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疗口腔用辅助正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口腔科在进行畸形矫正时经常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正畸设备,这些设备大多凌乱地摆放在手术托盘中,卫生条件不佳,存在交叉感染隐患,而且取用不便,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口腔用辅助正畸设备,方便对正畸设备进行消毒灭菌。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医疗口腔用辅助正畸设备,包括外筒和内筒,其特征是:所述外筒上方通过第二轴承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间部分通过一组连杆固定有内筒,所述转轴下端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内筒外侧连接有托板,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有槽口,所述外筒内侧设有一组喷孔,所述喷孔连通有喷管,所述外筒内侧还设有吹气扇和一组紫外灯,所述转轴下方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一侧啮合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连接有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吹气扇内设有扇轴,所述扇轴外设有扇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喷孔下方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连通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后的设备从槽口放到托板上,电机工作,电机轴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啮合的从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形成一个间歇运动,通过连杆与转轴连接的内筒转动,托板上的正畸设备在内筒和外筒的空腔内转动,依次通过喷孔位置、吹气扇位置、紫外灯照射位置,喷孔向外喷洒冲洗液,对正畸设备进行冲洗消毒,吹气扇对正畸设备上残留的液体进行吹干,紫外灯对整机设备进行灭菌;喷孔下方设置的接水槽和出水管可以将冲洗后的液体进行收集,从出水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标号22错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齿轮和不完全齿轮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吹气扇,3、内筒,4、喷孔,5、连杆,6、槽口,7、托板,8、转轴,9、紫外灯,10、扇叶,11、扇轴,12、从动齿轮,13、不完全齿轮,14、电机轴,15、电机,16、底座,17、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出水管,20、接水槽,21、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筒1和内筒3,所述外筒1上方通过第二轴承18固定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中间部分通过一组连杆5固定有内筒3,所述转轴8下端通过第一轴承17固定在底座16上,所述内筒3外侧连接有托板7,所述外筒1的侧壁上设有槽口6,所述外筒1内侧设有一组喷孔4,所述喷孔4连通有喷管21,所述外筒1内侧还设有吹气扇2和一组紫外灯9,所述转轴8下方连接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一侧啮合有不完全齿轮13,所述不完全齿轮13连接有电机15的电机轴14,所述电机15固定在所述底座16上。
所述吹气扇2内设有扇轴11,所述扇轴11外设有扇叶10。
所述喷孔4下方设有接水槽20,所述接水槽20连通有出水管1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使用后的设备从槽口6放到托板7上,电机15工作,电机轴14带动不完全齿轮13转动,啮合的从动齿轮12带动转轴8转动,形成一个间歇运动,通过连杆5与转轴8连接的内筒3转动,托板7上的正畸设备在内筒3和外筒1的空腔内转动,依次通过喷孔4位置、吹气扇2位置、紫外灯9照射位置,喷孔4连通的喷管外接消毒液喷入装置(图中未示出),消毒液从喷孔4向正畸设备喷洒冲洗液,对正畸设备进行冲洗消毒,冲洗后的液体落入到接水槽20中,从出水管19排出,吹气扇2对正畸设备上残留的液体进行吹干,紫外灯9对正畸设备进行灭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