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34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放疗科用口含药取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放疗科收治的患者中,一些患有鼻咽疾病、食管疾病以及口腔疾病的患者,需要配合口含药物进行治疗。口含药物主要以麻醉药和消炎药为主,可为患者减轻病痛,并能起到促进愈合的作用。患者需要遵医嘱,每天多次进行口含药物的治疗。

口含药品用到的药袋,一般是将相关药物注入到输液袋中以进行配置的。由于药袋的出液口是通过橡胶盖密封的,因此为了能方便患者向口中吸入药液,需要借助一个吸取装置穿过橡胶盖伸入到药袋的内部。

目前临床上由于缺少相关的用具,普遍采用大号的针头来替代,即利用针头穿过药袋的橡胶盖,使针头的端部与药液接触,而针头的末端露在橡胶盖的外部,患者含着针头的末端吸取药液。

然而上述采用针头来替代的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存在许多缺陷:首先,药袋是软质的,无法立起,而药品一天需要使用多次,一些患者身体虚弱不能长时间扶好药袋,这就使得药袋的放置、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倾倒、漏液等情况;其次,针头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危险,而在一天当中针头需要使用多次,每次使用完后,针头末端没有防护器具,使其容易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能使口含药的取用过程更加方便和规范,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包括用于搁置药袋的底架以及用于吸取药袋内部药液的吸取装置;

所述的底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架,所述的药袋通过支撑架竖立在底板上;所述的吸取装置包括穿刺端和吸取端,穿刺端和吸取端内部有通道,穿刺端为硬质结构,吸取端可以相对于穿刺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一对垂直于底板设置的立板,立板上对称开设有卡槽,卡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板活动式安装在底板上,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上表面开设有条形的调节槽,调节槽中通过转轴装配有调节板,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调节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槽中开设有杆槽,杆槽中设置有支杆,支杆的一端铰接在杆槽中;所述的调节板的底部分布有与支杆配合的支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板的上表面上间隔分布有多对插孔,在所述的立板底部设置有一对插杆,插杆的端部设置有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刺端与吸取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穿刺端和吸取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刺端包括下端为斜面的穿刺管,所述的吸取端包括波纹管以及一端带有弯折结构的弯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刺管内部装配有内管,内管穿过所述的波纹管后与所述的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弯管上可拆卸地装配有保护盖,保护盖通过连接带连接在弯管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专门用于放置药袋的底架,在药袋使用过程中或无需使用时,都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药袋出现倾倒、漏液等情况;

2.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取装置,可对药袋中的药液进行完全吸取,其末端结构符合患者正常吸取的要求,使药液的吸取更加方便;吸取装置的末端有保护盖,可避免其受到污染;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辅助工具,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架和吸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取装置的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内管下压后的示意图;

图5为调节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底板,2—支撑架,3—药袋,4—出液口,5—穿刺管,6—挡板,7—波纹管,8—弯管,9—保护盖,10—连接带,11—立板,12—卡槽,13—内管,14—插孔,15—调节板,16—调节槽,17—杆槽,18—支杆,1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口含药辅助工具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

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包括用于搁置药袋3的底架以及用于吸取药袋3内部药液的吸取装置;

所述的底架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支撑架2,所述的药袋3通过支撑架2竖立在底板1上;所述的吸取装置包括穿刺端和吸取端,穿刺端和吸取端内部有通道,穿刺端为硬质结构,吸取端可以相对于穿刺端转动。

一般在临床上使用的药袋3都采用的是输液袋,如图1所示;输液袋是软袋,无法立起,当其倾倒时,容易漏液,也不容易吸到药液。为此,本方案中设置了底架,专门用来搁置药袋3。搁置是指底架能对药袋3相对固定,使药袋3处于竖立状态。底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为圆形板、方形板等,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底板1上有支撑架2,支撑架2用来相对固定药袋3。药袋3通过支撑架2的支撑,竖立在底板1上,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倾倒,而且有利于内部药液的吸取。

