1、药物输出孔2、过滤装置主体3、药物输入孔4、针头5、针头连接结构6、药物过滤腔7、固定滤网8、活动滤网9、滤网框架9-1、密封片9-2、滤网主体9-3、滤网框架孔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8和针柄3,还包括U形的保护套1和连接在针柄3上的转轴2;保护套1的两个侧板9套装在转轴2上使得保护套1与针柄3铰接;针柄3上在转轴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6,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7;以转轴2为界,侧板9分为保护部分9-1和限位部分9-2,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坑5和第二限位凹坑4,保护部分9-1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的避让槽10;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内,第二限位凸起7位于第二限位凹坑4内;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外,第一限位凸起6位于第一限位凹坑5内。

图1所示是头皮针不使用时的情况,即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的情况,针头8被保护套1遮挡,不会发生刺伤事件。旋转保护套1即可切换至图4所示的头皮针使用时的情况,即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的情况,针头8不被保护套1遮挡,能够将针头8刺入人体。图4所示的保护套1是顺时针旋转的,保护套1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第一限位凸起6、第二限位凸起7、第一限位凹坑5和第二限位凹坑4起定位作用。显然侧板9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否则限位凸起无法进入和退出限位凹坑。侧板9可由塑料制成。限位凸起是半球形的,因此能够撑开限位部分9-2,使得自身能够进入限位凹坑。

避让槽10的作用是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也可如图2和图3所示,将保护部分9-1制的较薄,使其能够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

为了避免保护套1侧移,影响限位凸起和限位凹坑对其的定位,侧板9可与针柄3贴合。为了进一步便于限位凸起进入和限位凹坑,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