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81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对肺脓腔的灌洗注药用的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通过支气管镜对支气管以下肺段或亚肺段水平,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并随即抽吸,收集肺泡表面衬液,检查其细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理过程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领域。

肺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病原菌引起肺组织坏死性液化,继而形成脓肿、脓腔的肺部疾病,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对支气管所属的肺脓腔区进行局部灌洗和注入药液,并引流脓液,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故支气管镜可应用于肺脓肿等肺脓腔病的治疗领域。

目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对肺脓肿等肺脓腔疾病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两者操作中的关键均在于将支气管镜顶端紧密楔入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处,两者均是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通过硅胶管快速注入适量37℃灭菌生理盐水,随后两者均是退出硅胶管后立即负压吸引回收灌洗液。

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际操作中发现,两者在操作过程中,注入的生理盐水常常会从患侧肺叶区的支气管溢出并流向临近的健侧肺叶区支气管,从而导致病灶向健侧肺叶扩散;同时,前者回收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常会受到大气道分泌物及血迹混入、灌洗量、回收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变的诊断,增加患者负担;而后者在局部注药治疗时,注入的药液也常常会从患侧肺叶区的支气管溢出,当患者咳嗽时溢出的量会增多,导致局部注药治疗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它是设计一个带球囊的导管,使用时,将该导管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送入患者肺部病灶区的支气管,然后向导管前端部的球囊内充气,球囊膨胀,从而使球囊封堵患者病灶区支气管,故而,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操作中经此球囊导管注入适量37℃灭菌生理盐水,避免了注入的生理盐水外溢于别处引起病灶扩散,随后通过导管回收灌洗液;对于肺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的留取病灶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并免受大气道或其它肺叶分泌物及血迹混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灌洗液标本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反复对肺脓腔病变区进行局部灌洗和注药,充分、彻底引流脓液,促进炎症消退和脓腔闭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其中:包括导管及球囊,所述的导管包括内管及外管,内管套装在外管内,内管长度大于外管长度,内管两端贯通,外管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内管上,内管与外管之间空隙形成进气通道,所述的外管的一端设置有球囊,外管的被球囊覆盖区域的管壁上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连通球囊与进气通道,所述的外管上设置有进气分管,进气分管连通进气通道。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分管为软管,进气分管上设置有夹子。

进一步,所述的导管外套装有护套,护套的靠近进气分管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的内管的靠近球囊的一端端面与外管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0mm≤L≤ 50mm。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分管为软管,其进气口连接进气注射器,所述的进气分管上设置有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个带球囊的导管,使用时将该导管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送入患者肺部病灶区,然后向导管内充气,使球囊膨胀,球囊封堵患者病灶区支气管,然后,在支气管镜直视下经该导管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精准留取病灶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从而免受大气道或其它肺叶分泌物及血迹混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灌洗液标本检测获得更为准确结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导管为双层结构,由内管及外管组成,内管外管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通道,当需要球囊膨胀时,进气分管连通供气设备,供气设备向进气通道内吹气,气体经过进气通道,再经透气孔将球囊吹气,使球囊膨胀,膨胀球囊封堵患者肺部病灶区支气管,从而防止灌洗液外溢于别处引起病灶扩散,然后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反复对肺脓腔病变区进行局部灌洗和注药,充分、彻底引流脓液,促进炎症消退和脓腔闭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时,能够有效的保证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对肺脓肿等肺脓腔疾病的支气管镜下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退和脓腔闭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及球囊1,导管包括内管2及外管3,内管2套装在外管3内,内管2长度大于外管3长度,内管2两端贯通,外管3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内管2上,内管2与外管3之间空隙形成进气通道4,所述的外管3的一端设置有球囊1,内管2的靠近球囊1的一端端面与外管3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外管3的被球囊1覆盖区域的管壁上设置有透气孔5,透气孔5连通球囊1与进气通道4,所述的外管3上设置有进气分管6,进气分管6连通进气通道4,进气分管6为软管,进气分管6上设置有夹子9,导管外套装有护套7,护套7的靠近进气分管6的一端设置有把手8。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经支气管镜活检孔道送入患者肺部病灶区,然后,医护人员手持护套7的把手8,向内推导管,将外管3上的球囊1从护套7内推出,然后,进气分管6连通供气设备,供气设备向进气通道4内吹气,气体经过进气通道4,再经透气孔5将球囊1吹气,使球囊1膨胀,然后,夹紧夹子9,夹子9夹紧进气分管6,防止气体泄漏,保证球囊1的膨胀状态,膨胀球囊1封堵患者肺部病灶区支气管。然后,将进液注射器12连接内管2,通过进液注射器12向内管2注射灌洗液,并回收灌洗液,完成对患者肺部病灶区域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完成之后,打开进气分管6上的夹子9,使球囊1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取出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重复实施例一,有以下不同点,本实施例中,导管外不再设置护套7,结构更加简单,且,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分管6为软管,其进气口连接进气注射器11,所述的进气分管6上设置有换向阀10。使用时,进气注射器11向进气通道4内推送气体,使球囊1膨胀,然后换向阀10换向,关闭进气分管6,对支气管进行肺泡灌洗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完成之后,换向阀10换向,气体从球囊1流回进气注射器11。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预防支气管镜诊疗操作过程中大出血的发生,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病灶区肺叶、支气管等的大出血进行支气管镜直视下球囊封堵或压迫止血、同时引流积血治疗;也可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于病变肺叶进行逐段、逐亚段灌洗治疗,并具有安全、简便、费用低廉、可反复进行及患者易接受、效果显著等优点。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