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14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脚脚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下肢截肢的患者来说,假脚是其所配置假肢中的重要功能性部件。国产假脚多为木头、工程塑料、橡胶、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其代偿正常足功能的效果较差,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的产生的能量不能被存储和利用,造成使用者行走困难、费力且平稳性和稳定性很差;另外,现有的假脚脚芯的结构复杂、较为笨重、维护成本较高,使用者步行时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通过设置的弓形底层、前龙骨、后龙骨和弹性垫圈,使用中弓形底层每次弯曲都会进行能量的储存,便于进行回弹,其中设置的前龙骨和后龙骨作为辅助回弹工具,使得回弹的力度可观,有利于使用者省力,通过设置的弹性垫圈便于弹力的储存和释放,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包括弓形底层、前龙骨、脚跟、后龙骨、卸力垫和缓冲垫,所述弓形底层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弓形底层上设置有脚掌支撑面,所述脚掌支撑面上设置有前龙骨,所述前龙骨上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具体设置为两组,所述前龙骨一端设置有脚跟,所述脚跟上设置有支撑底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底座顶部的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顶部设置有脚跟支撑座,所述支撑底座内部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前龙骨底部设置有卸力垫,所述卸力垫底部设置有后龙骨。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与弓形底层通过胶连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卸力垫为软质橡胶材料所制。

进一步地,所述前龙骨与后龙骨为一体锻造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垫与脚跟支撑座为硬质橡胶材料所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弓形底层,增大了假脚在地面上的支撑面积,让使用者获得更佳的稳定性,更易于下肢截肢后的短残肢和肌力弱者使用,其中设置的前龙骨、后龙骨和弹性垫圈,在行走过程中受使用者体重压力产生弹性变形储存回弹力,并在假脚蹬地过程中将回弹力释放,弥补缺失足的蹬地力量以辅助人体前行,让使用者行走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弓形底层;2、脚掌支撑面;3、前龙骨;4、支撑底座;5、脚跟支撑座;6、脚跟;7、后龙骨;8、弹性垫圈;9、支撑垫;10、弹性垫;11、卸力垫;12、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包括弓形底层1、前龙骨3、脚跟6、后龙骨7、卸力垫11和缓冲垫12,所述弓形底层1底部设置有缓冲垫12,所述弓形底层1上设置有脚掌支撑面2,所述脚掌支撑面2上设置有前龙骨3,所述前龙骨3上设置有支撑垫9,所述支撑垫9具体设置为两组,所述前龙骨3一端设置有脚跟6,所述脚跟6上设置有支撑底座4以及设置在支撑底座4顶部的弹性垫圈8,所述弹性垫圈8顶部设置有脚跟支撑座5,所述支撑底座4内部设置有弹性垫10,所述前龙骨3底部设置有卸力垫11,所述卸力垫11底部设置有后龙骨7。

本实用新型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通过设置的弓形底层1、前龙骨3、后龙骨7和弹性垫圈8,使用中弓形底层1每次弯曲都会进行能量的储存,便于进行回弹,其中设置的前龙骨3和后龙骨7作为辅助回弹工具,使得回弹的力度可观,有利于使用者省力,通过设置的弹性垫圈8便于弹力的储存和释放。

其中,所述缓冲垫12与弓形底层1通过胶连的方式固定连接,便于进行维修,成本低。

其中,所述卸力垫11为软质橡胶材料所制,增加柔软度,提供较好的缓冲。

其中,所述前龙骨3与后龙骨7为一体锻造形成,有利于整个装置的支撑和回弹。

其中,所述支撑垫9与脚跟支撑座5为硬质橡胶材料所制,提供较好的支撑同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不分趾储能假脚脚芯,工作时,通过设置的弓形底层1,增大了假脚在地面上的支撑面积,让使用者获得更佳的稳定性,更易于下肢截肢后的短残肢和肌力弱者使用,其中设置的前龙骨3、后龙骨7和弹性垫圈8,在行走过程中受使用者体重压力产生弹性变形储存回弹力,并在假脚蹬地过程中将回弹力释放,弥补缺失足的蹬地力量以辅助人体前行,让使用者行走轻松省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