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病员护理或转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98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病员护理或转移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护理或转移车。尤其是医院或养老康复医院使用的病员辅助护理或转移车。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中的病人从病房转移到手术室或者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基本都是普遍使用比较简单的医疗床或者转移车,对于卧床不起的病人往往需要护士、医生或者病人家属帮忙,如搬运不当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也加大了护士和医生的工作量;许多康复院所或养老院在日常护理或更换床单时也常常遇到类似情况。另一方面,现在的转移车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但在使用时需要腾出一定的空间,对邻近床位的病员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一些通道狭窄的病房就根本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多用途病员转移车,该病员转移车应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床病员护理或转移车,包括带有轮子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竖直设置一立柱,立柱的上部定位着一可竖直升降的悬臂,悬臂的悬垂端定位着一可往立柱方向作水平往复运动的横担,所述横担通过若干个吊绳提拉着若干个抬举病员用的托板且使前述的若干个托板通过依次拼接形成支撑病员的床板。

所述悬臂通过一导轨副可竖直升降地定位在立柱上,另配有一竖直电动推杆对该悬臂施加上下运动的驱动力。

所述导轨副由滑柱与立柱组成;所述悬臂的一端固连在滑柱上。

所述横担通过一滑轨副可水平滑动地定位在悬臂的悬垂端,另配有一水平电动推杆对该横担施加水平运动的驱动力。

所述滑轨副包括悬臂内腔中的滑槽以及可滑动地插嵌在悬臂中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往外悬伸出后,再连接所述的横担,或者通过一称重秤连接所述的横担。

所述车架中,两个纵向调节架平行布置,且分别通过一可在左右方向调节长度的横向调节架定位在底盘上;所述纵向调节架包括与横向调节杆连接的架体、可前后滑动地定位在架体上的架杆以及施力于架体和架杆以使二者作相对运动的纵向电动推杆;所述架体和架杆上分别通过轮子支撑于地面。

所述横向调节架包括制有横向滑槽的底盘、可与横向滑槽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滑动配合的横向调节杆以及施力于底盘和横向调节杆以使二者作相对运动的横向电动推杆。

所述若干个托板依次拼接时,相邻托板的拼接部位可制作有相应的嵌接口;托板上制作有悬挂导流装置的挂孔。

所述底盘上配置有为各电动推杆提供电能的电池。

所述托板的一侧边缘制成利于在病床上插入病员身体下方的斜坡;所述横担上设有用于悬挂输液装置的钩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有病员需要移动时(如需进行手术时),该转移车可移动至病床边,然后启动悬臂电动推杆和纵向电动推杆,使得悬臂上的横担和纵向调节架上的架杆往病床的宽度方向伸展(以增加转移车纵向的稳定);接着可将若干个托板分别插入在病员的身下(插入后,若干个托板在病床上依序排列相接成床板,病员躺在该床板上),再将吊绳分别一一连接对应的托板,然后通电启动竖直电动推杆将悬臂、横担连同若干个托板一起缓慢往上抬升,将病员抬离病床一定高度之后,启动悬臂电动推杆和纵向电动推杆,使它们返回到初始状态(最短状态),待该转移车推离病床后,再启动竖直电动推杆和横向电动推杆,在将托板降到最低的同时,使得横向调节架的长度增加(以增加转移车横向的稳定),最后将该转移车推移至目标地点(如手术台),进行上述步骤的反向操作,就可将病员转移到目标地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起吊式结构,整个转移车的结构简单精干,不但运送病员更加灵活方便,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采用电动推杆作为动力源,不仅动力可靠、调节简单便利,也减小了体积,节省了存放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卧床病员护理或转移车,包括带有轮子8(通常采用万向轮)的车架,这些与现有的转移床类同。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车架上竖直固定一立柱2,立柱的上部定位着一可竖直升降的悬臂3,悬臂的悬垂端定位着一横担4,该横担可往立柱方向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所述横担还连接有若干个吊绳5,这些吊绳分别提拉着若干个呈水平状态的托板6(图中可见:每个托板由至少四根吊绳提拉),并且使前述的若干个托板依次拼接形成一支撑病员的床板。

