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96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护理床。



背景技术:

医疗床,是指使用于人体的器具或者其他物品,其用于人体体表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护理床是医院中最不可缺少的设备,现有的护理床,由于大多说病人都是卧床不便行动的,在天气炎热时,背部很容易汗湿,造成床单潮湿,使得病人不舒适,并且需要更换床单,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冬天天气寒冷时,病房内部温度过低,舒适度差,容易产生冻疮;现有的护理床功能单一,舒适度差,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使用需求,且一般的护理床上都没有输血设备,不能方便的对病人进行输血,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护理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护理床,包括床板、床托座以及底座,所述床托座上设有矩形槽,床板的底面设有向下的矩形凸起,床板的下端滑动设置在矩形槽内;所述床板下侧水平设有底座,床托座下侧右端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杆顶端与床托座下侧固定的第一固定件铰接,床托座下侧左端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上侧通过液压杆与床托座下侧固定的第二固定件铰接,液压缸底端与底座铰接;在床板的底端中部设有一向上内凹的圆槽,在该圆槽内装配有轴承,一顶压轴竖直安装在轴承内并向下延伸穿出所述的床托座,床托座上端设有与顶压轴配合的通孔,在所述的底座中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与所述的顶压轴通过固定对接;所述床板上侧为空心结构,床板内设有一通风腔,通风腔的顶端为与床板活动配合的上床板,在上床板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的通风腔一侧设置有暖气接口,另一侧设置有轴流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座下侧四周都通过支撑腿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由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床托座下侧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垃圾桶挂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扇和暖气接口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根据不同的时节对床体空腔内温度进行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良好的通风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冻疮和褥疮,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液压缸工作将床板顶出矩形槽,医护人员就可方便的将床板旋转,方便进行治疗和卫生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床板,2-通孔,3-通风腔,4-轴流风扇,5-床板,6-轴承,7-顶压轴,8-床托座,9-暖气接口,10-第二固定件,11-液压杆,12-第二液压缸,13-底座,14-行走轮,15-垃圾桶挂框,16-转轴,17-固定座,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医疗护理床,包括床板5、床托座8以及底座13,所述床托座8上设有矩形槽,床板5的底面设有向下的矩形凸起,床板5的下端滑动设置在矩形槽内;

所述床板5下侧水平设有底座13,底座13下侧四周都通过支撑腿连接有行走轮14,所述行走轮14由橡胶材质制成,床托座8下侧右端设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底端固定在底座13上,支撑杆3顶端与床托座8下侧固定的第一固定件铰接,床托座8下侧左端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上侧通过液压杆11与床托座8下侧固定的第二固定件10铰接,液压缸底端与底座13铰接,通过第一液压缸调节床板5相对于底座13的高度和角度,从而调节患者头部相对于腿部的高度,进而增强患者舒适感;在床板5的底端中部设有一向上内凹的圆槽,在该圆槽内装配有轴承6,一顶压轴7竖直安装在轴承6内并向下延伸穿出所述的床托座8,床托座8上端设有与顶压轴7配合的通孔,在所述的底座13中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2,第二液压缸12的液压杆与所述的顶压轴7通过固定对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液压缸工作将床板5顶出矩形槽,医护人员就可方便的将床板5旋转,方便进行治疗和卫生清理。

所述床板5上侧为空心结构,床板5内设有一通风腔3,通风腔3的顶端为与床板5活动配合的上床板1,在上床板1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所述的通风腔3一侧设置有暖气接口9,另一侧设置有轴流风扇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床托座8下侧设有固定座17,固定座17上转动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垃圾桶挂框15,轴流风扇和暖气接口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根据不同的时节对床体空腔内温度进行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良好的通风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冻疮和褥疮。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