上述的底架解决了药袋3固定问题,而另外一个问题则是药液的吸取过程没有很好的工具。为此本方案中设置了吸取装置,这种吸取装置主要包括穿刺端和吸取端,其中穿刺端顾名思义,其尖端是尖锐的,可以穿过药袋3出液口4上的橡胶盖,穿入到药袋3内部与药液接触;而吸取端的要求则是方便患者吸取,为此要求吸取端能相对于穿刺端旋转,这样患者的头部与底板1之间在各个角度下都能相对舒适地进行药液的吸取,可将底板1放在桌上,而患者采用倚靠床头等姿势进行吸药。穿刺端和吸取端内部有通道,该通道贯穿整个吸取装置,即为药液吸取过程的通道。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实施例中,支撑架2包括一对垂直于底板1设置的立板11,立板11上对称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板1。药袋3一般为扁矩形结构,药袋3的两侧由于热压塑封,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且较中间薄,因此可以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向顺着卡槽12插入到两个支撑架2之间,直至药袋3底部与底板1接触,这样就对药袋3进行了相对的固定。更优的一种设置方式是,立板11活动式安装在底板1上,立板1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这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药袋3,即当药袋3与当前立板11的间距不匹配时,可通过调整立板11的位置,使药袋3得到良好的固定。

由于底板1一般是放在桌面等相对平整的表面上的,而患者可能处于多种姿势,为了使装置能有更好的通用性,底板1上表面开设有条形的调节槽16,调节槽16中通过转轴装配有调节板15,所述的支撑架2设置在调节板15上。通过调整调节板15的角度,可以使支撑架2与药袋3整体偏转一定角度。调节槽16中开设有杆槽17,杆槽17中设置有支杆18,支杆18的一端铰接在杆槽17中;所述的调节板15的底部分布有与支杆18配合的支孔,当支杆18支撑在不同的支孔中时,可固定调节板15的旋转位置。无需旋转时,将支杆18全部放倒在杆槽17中,使调节板15完全旋入到调节槽16中即可。

至于对立板11的安装,本方案中调节板15的上表面上间隔分布有多对插孔14,在所述的立板11底部设置有一对插杆19,插杆19的端部设置有插头。插头为钝圆形或倒锥台形,为一种可插拔的固定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中吸取装置的穿刺端与吸取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6,挡板6的直径大于穿刺端和吸取端的直径。挡板6卡在橡胶盖的外部,防止吸取装置过多伸入药袋3中。

如图3和图4所示,穿刺端包括下端为斜面的穿刺管5,所述的吸取端包括波纹管7以及一端带有弯折结构的弯管8。从图中可以看到,沿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为弯管8、波纹管7、挡板6和穿刺管5,吸取液体时,药液从穿刺管5最终被吸取到弯管8处,再进入患者口中。波纹管7在这里有许多作用:首先,波纹管7可以延长,具有伸缩功能,可适应在不同位置的吸药需求;其次,波纹管7是可以弯折的,而弯折后又不影响吸药,这样使弯管8可以调节更大的角度,也能绕着穿刺管5旋转以进行合适位置的调整。穿刺管5下端的斜面则能方便穿刺管5刺入橡胶盖。

更进一步地,穿刺管5内部装配有内管13,内管13穿过所述的波纹管7后与所述的弯管(例如L形管)8连接。这种设置,使得穿刺管5仅起到穿刺建立通道的作用,而不承担吸液作用。液体的吸取是从内管13直接到达弯管8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如图3、图4所示,穿刺过程中,内管13位于穿刺管5中,不受到影响,而穿刺管5下端进入到药袋3中以后吸药时,由于穿刺管5下端的斜面存在,使药袋3中底部残存的药液不容易吸取到,此时按下弯管8,使内管13穿出穿刺管5前端,由于内管13下端是平面,故而能将底部药液吸取干净。

另外,弯管8上可拆卸地装配有保护盖9,保护盖9通过连接带10连接在弯管8的侧面上;使用该装置进行一次吸药后,将保护盖9扣在弯管8上,下一次使用时再取下保护盖9,这样能防止弯管8受到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