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蝶翼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707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改进结构的蝶翼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



背景技术:

正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适用于长期间断输液患者,可解决患者频繁更换输液通道的痛苦,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因其位于皮下,感染几率低,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因此,其已逐渐被许多临床肿瘤科医师和患者接受,并得到有效推广。

而注射座穿刺时必须使用蝶翼无损伤针,简称蝶翼针,相应的蝶翼针一般包括延长管、针柄、穿刺针头及固定翼,相应的延长管、针柄及穿刺针头则依次相连,相应的固定翼则固定于相应的针柄外,且相应穿刺针头与相应针柄相连接呈九十度,相应穿刺针头的末端含有一个折返点,以使形成为一倒钩。

此种结构的蝶翼针虽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在供穿刺的注射座上进行蝶翼针的穿刺或从相应注射座内拔出相应蝶翼针时,一般均是一手扶握相应注射座,一手拿捏相应固定翼,因相应固定翼结构较为小巧,形状较为简单,使得拿捏时,握力不好把控,使得在穿刺或拔出的过程中,相应的穿刺针头会有所偏移,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拿捏不稳,易与人手相脱离。

藉此,现有的蝶翼针的结构,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延长管、针柄、穿刺针头及固定于所述针柄两侧的固定翼,所述穿刺针头立设于所述针柄的下方,且与所述针柄呈九十度设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翼分别竖向固设于所述针柄的两侧,且两所述固定翼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多根防滑凸条。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针柄呈长方体状结构。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翼分别竖向固设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的两侧端面,且两所述固定翼的长度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翼的外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多根所述防滑凸条。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翼均呈片状结构。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翼的宽度自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前上端固设有一适于放置手指的手握座。

优选地,所述手握座的上端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陷部。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翼的内端面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手握座相连接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头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有一倒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一方面,将两所述固定翼分别竖向设置于所述针柄的两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另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多根防滑凸条,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时,防滑性好而不易脱手,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的长度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的长度相同,使得两所述固定翼的尺寸得到加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拿捏稳固性好,另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的宽度自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变小,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将本实用新型从输液港注射座中拔出时,两所述固定翼的宽度较宽的上端分别能够起到挡设手指的作用,使得手指不易从所述固定翼上脱手,也使得本实用新型不易掉落,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所述针柄的前上端固设有一适于放置手指的手握座,使得在用手指拿捏本实用新型时,大拇指拿捏其中一所述固定翼,中指拿捏另一所述固定翼,食指则抵压于所述手握座的凹陷部,使得拿捏本实用新型会更佳的平稳,更能把控拿捏的力度及重心,使得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穿刺针头从插入方向插入输液港注射座内或从输液港注射座内沿拔出方向拔出时,本实用新型在插入方向及拔出方向均不易移位,使得不易刺伤另一只手,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蝶翼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延长管10;

针柄20;

穿刺针头30;

倒钩301;

固定翼40;

防滑凸条401;

手握座50;

凹陷部5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蝶翼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延长管10、针柄20、穿刺针头30及固定于所述针柄20两侧的固定翼40,所述穿刺针头30立设于所述针柄20的下方,且与所述针柄20呈九十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两所述固定翼40分别竖向固设于所述针柄20的两侧,且两所述固定翼40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多根防滑凸条401。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一方面,将两所述固定翼40分别竖向设置于所述针柄20的两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另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40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多根防滑凸条401,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40时,防滑性好而不易脱手。

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针柄20呈长方体状结构。

基于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两所述固定翼40则分别竖向固设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20的两侧端面,且两所述固定翼40的长度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20的长度相同。

如此,即使得两所述固定翼40的尺寸得到加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使得拿捏稳固性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两所述固定翼40的外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多根所述防滑凸条401。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所述固定翼40均呈片状结构。

优选的,两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自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变小。

因两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自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变小,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40,将本实用新型从输液港注射座中拔出时,两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较宽的上端分别能够起到挡设手指的作用,使得手指不易从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较宽的上端滑离而脱手,也使得本实用新型不易掉落,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需要强调的是,在较佳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针柄20的前上端固设有一适于放置手指的手握座50。

并且,所述手握座50的上端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陷部501。

如此,一方面,在将手指放置于所述手握座50的凹陷部501时,相应的手指也不易滑离。

另一方面,在用手指拿捏本实用新型时,大拇指拿捏其中一所述固定翼40,中指拿捏另一所述固定翼40,食指则抵压于所述手握座50的凹陷部501,使得拿捏本实用新型会更佳的平稳,更能把控拿捏的力度及重心,使得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穿刺针头30从插入方向插入输液港注射座内或从输液港注射座内沿拔出方向拔出时,本实用新型在插入方向及拔出方向均不易移位,使得不易刺伤手握输液港注射座的另一只手,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所述固定翼40的内端面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手握座50相连接形成一体。

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更加可靠。

并且,在以上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穿刺针头30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有一倒钩301。

需要补充的是,具体实施时,所述针柄20的下端面还设有一层防痉挛硅胶垫。

如此,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穿刺针头30从插入方向插入输液港注射座内,通过所述防痉挛硅胶垫的阻隔,可有效防止所述针柄20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瞬间,引起皮肤痉挛。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蝶翼针,一方面,将两所述固定翼40分别竖向设置于所述针柄20的两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另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40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多根防滑凸条401,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40时,防滑性好而不易脱手,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40的长度与长方体状结构的所述针柄20的长度相同,使得两所述固定翼40的尺寸得到加大,使得便于手指拿捏,拿捏稳固性好,另一方面,因两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自其上端至其下端逐渐变小,使得手指拿捏两所述固定翼40,将本实用新型从输液港注射座中拔出时,两所述固定翼40的宽度较宽的上端分别能够起到挡设手指的作用,使得手指不易从所述固定翼40上脱手,也使得本实用新型不易掉落,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再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所述针柄20的前上端固设有一适于放置手指的手握座50,使得在用手指拿捏本实用新型时,大拇指拿捏其中一所述固定翼40,中指拿捏另一所述固定翼40,食指则抵压于所述手握座50的凹陷部501,使得拿捏本实用新型会更佳的平稳,更能把控拿捏的力度及重心,使得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穿刺针头30从插入方向插入输液港注射座内或从输液港注射座内沿拔出方向拔出时,本实用新型在插入方向及拔出方向均不易移位,使得不易刺伤另一只手,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