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45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



背景技术:

颈椎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长期的慢性劳损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变直,脖子僵硬。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摈弃这种牵引疗法。

因此具有恢复人体颈椎生理曲度的牵引方式才是正确的牵引方式。而人在睡觉的时候,全身肌肉放松,因此是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的最佳的康复时机,但目前人们目前所枕的枕头普遍较高,不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公开号为CN2023661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自体牵引药枕,包括两个侧卧位枕,侧卧位枕内填充中药,两个侧卧位枕之间设有仰卧位枕,仰卧位枕包括头垫和肩垫,头垫和肩垫之间设有颈垫;侧卧位枕的高度为8-14cm,颈垫的高度为6-12cm;颈垫与头垫之间的角α为67-73°;颈垫与肩垫之间的角β为73-79°;肩垫、颈垫和头垫内均填充有中药。该实用新型标榜其按人体颈椎仰卧或侧卧位的生理弯曲设计而成,使人在仰卧位时具有牵引作用,在侧卧位时也能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部疲劳,但由于其颈垫与头垫之间的角α为67-73°;颈垫与肩垫之间的角β为73-79°;导致人体颈椎生理弯曲处曲度过小,也就是坡度太缓,反而有使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趋势,是不可取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确实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的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包括两个侧卧位枕,侧卧位枕的高度为8-12cm,其特征是两个侧卧位枕之间平滑过渡到仰卧位枕,仰卧位枕的高度2-4cm,侧卧位枕和仰卧位枕内填充荞麦皮,仰卧位枕的一侧设置圆柱形的牵引辊,牵引辊的直径为8-9cm,牵引辊内填充绿豆。

进一步地,侧卧位枕的长度为25-30cm,仰卧位枕的长度为22-25cm,牵引辊的长度为30-40cm。

进一步地,侧卧位枕的最高高度为10cm,长度为30cm;仰卧位枕的中部最低处的高度2cm,长度为25cm;牵引辊的直径为8cm,长度为4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牵引辊符合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在仰卧时能自然对曲度过小的人体颈椎进行周向牵引,可逐渐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且仰卧位枕向两侧平滑过渡到侧卧位枕而此时牵引辊消失,与人体平时侧卧习惯一致,没有不适感。仰卧位枕及侧卧位枕牵引辊内填充荞麦皮比较松软,而牵引辊内填充绿豆比较硬实,可提供较有力的支撑,提高牵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包括两个侧卧位枕1,侧卧位枕1的最高高度为8cm,两个侧卧位枕1之间平滑过渡到仰卧位枕2,仰卧位枕2的中部最低处的高度2cm,侧卧位枕1和仰卧位枕2内填充荞麦皮,仰卧位枕2的一侧设置圆柱形的牵引辊3,牵引辊3的直径为8.5cm,牵引辊3内填充绿豆。侧卧位枕1的长度为25cm,仰卧位枕2的长度为22cm,牵引辊3的长度为30cm。

实施例2,参见附图: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包括两个侧卧位枕1,侧卧位枕1的最高高度为8cm,两个侧卧位枕1之间平滑过渡到仰卧位枕2,仰卧位枕2的中部最低处的高度3cm,侧卧位枕1和仰卧位枕2内填充荞麦皮,仰卧位枕2的一侧设置圆柱形的牵引辊3,牵引辊3的直径为9cm,牵引辊3内填充绿豆。侧卧位枕1的长度为30cm,仰卧位枕2的长度为25cm,牵引辊3的长度为35cm。

实施例3,参见附图:一种颈椎慢性劳损护理枕,包括两个侧卧位枕1,侧卧位枕1的最高高度为10cm,两个侧卧位枕1之间平滑过渡到仰卧位枕2,仰卧位枕2的中部最低处的高度2cm,侧卧位枕1和仰卧位枕2内填充荞麦皮,仰卧位枕2的一侧设置圆柱形的牵引辊3,牵引辊3的直径为8cm,牵引辊3内填充绿豆。侧卧位枕1的长度为30cm,仰卧位枕2的长度为25cm,牵引辊3的长度为40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