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46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



背景技术:

缝合手术是外科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往往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建因素之一。在外科手术中,经常会有利用缝线牵拉标记、间断缝合留尾线统一打结的情况,期间预留缝线的临时固定问题颇令医护人员耗神费心,尤其当存在多头尾线时,常会出现缝线屈曲、相互缠绕等烦恼,导致手术者术野杂乱、错线打结等影响手术进程及质量的现象发生,也给器械护士管理针线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是针线连在一起的,还有造成针刺伤的可能。

皮内连续缝合后要向两端拉紧缝线并保持一定张力闭合伤口,然后将缝线两端固定在皮肤上。目前使用的皮内缝合线还是靠两端打结或缝线两端纽扣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由于是一次性固定,无法调节切口张力,如果缝线拉的过紧,切口表面皮肤会褶皱,愈合后疤痕也比较明显;如果缝线拉的过松,张力不够则切口闭合不严甚至局部还有小裂口,同样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另外当切口周围有水肿的时候,即使缝合当时把缝线张力调整到了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在增加缝线始末端稳定性的同时,也起到了张力调节作用。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包括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所述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都包括一个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为中心弧形内凹的圆盘形结构,且内凹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线孔,且每个固定器本体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穿线孔;上下固定器的两个固定器本体内凹面相对设置,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之间通过固定线穿过穿线孔和中心线孔连接。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固定器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收紧装置,固定线穿出下固定器的外侧面通过收紧装置收紧固定。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线孔为一个圆环结构,且中心线孔的圆环面垂直于固定器本体;中心线孔的高度小于固定器本体内凹的弧形高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首先将上固定器固定在需要缝线部位的起始端,在缝线过程中,上固定器的边缘支撑在皮肤表面,固定线拉紧上固定器的中心线孔,由于固定器本体为中心弧形内凹的圆盘形结构,中心线孔位置在收到拉力的同时产生张力变形,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起到了张力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当中,另外,收紧装置的设计,在缝线完毕后,将固定线穿过下固定器后,直接将固定线固定在收紧装置上,使其更好的固定在手术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固定器;2、固定线;3、下固定器;4、收紧装置;5、固定器本体;6、穿线孔;7、中心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一种手术室用张力调节缝线固定器,包括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3;所述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3都包括一个固定器本体5,所述固定器本体5为中心弧形内凹的圆盘形结构,且内凹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线孔7,所述中心线孔7为一个圆环结构,且中心线孔7的圆环面垂直于固定器本体5;中心线孔7的高度小于固定器本体5内凹的弧形高度。且每个固定器本体5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穿线孔6;上下固定器的两个固定器本体5内凹面相对设置,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3之间通过固定线2穿过穿线孔6和中心线孔7连接。所述下固定器3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收紧装置4,固定线2穿出下固定器3的外侧面通过收紧装置4收紧固定。

使用时,先将固定线2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固定器1的两个中心线孔7,然后两端再同时穿过上固定器1内凹面的中心线孔7,然后固定线2的两端同时穿过手术缝线针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将固定线2的两端同时穿过下固定器3上的中心线孔7,然后再两端分开分别穿过下固定器3的固定器本体5上的两个穿线孔6,最后在下固定器3的外侧面通过收紧装置4收紧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