由图可见,所述悬臂水平伸展,其一端固连在一滑柱3-1上,该滑柱的横截面与立柱的内腔相适合,因此滑柱与立柱(立柱内腔作为滑道)组成了所述的导轨副,使得悬臂能够可竖直升降地定位在立柱上;立柱的内腔中还安装有一竖直电动推杆10(参见图3),竖直电动推杆的底端与立柱固定,顶端则与滑柱固定;竖直电动推杆通电启动后,悬臂即获得上下运动的驱动力。

所述横担通过一滑轨副可水平滑动地定位在悬臂的悬垂端;该滑轨副包括悬臂内腔中的滑槽(悬臂内腔作为滑槽)以及可滑动地插嵌在滑槽中的滑杆3-2(滑杆的横截面与滑槽相适合);悬臂内腔中还安装一水平电动推杆,该水平电动推杆的布置方式与竖直电动推杆类似,即一端与悬臂固定,另一端与滑杆固定;水平电动推杆通电启动后,即可驱使该横担水平运动。所述横担上还可设有用于悬挂输液装置的钩子。

所述滑杆的一端往外悬伸出悬垂端后,可直接连接(可通过螺栓或插销或挂钩等部件连接)所述的横担,进行运送病员的操作;也可通过一称重秤20连接所述的横担,以便于定时对卧床病员进行称重,掌握病员的身体变化状况。

所述车架结构中,立柱的底端与底盘1固定,两个纵向调节架10平行布置并且分别通过一可在左右方向调节长度的横向调节架定位在底盘上;所述横向调节架的结构,是在底盘的内腔中设有横向滑槽(底盘内腔作为横向滑槽),横向调节杆9的横截面与横向滑槽相适合,因而可在横向滑槽中水平滑动;底盘的内腔中还安装一横向电动推杆,该横向电动推杆的布置方式也与竖直电动推杆类似,即一端与底盘固定,另一端与横向调节杆固定;横向电动推杆通电启动后,即可施力于底盘和横向调节杆,使二者在该转移车的左右方向上作水平相对运动。

所述纵向调节架中,架体7-1垂直于横向调节杆并且与横向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该架体的内腔中设有纵向滑槽,架杆7-2的横截面则与纵向滑槽相适合,因此架杆可前后滑动地定位在架体上;架体的内腔中还安装一纵向电动推杆11,该纵向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与架杆固定(参见图3);纵向电动推杆通电启动后,即可施力于架体和架杆,使二者分别连带着轮子在该转移车的前后方向上作水平相对运动。

前述滑柱与立柱、悬臂与滑杆、底盘与横向调节杆、架体与架杆均可直接选用型材。

前述各类推杆(竖直电动推杆、水平电动推杆、横向电动推杆以及纵向电动推杆)又名直线驱动器,均为外购部件;其安装结构均类同(可参见图3)。底盘上还配置有为各电动推杆提供电能的电池12。

所述的托板优选碳纤维薄板,通过吊绳勾挂在横担上;吊绳可以是柔性材料(如各类纺织带)或刚性材料(如铝棒);吊绳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横担和托板上,也可以通过打结或勾挂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根据需要确定。

所述托板依次拼接后利用吊绳调节保持相互平齐,以利于托举病员;相邻托板的拼接部位也可制作有相应的插接嵌口(也可以是榫头),以防止拼接产生高低不平的凹凸感。

此外,所述托板上可制作有用于悬挂导流装置的挂孔;托板的一侧边缘制成利于插伸的斜坡6-1;使用时,可有利于插入病员的身体下方。

本实用新型可配置一控制面板(可固定在立柱上),以实现对所有动力源的操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